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前,王女士一家人喜得寶貝兒子,全家人都非常開心,婆婆也從老家趕來忙裡忙外的照顧王女士。都說婆婆和兒媳的關係不好處,但是王女士卻覺得她的婆婆特別好。
婆婆來了之後每天都幫著給寶寶洗尿布,有時連王女士和老公的衣服也洗乾淨分別放好。在寶寶的照顧方面,婆婆自己知道自己文化低,育兒知識不先進,好多問題也都是先問了王女士之後再去做,一家人一直相處的和和睦睦。
因為寶寶生下來之後,王女士的奶水不太夠,所以寶寶主要是靠奶粉來喂養。王女士在之前懷孕的時候,自己也有學習過如何沖泡奶粉給寶寶喂奶的知識,現在婆婆在家照顧自己和兒子,王女士便教給婆婆要記得用溫水沖奶粉,別用礦泉水就用自來水燒開之後的溫開水就行,也有教給婆婆每頓給孩子沖多少毫升的奶,雖然婆婆開始的時候不熟悉,但是長時間下來婆婆沖奶粉早已經輕車熟路了。
可是最近一次去給寶寶打預防針,幾個寶媽到一起聊天,王女士竟然發現自己的寶寶怎麼這麼瘦,臉色也不紅潤,甚至身高也比正常的差幾公分。王女士便和婆婆、老公一起到醫院給寶寶做了個檢查,醫生竟然說寶寶的血鈉含量偏高,影響了鈣的吸收,導致寶寶的身體發育遲緩。醫生又繼續了解了排便的情況,原來寶寶一直有點便秘,王女士總以為所有奶粉喂養的寶寶都會出現便秘的情況,便一直沒有在意。
這時婆婆突然問到醫生:「我每次給孩子沖奶粉的時候,總感覺太稀了,怕孩子吃不飽,便會多加一勺奶粉,這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吧?」醫生和王女士聽了婆婆的話才明白,原來是因為沖泡的奶粉太濃了,才導致寶寶的吸收出現了異常。而之前也有過奶瓶刻度不准導致每次沖泡奶粉太濃而致孩子腎臟負擔過重的報道,但幸好自己的寶寶經過檢查之後還沒有大礙,只是血鈉的含量有點偏高了,慢慢地補充水分調理一下就好了。
婆婆知道自己的做法傷害到了寶寶愧疚不已,但是王女士和老公都沒有怪婆婆,而是安慰婆婆說沒事,哪個奶奶不疼孫子啊,以後咱按奶粉沖泡的說明來沖就好了。王女士的一句話感動了在場每一個人,醫生都感慨,現在能夠像王女士這樣體諒婆婆的人真是太少了。
沖奶粉別看是一件小事,裡面的學問可不少,稍微一個不小心便會讓沖的奶粉營養損失一大截,那麼在沖奶粉時都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一、奶粉不可沖的過濃或過稀:
奶粉沖泡時應嚴格按奶粉沖泡說明的量和比例來沖,使用奶粉罐內專用勺,再用平背刀颳去多餘分量成平勺。奶粉沖的過濃或過稀都不符合寶寶的需要。奶粉過濃會導致寶寶消化不良、排便困難,同時也會影響寶寶血液的健康,嚴重時還會引發氮質血症。
二、沖奶粉時先加水後加奶粉:
將定量40~60度的溫開水倒入奶瓶,再加入適量比例的奶粉。如果是先加奶粉的話,水溫不適,水量不夠,都可能浪費時間和奶粉。
三、熱奶粉時不要將奶粉煮沸:
煮沸奶粉會使奶粉中的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的結構發生變化而失去原有的營養價值。
四、轉奶時不要直接更換奶粉:
轉奶時換奶粉一定要逐漸過渡,兩種品牌的奶粉先一起沖調,開始時原品牌奶粉量稍微多一些,後來逐漸減量,經過一至兩周過渡到新奶粉。
五、搖動奶瓶時雙手搓動奶瓶:
奶粉沖好之後用雙手轉動搓動奶瓶直至奶粉溶解。搖動奶瓶時不要大力上下搖晃,奶水中氣泡過多會讓寶寶喝入空氣而出現吐奶的情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9373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