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嬰兒身體有一個位置最好不要親,你知道嗎?

圖片源自網絡

小嬰兒看起來都是那麼的可愛,粉嘟嘟肉乎乎,讓所有人都忍不住想要抱抱,更何況是寶貝的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小佳剛晉升為媽媽,面對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順產下來的寶貝,自然是愛不釋手了。

在寶貝出生之前,為了預防寶貝的奶奶和姥姥用老式的坐月子和看娃方式而引起不必要的爭執,她早早的就定好了月子中心,出了醫院就直接打包去了那裡。在月子中心都是一條龍服務,從對產婦的關照到對嬰兒的料理都是井井有條、頭頭是道;還有還時常有育兒方面的專家來到自己的房間給新手媽媽講解育兒的小常識、小方法以及小技巧;每次小佳總是提前通知奶奶和姥姥也都一起過來聽一聽專家的話,這樣一來,等到自己出了月子回家,想必「掃了盲」的兩位老人也就知道如何摒除陋習、科學育兒了。

等到做好月子,母子二人舒舒服服的回到家裡。還別說,奶奶還真的是完全按照從專家那裡吸收到的知識來和小佳一起照顧小寶貝的。體諒到小佳晚上要喂小寶寶夜奶太累,早上一大早老人家就起床煮好飯,叫小佳起床補充營養後,就會直接催促小佳回房繼續補覺,如果小寶寶醒了,她就抱到自己房間裡去和小寶寶玩;在小寶寶一直哭的時候,也從沒有嘮叨小佳的奶夠不夠吃,而是耐心的哄小寶寶……

小佳看在眼裡,樂在心中。漸漸地小寶寶的衣食住行除了自己親自喂奶外,基本上都由奶奶負責了;奶奶也對於照顧小寶寶也是樂此不疲。如此以來,素來讓人頭痛的婆媳關係,在小佳這裡完全不用操心。小佳也就趁機玩手機、上網、睡大覺,閒著無事了再逗弄逗弄小寶寶,小日子過得舒心快樂。和朋友約著嗨皮,逛街、K歌,除了不能喝酒和吃辣外,她也樣樣不落下。只因為婆婆說,只要你在出去的時候,只要提前將母乳放到保鮮袋裡冷凍起來,小寶寶醒了溫熱一下就可以吃了,你只需要自己解決一下出去玩的時候漲奶的問題就好。

小佳得意的給我們講,有一個愛學習與時俱進、又愛照顧小寶寶的老人真是人生的一大福氣啊!

圖片源自網絡

可是好景不長,三個多月小寶寶生病了:拉稀拉的特別厲害。因為是純母乳喂養,最開始一直就在從小佳身上找問題,是不是貪涼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或者吃了什麼辣的食物,導致小寶寶拉稀?可是小佳仔細想了想自己最近的活動,既沒有吃過什麼涼東西,也沒有吃過辣食物。沒有辦法帶到醫生那裡檢查,說是痢疾,趕緊開藥治療,內服外貼同時進行;另外醫生也建議說要注意母乳的質量以及哺乳時的衛生問題。

藥也吃著,膏藥也貼著,眼瞅著小寶寶面黃肌肉的蔫了下來,小佳的心裡難受和內疚的無法言喻。大家都說小寶寶的痢疾一定與她的母乳有關,嚇得她天天在飲食上半點都不敢馬虎;在小寶寶吃奶前總是小心翼翼的用溫水清洗乳房,就是半夜也這樣堅持,可是小寶寶的痢疾一直不見好。

直到有一天,婆婆正在照顧小寶寶的時候,說自己肚子痛去了兩次洗手間,出來的時候小佳還開玩笑說是不是小寶寶傳染給奶奶了?婆婆說自己鬧肚子也有一陣子了,總不見好。不過是看著孫子一直生病,也就顧不上自己,胡亂吃了一些止瀉的藥,效果也不是那麼好。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小佳一下子聯想到婆婆鬧肚子,小寶寶也鬧肚子,會不會其中有什麼牽連呢?可是小寶寶一直是母乳喂養,也沒有到增加輔食的時候,這鬧肚子也不能夠說抱抱寶貝就會傳染吧!

小佳開始仔細觀察婆婆帶孩子時的情況,很快她就發現,在婆婆將小寶寶從床上抱起來的時候,總是會在小寶寶的臉頰和嘴巴上親了又親。問題的根源找到了:應該是婆婆親吻寶寶的問題。小佳去專門問了醫生朋友,醫生根據小佳的描述,也認為極有可能是因為此。雖然鬧肚子是腸道傳染病,但是致病的細菌是通過口腔進入腸道的,因此帶菌者的口腔也是傳染源。奶奶鬧肚子又親吻寶寶,就可能增加了寶寶的痢疾的幾率。

圖片源自網絡

親吻寶寶是可能傳染多種疾病的。

專家提示:寶寶年幼,免疫力和抵抗力都比較弱。在親吻寶寶的時候,成人就很可能把自己口腔裡帶的病菌,尤其是經呼吸道傳播的病菌傳給寶寶,使寶寶染上結核、腦膜炎、感冒等傳染病。此外,經常親寶寶的嘴,還會使寶寶口水增多,影響消化功能。

當照顧寶寶的成人出現呼吸道感染時,和寶寶接觸要戴口罩。媽媽腸胃不好的時候,不要給寶寶喂奶,更不要自己去嘗試寶寶的食物是否合口,寶寶的餐具要單獨清洗、消毒。明確有傳染性疾病的父母更不要和寶寶親密接觸,要先治療好自己的疾病。

圖片源自網絡

小佳的婆婆知道小寶寶的痢疾居然是自己傳染的,真是後悔極了,連聲說一直以為只有感冒了才要注意,想著鬧肚子是不會傳染的,沒有想到會這樣。而小佳也承認自己平日裡對小寶寶的照顧少了一些,以後要讓老人家多休息,自己多承擔起為人母的責任來。

其實,生活的美好就在於此:親人間尤其是婆媳間相互包容,彼此諒解,沒有必要處處針尖對麥芒。這樣,才能夠一家人其樂融融過自己幸福美滿的日子,不是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8899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