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什麼是注意力?簡單說,它指的是孩子的心理活動對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好的注意力,是孩子將來學習一切知識與技能的前提。0-2歲為關鍵養成期。
如果孩子對新異刺激沒有反應或太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干擾,不能與他人目光對視,或者不能與父母和他人共同遊戲,
甚至對他人喊叫均無反應,這都屬於注意力發展問題。若不能及時矯正,將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表現,以及人際關係。
事實上,注意力長短是可以培養的。它可以被「培養」的長,也可以被「培養」的短。這全在大人。
3歲之前寶寶的注意力發展非常迅速。不過由於父母不了解,
也很容易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造成很多誤解,比如很多父母抱怨孩子太愛動,
總把家裡弄的亂七八糟,玩玩具的時候太沒耐心,經常玩一個丟一個之類。
0~3個月:孩子會偏好人臉;喜歡曲線多於直線;喜歡結構對稱物勝過不對稱物;喜歡看活動著的物體。
所以,此時跟孩子互動的大人,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3~6個月:孩子偏愛有意義的物象,比如喜歡注視媽媽和喜歡的食物或玩具;較多注視數量多而小的物體;
喜歡注視更複雜、更細緻的物象。所以,確立主要的、穩定的撫養人,多陪伴,並多帶孩子去感知身邊隨手可及的日常物品,是最好的促進辦法。
6~12個月:孩子的注意力更多表現在夠物、抓握、操作和運動方面。所以,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
可提供多一些孩子手部探索的物品,各種材質均可,日用物品、食物等,大自然中的水、泥土、沙子等,都是孩子絕佳的「玩具」。
這裡需要提示一點,從這個時候開始,就不要一次給孩子太多玩具。最好一次陪孩子玩一個玩具,其他的都先收起來,換著玩。
12~36個月:孩子的有意注意開始慢慢形成,他們對外界的體驗、探索變得更主動,富有個人意志。
所以,尊重孩子們的意願,多給孩子營造探索環境和專門的探索時間,不阻止,不打擾。
另,此階段孩子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語言的運用上。所以,多跟孩子交流、對話,多提問啟發孩子,多陪孩子進行親子閱讀,
多帶孩子出門去見識豐富的外部世界等,都能簡單又有效地促進孩子注意力發展。
總體上說,0~3歲孩子對事物的注意是被動的,多由刺激物本身的特點引起的,注意力發展具有缺乏目的性、無穩定性、無分配性等特點。
所以,父母們額外需要記得以下幾個注意事項:
1. 孩子們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很容易受到無關事物的干擾,致使原來的任務不能完成。
這個時候父母不責怪、為孩子提供更為單純的探索環境即可。
2. 孩子的注意力維持時間很短。一般孩子們的注意力時間在下述範圍就都屬正常:
1-2 歲寶寶每次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大致為5分鐘左右;
2-3 歲寶寶的注意力能持續10分鐘左右。
3歲以上的孩子,大都能集中注意力15分鐘左右。
3. 孩子們還看不到事物背後的聯繫,以及一些隱蔽的細節等,只是注意表面的、明顯的事物輪廓。
所以他們找一樣東西,往往就在眼皮底下也可能找不到、看不到。這時候,可別誤以為孩子眼神不好。
4. 3歲以下的寶寶不可能同時注意很多的事物。比如,寶寶在專心搭積木的時候,媽媽叫寶寶「吃飯啦」,寶寶卻半天沒有反應。
這個時候一定不要說寶寶成心和大人對著干,因為很有可能寶寶是真的沒有聽到媽媽的呼喚。
3歲以後的孩子,會開始追求完美,非常在意外界的評價,同時也開始逐漸擁有了一些自己的評價標準。
他們對外界環境、氛圍的變化非常敏銳。
所以,帶孩子走出去,去接觸、感知更大的世界,去融入更大的人群和集體,孩子就能有收穫。
首先要做的事,就是送孩子入園。在幼兒園裡,有規律、有節奏的學習生活會促進孩子的注意力發展,因為入園後的生活,強調獨立性、
紀律性和時間觀念,這就需要孩子們能調節駕馭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上課注意聽講,記住講課內容並能回憶出來,按老師要求完成規定的任務等。
而在家庭中,父母需要配合做的,就是給孩子進一步提供多樣化的探索環境,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判斷力,讓他們從中尋找、發現並形成自己對周圍人、事、物的看法。
具體到陪伴孩子的方式,我的建議是,可有意識地多安排一些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活動,如下棋、畫畫等。
這些活動過程中,父母要多陪伴,孩子遇到困難時,需提供必要支持。但不可替代,或者相反,過於嚴厲甚至指責和頻繁打擾。
尤 其要注意,這個時候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也很叛逆,所以強迫孩子的做法都使不得。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循序漸進來。
大的原則是,要讓孩子經過努力完成任務, 並給以積極的回應,讓孩子知道他們集中精神所做的努力,是有成效的,是能帶來快樂的。
如此,孩子的注意力維持時間,才能不斷被訓練延長。
另外,益智類的圖書也是很好的促進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父母要做孩子的榜樣。一個缺乏耐心的家長,無法養出有專注力的小孩。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