耐心幫孩子度過「任性期」,「三歲看大」期勿忽視!
草莓兔:我家可愛順從的小寶寶逐漸變得執拗起來,不太聽話了;有時你讓他向東,他偏向西,帶有一種故意性。
王家五丫頭:我家寶寶有客人來訪時,聽到門鈴聲必須是他來開門,如果大人開了,他會哭著要求來客出去,重新再開一次;
豌豆大媽:我家寶寶剝糖時一定要自己剝,如果大人把糖紙撕開,孩子會憤怒地扔掉它,要求重來一顆……
小青:我家寶寶快2歲了,每次只要是他想要的東西或者他想做的事只要你不同意,他就會先是扔東西,然後就趴在地上或者躺在地上打滾,一開始是哄他,要是不行就來硬的了,但是都沒用,我實在是拿他沒辦法了,真頭疼啊,該怎麼辦啊?
相信以上的情況你應該碰到過吧?如果沒有,是不是也該在即將碰到的路上了?
其實出現以上情緒的寶寶應該正處於「任性期」,又叫「執拗期」,「執拗」是寶寶從一個完全依賴別人,沒有自我意識到能夠獨立面對這個世界的必經過程,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會出現,而且會持續六、七個月。在這個階段寶寶通常的表現是喜歡按自己的意圖和要求做事,而這些要求在大人們看來往往是無法理喻的。但是,如果孩子們要求得不滿足,他們又會大哭大鬧。對於這樣的行為,很多家長會理解為「胡鬧或是任性」。這其實標誌著孩子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成長階段了。
一、為什麼寶寶會出現「任性期」 ?
通常孩子從2周歲左右開始確立自我意識,主要表現在自我意識與他人意識的分化。之前寶寶們的意願由父母幫助他執行,父母是他的意願代理人,逐漸寶寶們發現父母並不能滿足他所有的意願,表現在對父母的建議和指令會常常不聽從、固執己見甚至開始反抗的現象,心理學家稱之為「執拗敏感期」。此時的兒童喜歡想當然地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儘管有時候這種意願看起來是「不可理喻」的胡鬧,但一旦被拒絕,就會煩躁不安,奮力反抗,大哭大鬧,難以平息。
因為他們的思維是「直線型」的,而且「不可逆轉」。孩子們做某些事時,在他的頭腦中會形成預先的「設想」,如果這些設想被人打破,他就會發火。
許多家長難以理解兒童的執拗。但當不能保證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時,孩子會受挫。其整個性格的格局會受到影響,俗話說的「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道理也在這個地方,如果這個階段性格、習慣和脾氣等引導的好,以後的生活寶媽們會覺得很輕鬆哦。
二、爸媽該如何對待面對寶寶的「任性期」
1.一定要控制好情緒
當孩子出現倔強、反抗的行為時,父母應避免使用權威的口語或方式來教訓孩子,不要讓自己跟隨著孩子的生氣情緒,要試著和他講道理,教他學會尊重別人,並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2.引開孩子的注意力
當您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可用他有興趣的事或物品吸引他,來轉移他即將爆發的情緒。
3.先不要去管、讓他去鬧
當孩子在鬧脾氣時,有時是帶點試探的性質,父母表現得越在乎,他可能越過分、越吵鬧。所以,在不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情況下,就試試讓他哭個夠,等他安靜下來後,再去處理。
4.適當使用隔離法、讓其獨自思考
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時,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告訴他:「如果你覺得不生氣了,再過來和大家一起玩。」但必須注意隔離處的安全性,且不能是會讓孩子感到恐懼的地方。
5.有些事要滿足需求
當孩子正努力組合一張拼圖或搭積木時,卻要他盡快去洗澡,孩子通常會表現出不願意的態度。其實對於孩子的這種堅持,反而是值得表揚的,若父母硬要孩子放棄,孩子反而容易養成半途而廢的性格。
6.尊重孩子的意見
對於反抗、倔強期的孩子,一定要站在他的立場看事情,不管做什麼事盡可能尊重孩子的意見,不過分乾涉。有時明知道可能做不好,也應讓他體驗一下。
7.貼心的溝通
父母有時不免會主觀認為孩子應該聽話、順從,而不應該反抗。其實,不妨把專利、命令的語言溝通形式改為雙向的溝通,讓孩子有表達意見的機會。孩子不同的執拗行為可以有不同的原因和目的,懂得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對症下藥,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緊張和衝突,最有效地教育孩子。
8、不能盲目順從
孩子的執拗有的是成人嬌寵養成的,家長平時應該注意,不該順從他的地方一定不要遷就,如果遷就了這一次,就會留下隱患,助長他以後多次的執拗。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1053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