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耳朵進水了,千萬別用棉簽掏耳朵!

棋子傀儡| 2016-08-06| 檢舉

夏季到來,寶寶有了更多戲水的機會,在澡盆里泡澡,在泳池、海邊嬉戲,免不了遇到耳朵進水的情況。這時候怎麼辦呢?

耳朵進水可大可小

切勿用成人的棉棒

寶寶的耳道其實比成人要短得多,而且寶寶稍有不適就會扭動頭部。所以千萬不能用成人的棉棒。具體做法如下

1、讓進水一側的耳朵朝下。

讓水慢慢流出,棉棒放在耳道口(不要伸進去),起到吸水的作用。還可以讓寶寶做張嘴動作,活動顳下頜關節促使水流出。

2、讓寶寶平躺,擦乾耳廓上的水。

進水的耳朵朝上,一隻手輕輕按住寶寶的臉(如下圖),用嬰幼兒專用棉棒在耳道外側吸水。

3、做「棉繩」吸耳道內側的水。

耳道內側的水,可以用棉棒上面的棉花拉出二分之左右,搓一搓,製成一根軟的「棉繩」,把柔軟的部分放在外耳道,進行吸水。不是擦水。更不能掏耳朵。寶寶耳道很短,千萬不能深入,只要棉花部分有進入一點耳道即可。

耳朵進水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在寶寶的耳朵里呆久了,很可能會引發耳部感染。比如出現耳朵流水、流膿,寶寶脾氣變得焦躁不安等情況,就需要重視了。

重點是防止耳朵進水

一些小工具用起來

寶寶日常生活起居,最容易進水的場景就是洗澡的時候。有一些小辦法可以避免進水。

把小耳朵「蓋起來」

對於新生兒,大人用手掌托住寶寶後腦,手指從後往前把寶寶耳朵「蓋起來」。

寶寶長大一些以後,手掌夠不著耳朵了。那最好給孩子弄個浴帽。

把頭昂起來,往後仰著。

如果都沒有,就引導孩子躺在浴缸里,把頭昂起來(就像我們在理髮店洗頭髮一樣),用被子輕輕倒水沖乾淨前額和頭頂。然後讓寶寶做起來,再洗一下後腦勺就好了。

兒童浴帽好玩又好用

很多家長都給孩子帶上兒童浴帽,這樣隨便寶寶怎麼玩,睡基本上不會弄到眼睛、鼻子耳朵裡面了。

可以考慮用耳塞

寶寶如果曾經有過耳部感染,那復發的幾率會比較高,可以考慮給寶寶用耳塞。如果寶寶不習慣的話,也不必勉強。就是記住游泳或洗澡之後,用乾的小毛巾,或者棉棒拉出二分之一,進行吸水即可。

寶寶耳朵怎麼護理?

喝奶能很好的緩解

乘坐飛機時,寶寶耳朵會有些不舒服。有些小辦法可以幫到孩子。

飛機起飛時,可以給寶寶喂奶,或者喝點水,和寶寶講講話。但如果寶寶睡著了,沒必要叫醒。飛機降落時,會比較難受。因為睡覺時耳咽管壓力平衡的作用會減弱。

如果寶寶感冒或鼻塞,在起飛前口服解充血劑,或用鼻腔滴劑(醫生推薦)。長途飛機時,用一塊蘸了溫水的濕毛巾放在寶寶的鼻子面前,或用鹽水鼻腔滴劑,這樣寶寶呼吸道可以多獲得一點水分。

半夜耳朵疼?不一定是感染

滴幾滴溫熱的油

寶寶如果半夜耳朵疼的厲害,沒必要著急忙慌的去找醫生。醫生檢查耳朵如果是感染也就是開抗生素。但抗生素不是止疼藥,而且藥效要在12~24小時之後才能發揮作用。

這裡可以分享一個小妙招,用炒菜的油,植物油或橄欖油,把玻璃杯放在熱水中,使油變得溫熱,然後往寶寶耳朵里滴幾滴。按摩耳道外側,使油流入鼓膜,減輕疼痛。

也可以讓寶寶把疼的那一側耳朵朝上,或讓寶寶坐直,然後就這麼睡。睡的時候,你也可以陪著孩子一起坐著睡,讓寶寶靠在你懷裡睡,不疼的那隻耳朵貼著你,疼的那隻朝外。

等到第二天,可以帶著孩子去看醫生進行確診。耳朵疼的原因其實有很多,不一定都是感染,也不要盲目擅自用抗生素。需要遵醫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0684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