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有5%的寶寶會用自己搖晃的方式,哄自己入睡。有些寶寶會雙手雙膝著地,跪在床上,將腦袋抵著床墊,搖晃身體。有些寶寶會交握兩隻小手,左滾滾右滾滾,好像在搖晃自己。還有些寶寶,會用腦袋一下一下地撞小床的圍欄或枕頭,直至入睡。
德國的發展心理學家、早期教育學教授Klaus Froehlich-Gildhoff博士,幫你解答,這搖搖晃晃究竟是不是問題。
Q又是撞頭,又是搖晃,寶寶的這種自我哄睡行為正常嗎?
Klaus 博士:事實上,搖晃是寶寶自我安撫的一種策略。像然然和小冰這樣的開朗、喜歡玩耍的寶寶,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通過與爸爸媽媽的眼神交流、身體接觸,得到很好的撫慰,父母完全不用過於焦慮他們的睡前動作。
同時,寶寶的這種行為,也是精神健康的一種表現。慢慢地,他還會發展出其他的自我安慰方式,比如抱著心愛的毛絨玩具睡覺,或是在局促不安的時候,要求爸爸媽媽陪伴等。
Q用撞頭的方式自我安撫,實在讓人有些擔心。成人也會有撞頭的行為,通常是在煩躁或有壓力時。難道寶寶也是因為有壓力?
Klaus 博士:的確如此,在這些自我安慰的方式里,最令父母擔心的是像小冰那樣的「撞頭」。有調查顯示,「撞頭」這種情況,往往是男孩多於女孩。
對此,父母往往會聽到各種各樣的解釋,例如,那些孤兒院的孩子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就會做出類似單調呆板的動作。所以,如果我們的孩子也有這樣的行為,則意味著他需要更多的關注。
這個觀點雖然不是完全錯誤的,但過於片面。因為我們現在談論的這些孩子,都生活在沒有什麼缺陷的家庭里,能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注和撫慰,沒有必要用這樣極端的形式表現自己的煩躁或需求。所以,即使是「撞頭」,也是很正常的。

實際上,寶寶「撞頭」,感到「痛」的是父母,這樣的行為,往往會引發父母的焦慮,他們就會問自己:「我現在該怎麼做?我做錯了什麼?」
而在這樣緊張的情緒中,父母更無法正確地判斷情況,用正確的方式對待這件事兒。他們可能阻止寶寶,大聲呵斥,反而讓情況變得糟糕。極端焦慮的父母,很快就會感到力不從心,讓這件事兒進入惡性循環。
Q那麼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應該怎麼應對呢?需要用一些藥物來緩解嗎?
Klaus 博士:首先,是父母要放輕鬆,告訴自己,寶寶這樣的自我安慰是正常的,這種行為最終會消失,幾乎所有的寶寶在3歲以前,會停止睡前搖晃的行為。
其次,不要粗暴地阻止或呵斥寶寶,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例如給小床裝上床圍,防止寶寶撞傷。
除了日常的照顧之外,平時可以多與寶寶交流,說說話,給他唱歌聽,跟他一起做遊戲,增進親子關係,給寶寶足夠的關注和安全感。
父母世界Parents你的視界決定孩子的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8301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