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寶寶不能抱太久,會導致發育遲緩,毀了他的一生。這是真的嗎?可是,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現在不抱,孩子以後長大想抱也抱不動了。所以,不讓抱孩子,到底有沒有什麼理論依據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發育遲緩,怎麼樣防止發生,到底孩子能不能抱!
發育遲緩是多方面的,如體格發育·運動發育·智力發育。導致遲緩的原因多是因為營養不足,身體疾病,家族性矮小·特發性矮小以及先天遺傳,或是代謝疾病導致。除此之外,就是家長沒能積極的引導與訓練!
想要預防發育遲緩,首先要學習寶寶生長發育的軌跡,才能知道寶寶到哪以階段了,有沒有「慢半拍」。
寶寶0~1個月時
他的姿勢還是以屈曲為主,因為出生前在媽媽的肚子裡就是這姿勢。
寶寶1~3個月時
媽媽可以適當的每天給寶寶進行豎抱和俯臥的訓練了,每天練習1-2分鐘就可以了,以後再逐漸延長,有利於寶寶的發展。
寶寶3~6個月時
很多的爸爸媽媽為了不讓寶寶抓傷自己,也是為了保暖,就給寶寶的小手帶著小手套,裹成「粽子」,導致到了5~6個月2小手還保持著新生兒階段的握拳姿勢,不會抓握東西。因此,建議爸爸媽媽不要過多阻礙寶寶小手的活動,可以用寶寶喜歡的玩具來吸引寶寶來抓,有意識地訓練寶寶雙手的技能。
寶寶6~8個月時
先會爬再會走,這是每個寶寶的普遍發展規律,可有些寶寶從不爬行,就已經開步走了
出現這種情況,大多是因為家長擔心寶寶亂爬,容易碰到邊邊角角而受傷,不管寶寶要什麼,都是直接給他,從不操心寶寶動手。所以,這還是要抱怨家長的事事代勞!其實爬行的好處多多,建議爸爸媽媽不要限制,從寶寶能夠獨坐開始,就要為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學習爬行的空間,用他喜歡的玩具去吸引他,慢慢學會爬行。
寶寶8~9個月時
這個決階段是鍛鍊寶寶精細動作的大好時機。最基本的就是要學會對手指。只要有大人在的情況下,就應該有意識的用一些小物品吸引寶寶,訓練他用大拇指和食指協作抓取東西。若沒有大人在場,據可以把小物品收走,以免發生誤吞。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發育遲緩不能把責任全部歸於「抱」的身上,是很多原因導致的。不抱孩子就不會導致寶寶發育遲緩也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相反,抱孩子更有助於增進親子關係。確實,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現在不抱,孩子長大了想抱也抱不動了。
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愛護無可厚非,但是,作為寶寶的養護者,應該了解寶寶的發育規律,根據不同的需求給予不同的幫助和支持,而不能為了照顧方便愛護過了頭,而阻礙了寶寶的正常發育。
生長小貼士
二抬四翻六會坐,七滾八爬周會走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0790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