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兒普外科門診,肛周膿腫是很常見的疾病,有些孩子需要切開排膿,放置引流條,然後每天到外科門診消毒膿腔、更換引流條到膿腫癒合。
同時,肛周膿腫很容易反覆,這次切開了,好不容易長好了,沒多久又復發了,需要再一次切開引流,每日換藥……病程短的10天至半個月,周而復始,長的可能遷延數月,有的還形成了肛瘺,最後還要做肛瘺手術,孩子和家長身心疲憊。
肛周膿腫,顧名思義就是孩子肛門周圍出現膿包,觸碰或排便時孩子會疼痛哭鬧,慢慢膿包變軟,顏色變暗紅轉為中央泛白,膿包熟了之後就可能破潰出膿液。
如果反覆感染,最後膿包和肛門裡面的直腸就貫通了,就形成了肛瘺,一旦形成了肛瘺,後期往往要做手術治療。
這個病常見於小嬰兒,尤其是滿月前後的新生兒,絕大多數是男孩,女孩很少見。孩子得了肛周膿腫很痛苦,很多家長會感到愧疚,詢問是否是她們照顧護理不周到導致的。
但孩子為什麼會得肛周膿腫,目前的原因還不那麼清楚,有的認為是「小嬰兒直腸粘膜嬌嫩,局部防禦能力薄弱」引起,很多孩子發病於腹瀉後,可能是反覆肛周皮膚受污染刺激、摩擦損傷所致;另一部分研究認為,嬰兒一過性的雄激素分泌增高,導致肛門腺分泌旺盛,若腺管堵塞,可導致感染,繼而形成膿腫;還有一部分研究認為小嬰兒免疫系統底下,防禦機制尚未發育健全,也會導致該病發生。
但上面這些都是假說,還沒有很明確的結論,但普遍認為和孩子自身身體條件有關,和家長護理的關係並不大,所以家長們不必過於愧疚,更多精力應該放在怎麼給孩子護理好。
如果發現孩子坐下來或者抱的時候莫名其妙的哭,或者不明原因的發燒,要注意看看孩子的肛門周圍有沒有紅腫的包,如果孩子有包塊而且孩子發燒,就應該儘早去看醫生。
如果有肛周有紅腫包塊,孩子沒有發燒,精神反應什麼的都很好,包塊沒有軟化的,醫生確認是肛周膿腫後,一般會建議肛門周圍注意清洗乾淨,或者用用溫水、溫鹽水、溫的稀釋高錳酸鉀液坐浴。
如果包塊軟了,中央發白了,醫生可能會建議切個口子把膿放出來,然後慢慢換藥或者按坐浴清洗,必要時局部應用外用的藥膏,醫生可能也會跟進孩子情況決定用不用吃抗生素。
這個時期,家長會辛苦一些,如果有腹瀉、便秘等疾病要同時積極調理,勤換尿布,最好不用一次性紙尿褲,即使用也要頻繁的檢查是否有尿便污染,及時更換。
但即便護理的最好,依然可能會復發,這是這個病的一個特點。膿腫復發的孩子該怎麼辦?處理原則和初次發病的差不多,只不過孩子和家長再經歷一輪折磨了。
肛周膿腫反反覆復 發幾次的,多半已經形成了肛瘺,小嬰兒的肛瘺也不是絕對不能好了,也有部分孩子保守治療慢慢長好了,但如果反覆復發不癒合,未來減少孩子的痛苦和家長的折騰,可以考慮做手術,把瘺管切開或者切除,絕大部分可以根治,預後大多良好。
但是仍有很罕見孩子炎症可導致整個臀部紅腫,甚至出現全身感染症狀,這時就需要住院,應用全身抗菌藥,讓孩子得到更細緻的治療和護理了,這類患肛周膿腫的小嬰兒需要警惕是否存在免疫性疾病。
總之,肛周膿腫不是一個大病,但是會折騰得家長們身心疲憊,但是這個病不會對孩子的成長發育產生非常嚴重的不良後果,家長們自可不必過分擔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9726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