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1歲左右的寶寶最難帶,對什麼都充滿好奇,這兒摸摸那兒啃啃。可是即便再累你也得小心再小心,因為一個疏忽可能就會造成對寶寶的傷害,這是不可逆的!本文中李先生1歲的兒子嘴唇被診斷為三度電燒傷,就是家長大意,孩子咬到了隨處可見的手機充電線!
寶寶咬手機充電線 嘴唇被電傷
家住哈爾濱市的李先生正給手機充電,1歲的兒子趴在床上玩,位置緊靠插銷處。看到插銷處紅燈閃爍,孩子很好奇就爬了過去,用手拽住電線張嘴去咬,此時家長卻絲毫沒有發現。小寶寶越咬越來勁,突然一聲慘叫,被電流燒傷了嘴唇。
家長立即抱著孩子趕往醫院燒傷科門診,經醫生檢查診斷為嘴唇三度電燒傷,面積為1%。
燒傷科醫生提醒各位父母:應讓嬰幼兒遠離電源,充電結束後要及時將插銷拔掉,電源插座應安上保護門,防止兒童觸電。
如何預防較小寶寶意外事故
1-2歲的孩子是「初生牛犢不畏險」,好奇心強,對周圍環境及能接觸的到物品,都想去摸一摸、碰一碰或嘗一嘗,對危險缺乏判斷力和防備能力。根據國家的調查統計,造成1歲以後孩子第一位死亡原因就是意外事故,而幼兒意外事故是完全可以預防的。只要父母細心看管照顧,意外事故就可以少發生或不發生。
1. 電源插座安裝是否太低了,是否已改用安全型插座?電線、電源、開關和一些家用電器應放在孩子摸不到的地方;
2. 熱水瓶、熱湯、熱菜不要讓孩子接近,爬上桌子或拉下桌布更不可以,這樣會引起燙傷;
3. 避免孩子爬窗台、陽台而墜落;住在樓上的家長不要讓孩子獨自爬行或走到樓梯口而滾下來;
4. 屋內的桌椅家具必須穩固,避免翻倒;
5. 衛生間的消毒液,洗滌液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防止孩子把它當做「飲料」而誤飲;
6. 家中的常用藥物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或加鎖;
7. 洗衣機應蓋好蓋,防止孩子爬上洗衣機墜落到裡面;
8. 給孩子洗澡時,應先放冷水再加熱水,並試好水溫再給孩子洗澡,這樣可避免因大人突然有事要離開一會兒,而使小兒燙傷;
9. 不要讓孩子玩紐扣、豆子、珠子等圓的東西,或吃花生米、瓜仁、小杯果凍等以免吞進或嗆入氣管內引起窒息;
10. 不要把孩子一個人鎖在家中睡覺或玩耍,家中無人,任何危險都會發生。帶孩子外出不能讓寶寶單獨活動,以防車禍。

居家安全注意「5S」
別把孩子單獨留在家中,做好家居用品安全檢查。關於家居用品安全檢查,全球兒童安全組織推薦有「5S」原則:
1. 看(See):要學習用兒童的眼光審視物品擺放;
2. 繩帶(Strings):小孩子的好奇心會令其用長繩帶做遊戲,從而引發繩帶繞頸,因此需避免兒童接觸到過長的繩帶;
3. 尺寸(Size):孩子們喜歡用口來探索世界,過小的物品容易被放入口中而引發窒息,所以越是小的孩子,家長們要給予越大的物品;
4. 表面(Surface):一些稜角尖銳、邊緣粗糙的家居用品表面容易引發傷害,因此家長們應儘量確保物品表面平滑柔軟;
5. 標準(Standard):在購買家居用品時,仔細檢查與兒童用品相關的安全標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