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每個媽咪都喜歡自己的寶寶乾淨乖巧,但孩子身體上有4大部位不宜過度清洗。
1.不要經常給寶寶挖鼻孔
鼻孔(鼻腔)內有一層又薄又嫩的粘膜,它的前部長有黑毛,能阻擋空氣里的灰塵雜質;裡面有許多毛細血管,能使吸入的空氣變得接近體溫,還能分泌粘液(即鼻涕),使空氣濕潤,粘住空氣中的灰塵細菌。所以鼻腔是呼吸系統的第一道「防線」。
用手挖鼻孔,會損傷這道「防線」的功能;指甲又很容易挖破鼻粘膜,易使粘附在指甲上的細菌侵入鼻粘膜,引起發炎出血,甚至化膿。鼻腔的靜脈相通,醫學上把鼻子周圍這個區域稱為「危險三角區」。要是鼻腔里的細菌侵入顱腔,引起感染化膿,則將危及生命,所以不要讓孩子挖鼻孔。
如果大人發現,寶寶的鼻涕已經變干形成鼻屎怎麼辦?媽媽可以拿魚肝油或生理鹽水在鼻孔里各滴一滴,這樣會軟化鼻屎,過一會兒孩子打個噴嚏,就會把鼻屎給帶出來了。
2.不要過度清潔肚臍眼
需要注意的是,清潔肚臍時不宜用力,不宜用手摳,動作要輕柔,不宜長時間將肚臍和肚子暴露在外,以免著涼。如果肚臍清洗不當,容易損傷人體皮膚,甚至引發身體感染。一旦出現感染,還有可能出現紅腫、疼痛、化膿等症狀,細菌還可能侵入腹腔,引起別的病變。因此,大家清洗肚臍眼一定要慎重,切莫過度清洗。
那麼,生活中應如何正確清洗肚臍呢?一般情況下,在洗澡的時候,順便沖洗一下即可。特別講究的人,清洗肚臍前,不妨先用橄欖油潤濕肚臍部位,過一會再用棉棒輕輕擦拭,也可用熱水淋浴泡,輕輕搓幾下就能洗得乾淨。
3.不要過度清潔下體
寶寶私密處的護理,尤其是女寶寶私密處的護理尤為重要,這可能會影響孩子以後的生活質量。女寶寶的私密處往往會有一些分泌物,媽媽要清理及時,但是也不要過於的頻繁。這些分泌物可以有效阻礙細菌傷害,在清理的時候最好不要用肥皂,儘量多用溫水清理。
4.不要經常給寶寶掏耳朵
媽媽都會有這樣擔心就是寶寶耳朵內的耳屎過多會影響寶寶的聽力,而去給寶寶掏耳朵。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寶寶的耳屎也是對寶寶的一種保護作用,同時寶寶的耳屎一般都會自動從寶寶的耳朵內脫落,所以不必給寶寶掏耳朵。
1常掏耳朵的危害
1)容易「掏上癮」。
2)如果掏耳朵時寶寶亂動,稍不注意,掏耳勺就會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寶寶的聽力。
3)寶寶是各型中耳炎的好發人群,由於寶寶難以描述耳痛、耳悶或聽力下降等表現,臨床上常易漏診和誤診,家屬也容易忽視,容易轉為比較難治的慢性中耳炎。
2如何護理寶寶的耳朵
1)巧用棉簽
為寶寶洗澡後若發現其耳道口附近潮濕,可用耳用棉簽輕微擦拭,萬不可將棉簽深入寶寶的耳朵內部看不見的地方。棉花球的頂部小、底部大,可防止棉簽深入寶寶的耳朵內部而不小心傷到耳膜。
2)遠離嗓音
避免讓寶寶長期被包圍在強烈的聲音之中。比如,不要在寶寶旁邊大聲開音響或電視。因為如果寶寶長時間處於嘈雜的環境里,內耳細胞纖毛就會被損壞。
3)避免進水
給寶寶洗澡時。要防止耳朵進水。可將寶寶耳朵由後到前按住貼緊臉部,就不易致耳朵進水。
媽媽們可彆強迫症犯了哦!這些地方就讓它髒髒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