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不懂夜的黑」!纏綿不斷的「夜奶」要不要戒

「戒 夜奶」這個名詞,不知何時盛行了起來。網上的文章一邊倒地要媽媽們不要只想著滿足想吸奶寶寶,也要考慮自己的感受。這個說法批評了「無知」的媽媽,也迎合 了媽媽的心理——這夜奶會不會一吃就是幾年?真可怕!由此催生了「睡眠訓練」、「整覺」的時髦概念,從幾個月開始訓練寶寶,5個小時就算整覺了,有反覆不 要緊,堅持就是勝利,寶寶一定能睡上整覺。

國內外專家都有各種各樣的說法,試圖佐證這個觀點——

國內的專家認為寶寶3個多月有晝夜節律,就可以慢慢過渡到睡整覺了,如果不睡整覺,生長激素、褪黑素等激素分泌失調,還會影響寶寶生長發育,尤其是腦部發育!聽上去多麼讓人恐慌!

國 外真的有許多書籍,有關睡眠的「聖經」等等,複雜的理論和專有名詞讓人云里霧裡,終極觀點,就是寶寶需要在了解其睡眠和發育規律的基礎上調教。國外還有權 威網站解釋說「吃母乳的寶寶不如吃奶粉的寶寶睡得好,夜醒次數多,對媽媽影響大」(2004年研究證據證實,母乳喂養的媽媽夜間實際睡得更多,因為寶寶每 次清醒時間短;2011年AAP聲明,6個月母乳寶寶和奶粉寶寶總睡眠時長沒有差異。有關嬰兒睡眠的研究,權威文章和官方機構一直在互相打臉,不停地推翻 和被推翻,看書籍和公眾號時一定要長點心,這些科普文會引用對自己觀點有利的文章),「不光是考慮寶寶,只是一味滿足貪婪的寶寶,媽媽自己休息好,精神狀 態好也很重要!」「可以把你的母愛放在白天,白天愛夠了,晚上他不需要你的愛。」由此,還衍生出許多「分床」睡的方法,「同房不同床」就算「親密育兒」 了,願意用「子母床」、「床中床」方便喂奶的媽媽,已經是「聖母」了。國外許多地區迄今還有專門的機構乃至醫務人員,教導讓寶寶睡整覺的神秘而落後的方 法。很多留學回來的人,一臉不屑地地說,「西爾斯說的親密育兒那一套,就在東方國家有用,國外根本沒人信他那一套。」聽聽,感覺自己在東方國家跟寶寶同床 共枕,就與西方脫節,與時代不接軌了。

還真有許多外國科學家對戒夜奶相關的睡眠訓練進行了相關研究。認為這樣做不影響寶寶心理健康。讓寶寶 單獨睡覺有諸多好處,諸如睡得好,不老想著吃奶,生長發育好等等,能列舉一籮筐。這些研究讓媽媽們放心顧慮,違背自己本能狠下心來戒夜奶,對自己好,對寶 寶更好。(嬰幼兒的研究一定要長點心,因為很難做,研究周期長,影響因素多,每個孩子的發育水平還很不一致,很多智力、心理不好評估,甚至連常模都沒有! 結論帶有主觀性是非常常見的事,與對照組做不出差別,也是常見的事。這些文章一定要仔細研究他們的試驗方法,得出的結論也一定要留心其科學有效性,哪怕是 權威雜誌的文章。如果感興趣,可以自己思索設計下怎樣做這個實驗,就知道做出結果多麼困難,現有的數據很多疑點重重了。)

這 些理論言之鑿鑿,也迎合了被小傢伙折騰的筋疲力盡,困擾無望的新媽媽的心理。短短的近幾年時間,國內外的大小公眾號和書籍,也一窩蜂地介紹「戒夜奶」、 「睡眠訓練」,國內外權威專家的意見,看上去也非常時髦。偶爾有文章對戒夜奶的事情提出質疑和自己的見解,很快就會遭到各路專家和網友炮轟。有關寶寶的各 種謠言,非常容易盛行開來,因為小嬰兒不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意願,怎麼折騰他貌似也像成功的經驗。西方的觀念,更是被國人當做「免檢產品」,全盤照搬,不 假思索,奉為圭皋。

自此,世界範圍內,大夥兒都跟好好喂奶過不去,也跟好好喂奶的媽媽過不去,更跟想好好吃奶的寶寶過不去。

「喂夜奶」的媽媽感覺自己「吃力不討好」,辛苦又挫敗,也常被醫務人員、親友批評。網上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夜奶怎麼戒?」 照著這些書上介紹的經驗操作,有人成功的,但多數人失敗了或經常反覆,這些讓她們感到非常懊惱、挫敗和困惑。

梧桐媽媽對此是個什麼意見呢?對 於媽媽寶寶睡眠這事,請放下這些專家意見,請你追隨自己的內心。世界上最會養孩子的人,是最無知的媽媽和什麼都知道的媽媽。那種一知半解的,最會用這些時 髦的理論折騰孩子,是最可怕的。我承認,我不是什麼專家,文章帶有主觀性,僅供參考,如果你對我的觀點有異議,也可以選擇性地接受,或者批判它。

你 見過小狗小貓小猴子的媽媽,給自己的孩子斷夜奶,進行睡眠訓練嗎?難道這些小動物,晚上都不需要吃奶?它們都是媽媽怕母乳把孩子牙齒泡壞了,不敢奶睡,把 奶 頭扯出來,「依依哦哦」唱著兒歌抱著搖晃著睡著?這些小動物媽媽是否跟人類媽媽一樣疲憊不堪,煩惱不已?小動物乳牙都被母乳泡壞了,小狗啃不動骨頭,小 貓嚼不了小魚?上網搜小動物吃奶的圖片,媽媽、寶寶都是這樣安寧滿足,小動物很少出現齲齒(齲齒章節會闡述這部分內容)。還是小動物媽媽不用「上班」,總 有其他動物家族成員把食物叼到它們嘴邊吃,有空睡覺,所以不像人那麼累?事實上,它們精力充沛,聰慧警醒,鹿把孩子弄睡著了放窩裡,自己出門覓食,奶水中 的鎮靜物質讓寶寶能睡上十幾個鐘頭;小猴子媽媽跟寶寶,醒了就讓寶寶抓著媽媽腋下的毛一起在林中跳躍覓食,睏了就一起睡覺,十分自然。

人的 本質,並不是神秘的特殊高級物種,而是一種哺乳動物啊!只是頭腦更發達,懂得用工具、學知識些罷了。因此,人跟其他哺乳動物,在哺乳方式上並不應該有太多 的區別——按照自己的本能給寶寶喂奶,想怎麼喂怎麼喂,想什麼時候喂什麼時候喂,寶寶想吃的時候給他吃,飽了就不吃了,才是最自然、最便捷、最健康安全的 方法。

由上述我們可以知道,人工喂養寶寶夜奶會對牙齒造成不利影響。人工喂養寶寶無法隨時隨地按需喂養,只能按時喂養,綜合考慮,戒夜奶可 能要提上「議事日程」。那麼吃母乳的寶寶還需要刻意戒斷夜奶嗎?其實我們仔細想想,真正關係到寶寶健康的,除了上述齲齒的問題會讓你對夜奶去留搖擺不定, 其他還有什麼呢?說什麼給寶寶養成不好的習慣,這個習慣為什麼不好,對他不好嗎?會讓他幾歲了甚至終身受影響嗎?還是僅僅讓大人不方便了?戒夜奶的行為, 到底是寶寶的切身需要,還是大人自己的需要,以及寶寶想要隨時隨地吃奶的行為,造成大人自身的恐慌?

我想答案不言而喻了。

所 以,「戒夜奶」本質根本不是問題,是非常不自然的行為。放下這些權威文獻和建議吧。我看了不少,有關睡眠的內容一個都沒引用。人家都沒搞清楚的事情,引用 它做什麼呢。以前西方鼓吹趴著睡幾十年,後來發現嬰兒猝死率飆升,又不讓趴著睡了。寶寶睡覺的事情,西方並不比我們高明多少,幾百年來都做得相當刻意,走 了不少彎路,直至今日,針鋒相對的意見仍然很多。這與他們的文化是有關聯的,一言難盡。

人類除了會讓飛船上天,也非常會自尋煩惱。如果多讀 些文獻,會發現很多科研研究來研究去,證明少折騰,當個原始人甚至動物,挺好。只有人類,會在吃自己的奶還是吃別的動物的奶這些問題上糾結,還大肆地做實 驗證明自己的奶最好。也只有人類的孩子,抬頭要「練」,走路要「教」,否則會被認為「非傻即癱」,頭腦和身體素質會落後於同齡人。如果一些「科學」知識讓 你感到困惑,想想小動物怎麼辦,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如果你不想給孩子喂夜奶、甚至斷奶的想法是個人意願,我無話可說。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 活方式的權利,別人無從評判(Don』t judge)。不過如果你感興趣,我會給你介紹我了解到的知識,親身實踐的方法,挑信價比最高的方式介紹給你,可能會讓你感覺輕鬆愉快一些,你可以選擇性 地接受對自己有利的內容。不過,如果是反人性的「科學」知識,總有些條條框框讓你照著做卻違逆本心,無視寶寶需要,給你造成各種各樣的困擾,梧桐媽媽可就 不幹了。眼見許多不靠譜的文章盛行於網絡——比如讓剛出生15天的寶寶就能成功戒掉夜奶的「秘訣」!筆者只能說,實在是太殘忍,也太荒謬了。別把「睡眠訓 練」不當「哭聲免疫法」,這才是「哭聲免疫法」最核心的內容哇!我要「螳臂當車」,維護媽媽、寶寶有關喂奶的所有正當權益,哪怕跟所謂的「權威」叫板,讓 「專家」們圍攻,網友們唾沫星子淹死,在所不惜。

夜奶讓你最大的顧慮是有可能造就一個非常疲憊的媽媽,如果這個媽媽需要白天上班,那就更糟了。事實情況如何,我們需要怎樣做呢?且聽梧桐媽媽細細道來。

(1)寶寶正常的睡眠節律發展歷程,是怎樣的呢?

寶 寶剛出生時經歷加速生長期,需要頻繁吃奶。此時寶寶睡眠規律是深淺睡眠交替的,大約1~2個小時交替一次。而且跟大人一睡著就進入深睡眠的情形相反,寶寶 剛入睡時進入的是淺睡眠狀態,大約持續15~30分鐘,隨後進入深睡眠狀態,約持續1~2小時。這就是為什麼寶寶剛睡著時如果抱著,可能半個鐘頭內都很難 放下來,「沾床醒」,或者奶睡的媽媽一扯出奶 頭寶寶就不幹,其實過了這陣淺睡眠期,寶寶睡實了再做這些操作就行了。從深睡眠再進入淺睡眠期則容易醒來。這 就是為什麼我提倡側臥奶睡,相比放下來,奶睡要容易多了,也容易接覺,媽媽會非常輕鬆。有關側臥奶睡的介紹和闢謠,詳見前述專題內容。

為什 麼會這樣呢?這是生物的一種非常自然的自我保護機制,這時小動物非常幼小嬌弱,非常需要媽媽時時刻刻警醒和保護。媽媽們的激素也在這段時間內快速調整,變 得緊張、多疑、易怒,更為警醒,也非常容易靠直覺理解寶寶的需求,也是為了保護寶寶。我們看看護崽的「瘋」母狗,就了解了。因此,媽媽們容易產後抑鬱,也 是這些快速變化的激素作祟。當然,喂奶產生的快樂激素——泌乳素和身邊安詳的寶寶,會減少這種壞心情。如果任何人或事情干擾或破壞媽媽對寶寶需求產生的直 覺,比如月嫂或老人帶著孩子睡覺,給孩子喂大量奶粉或別的什麼液體,干擾新媽媽哺乳等,很可能將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她的喂養行為造成困擾,甚至挫敗新媽 媽的喂養信心或加重產後抑鬱。這就是為什麼動物都會當媽媽,而人類的媽媽很多信心不足,認為自己沒奶水,難以忍受夜奶,不會照顧寶寶。如今產後抑鬱發病率 這麼高,很多文章把問題僅僅歸結為媽媽夜奶及照顧寶寶太辛苦,一定是有失偏頗的了。

許 多寶寶從2~3個月起就開始出現晝夜節律,表現為夜間吃奶間隔逐漸拉長,有些寶寶竟然可以只吃一次奶,或睡整覺到天亮。不過好景不長,隨後到了4-6個月 乳牙開始萌出的時期,寶寶會有些牙齦腫痛、煩躁不安,夜間吃奶次數明顯增多,有一些寶寶口水明顯增多,夜間有時還會被流入氣管的口水嗆醒。特別是多個牙齒 一起萌出時寶寶會更難受一些,當乳牙尖突破牙齦後這些症狀會顯著緩解。隨後,每次牙齒萌出之前都會經歷這麼一個夜奶頻繁的時期。

開始添加輔 食的時候,寶寶的腸胃可能未完全適應這種新食物,晚上消化食物的植物神經更興奮,平臥可能會讓腹脹、胃食道反流等症狀加重,因此寶寶容易醒來。有些寶寶會 覺得肚子脹或不舒服,有些寶寶會覺得心煩氣躁,情志不安。這可能跟這些食物的消化速度跟平常吃的母乳有所不同,或食物過敏反應有關聯。有時睡不好覺是暫時 性輔食不耐受的唯一表現。如果寶寶添加輔食後睡不好,換種食物,每次少吃點兒,甚至晚點兒添輔食也不要緊。睡前尤其不要把寶寶塞太飽。當然,寶寶醒來,給 他吃點兒母乳沒關係,不舒服的寶寶主要是想尋求安慰,溫暖的帶著抗體的母乳也能稀釋他腸胃裡讓他不舒服的東西,他不會吃多了讓自己難受的。

寶 寶還會經歷幾個猛長期,大約在2~4周,4~6周,3月,6月,9月到1歲前後。猛長期寶寶容易睡眠不安,可能會頻繁做夢,有些寶寶還可能經歷「生長 痛」,這是一種全身多個骨關節疼痛或酸痛。寶寶也容易吃很多,短期內「求」大於「供」,也會頻繁起來吃奶。不過這個時期通常不會很長,幾天就又恢復正常狀 態了,較少超過1個星期。

還有些寶寶在季節更替,大運動發育前後,分離焦慮時期如8月~1歲等時期睡眠情況變差,還有些寶寶在1~1.5歲 以上睡整覺前夕,容易頻繁醒來。不用緊張,這段時間也很快就會過去。你所做的,反而不應拋下因焦慮而更為需要你的寶寶,試圖斷夜奶。倘若你滿足了他的願 望,讓他平穩度過這些焦慮期,就想一個吃飽的孩子不再索要米飯一樣,他會更安穩地睡著不再索要夜奶,反而會讓你更輕鬆些。

大 概1-1.5歲,只要媽媽躺寶寶身邊,多數媽媽能經常睡個整覺,有些寶寶2-3歲才能讓媽媽睡整覺也屬正常。當然,這得是媽媽側臥奶睡為前提。如果長期抱 睡,夜間很可能容易醒。形成寶寶長期的睡眠習慣很重要,因為小寶寶的頭腦比較簡單,理解不了經常變化的事物,他們喜歡重複。

因此,夜奶是安 慰寶寶一個很好的方式,不容易斷,反而會讓媽媽寶寶睡得更好。哺乳的媽媽會讓自己和寶寶都產生類似鎮靜的物質,即使中斷睡眠,雙方整體睡眠質量會提升。另 外,夜間泌乳素分泌旺盛,會影響奶量,甚至影響寶寶生長。因此,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方式上來講,夜奶是不應該斷的。

斷了夜奶,分床睡,你拿什麼安撫你暗夜醒來哭泣的小寶寶?有朝一日,你真的輕鬆了嗎?戒夜奶,真的能夠成功嗎?外國人為什麼那麼熱衷於睡眠訓練?那些看上去夜奶有害的言論,諸如爛牙齒,傷頭腦,言之鑿鑿,讓人惶恐,又怎麼解釋?明兒且聽筆者細細道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0371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