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爸爸們:沒有非去不可的飯局,只有瞬間長大的娃!

靖語| 2016-08-03| 檢舉

作者|粒粒

來源|辣媽 念念碎 (ID:lamahenla )

這是一個很小的故事,卻令我印象深刻。我原來的老闆大衛是英國人,娶妻法國人,兩人育有兩子一女,均年幼。

某個周五晚上,我收到一條信息,是原來公司同事發來的,大意是周六他要來上海,想約大衛一起吃飯。 大衛,我,還有這個同事,都在前一家公司共事,大衛的中文不好,同事的英文不夠靈光,我一直是他們的傳話筒。

後來,大衛開始經營自己的公司,我繼續做他的翻譯,而這個同事開拓了更廣闊的天地,去了北京,短短几年,就憑著自身的銷售能力和多年積累的人脈在同行業里取得了不菲的業績。 我們仍舊同一個行業,大衛自己的公司也有些起色,但見效甚慢。

可以說,如果和這個同事吃頓飯,馬上就能得到很多行業資源,甚至是客戶信息。就連我,也覺得那是非常有必要去吃的一頓飯,況且,兩人極少見面,又是對方主動約請,天賜良機。大衛聽後,這樣回答:「明天是周六,要陪老婆孩子,不能出去吃飯。」 後來,又補了一句:「如果他周一還在的話,可以吃午飯,晚飯我要回家吃。」

在他的眼裡,錢可以慢慢掙,但是孩子不會慢慢長,家庭生活永遠在他的心中占首要地位,不可動搖。而中國同事呢,雖然也是孩子的爸爸,也經常看到他曬寶貝的照片,但他仍不得不在周末全國、甚至世界各地的忙。

我只是陳述故事,無意評判對錯。兩人對家庭都是負責任的,只是著重點有些不同。 家人需要陪伴,掙錢也很重要,兩者有一個共同目的:過有質量的生活。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什麼才是有質量的生活? 答案多於一個,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媽媽和爸爸的陪伴。

我最近在看一本書,《愛的藝術》(【美】艾里希·弗洛姆),裡面這樣形容父愛的藝術:「 父親雖然不代表自然世界,卻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 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創造的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書里特別指出,孩子在六歲以後,強烈需求父愛的威嚴與引導。而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三字經》里也有「養不教,父之過」的古訓。父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孩子幼小的心靈里,父愛就是茫茫夜空里的啟明星,世界再大,永遠都有它的指引和照亮,就不怕迷失方向。

飯局,有時候可能真的非常重要,但是,真的是每次都非去不可嗎? 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關係,對一些飯局說No, 回家吃飯,陪老婆聊聊天,和孩子散散步。春天的周末,踏青;夏天的周末,游泳;秋天的周末, 郊遊;冬天的周末,看雪。 說什麼這個啟蒙,那個教育的,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相處時光就是孩子最溫情,最有愛,最渴望,最堅實的教育。

好吧,的確有非去不可的飯局? 是否可以設定一個尺度:無論飯局再重要,每周都至少回家三天吃晚飯;不管工作再忙碌,每月都起碼有一個周末陪家人。孩子的重要節日,例如生日,必須推掉飯局陪孩子一起慶祝;孩子的重要活動, 球賽, 表演,學校里的家長會, 儘量當成大事來對待。

想想孩子開心的笑臉,心中是否無比激動和欣慰?!不要讓工作掌控了自己的生活,因為生活的本質還要回歸家庭。

記得看成龍的採訪, 他說有一次去學校里接房祖銘沒有接到,因為兒子已經上了中學,他還跑到小學去接。

聽眾或許一笑了之,畢竟大哥的星光耀眼,可是對於當時小小的房祖銘來說:他有一個出名的爸爸,卻極少得到父愛的眷顧,又是那麼的可憐。爸爸們, 哪有什麼非去不可的飯局, 只有瞬間長大的娃, 套用央視那句廣告語:別讓等待,成為遺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20239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