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奶時愛咬人?只要1招輕鬆搞定

前一秒還是乖寶寶,在媽媽的懷抱中安靜的喝奶,後一秒突然變身「暴力小惡魔」一口咬住乳 頭!撕心裂肺的疼,沒有一點點防備…… 這樣的情形是否也出現在你身上過嗎?

那麼小寶寶為什麼要咬人?媽媽應該怎麼應對這種情況呢?袋鼠麻麻馬上就為你揭曉「寶寶愛咬人」的秘密,還有特效應對妙招哦!

寶寶愛咬人通常有4大原因

1、寶寶長牙了

相信絕大多數媽媽都有這樣的疑惑:在寶寶6個月之前,基本沒被咬過,可等寶寶長牙之後,乳 頭被咬就成了「家常便飯」,這是為什麼呢?

一般情況下,寶寶在6個月左右就會萌出他人生中的第一顆牙齒,而寶寶在長牙時是十分痛苦的,牙床會有腫脹或癢等不適感,寶寶會因此變得煩燥易怒,喜歡啃咬東西,而媽媽的乳 頭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寶寶會通過啃咬乳 頭以減輕牙床的不適感。這也通常是寶寶咬媽媽乳 頭最主要的原因。

此外,跟媽媽喂奶時的姿勢不正確有關。我們都知道,正常情況下,寶寶在吃奶時嘴巴應該是含住大部分乳暈,如果寶寶吸吮乳 房的位置發生改變,並向乳 頭方向滑動,而媽媽沒有得到及時糾正,就很容易讓寶寶咬到乳 頭。

袋鼠麻麻支招:

媽媽不要因為害怕被咬而給寶寶斷奶,因為對寶寶來說,母乳才是最好的營養品。那麼如何才能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改善被咬的情況呢?

當然有!為了避免被咬,媽媽在喂奶時要注意觀察寶寶吸吮時的動作。一旦發現寶寶吸吮的位置發生變化,應儘快調整,以防咬到乳 頭。如果寶寶真的咬到乳 頭了,媽媽可以將寶寶的頭輕輕地壓向乳房,堵住他的小鼻子,這樣寶寶會因為呼吸不暢而自動把嘴鬆開。

此外,為了緩解長牙期的不適感,媽媽在平時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牙膠或磨牙玩具,讓他盡情地咬上一咬。但需要注意的是,給寶寶磨牙的這些玩具要勤消毒,以免寶寶把細菌吃入體內,而引發疾病。

2、表達意願

寶寶到了1歲左右,想要與人交往的慾望變強,但由於這個階段的寶寶還不會說話,或僅能說一兩個字,沒辦法將自己的意願表達出來,因此寶寶就會用咬人,或者是推拉等其他方式來引起大人的注意,以實現自己想要與人交往的目的。

袋鼠麻麻支招:

這個階段的寶寶一般能聽懂一些話的意思了,所以,家長要反覆明確地告訴寶寶「不能這樣,咬人會很疼」,引導他用語言、手勢、擁抱等方式表達情感。

比如孩子餓了,可以教他用手指指嘴或肚子;如果孩子想表達好感,可以引導孩子說「你好!」,並鼓勵他通過握手或擁抱的方式來表示友好;如果孩子想拒絕他人,引導孩子說「不要」或搖頭。一旦孩子掌握了與他人溝通的方式,咬人的行為就會慢慢消失不見了。

3、發泄情緒

待寶寶1歲以後,自我意識越來越強,高興、不高興的情緒也明顯多了起來。當他感覺不高興、不滿的時候,或是感到害怕、緊張、壓力大的時候,也可能會通過咬人來發泄。

袋鼠麻麻支招:

面對有這種情況的寶寶,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要給予他充分的關愛,及時滿足寶寶的合理需求,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寶寶消極情緒的產生。家長要不停地印證給寶寶看,當他生氣和不安時,有比咬人更好的表達方式。如果他不能把自己的意見表達清楚的話,可以向爸爸媽媽求助。

此外,家長在平時不要讓寶寶過於興奮,要注意保持家庭氣氛的和諧,適當增加孩子日常的遊戲活動,這樣可以有效地控制孩子因咬人而產生的興奮情緒。

4、模仿行為

小寶寶的模仿能力都很強,如果爸爸媽媽們平時有輕輕咬寶寶手指、臉頰表示親昵的習慣,或者是寶寶周圍有小朋友咬人並沒有得到批評,寶寶都會把這些行為看在眼裡並進行模仿。

袋鼠麻麻支招:

面對有此類情況的寶寶,爸爸媽媽不要過於責罵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以身作則,改掉對寶寶的這種親昵行為,或者讓寶寶遠離那些愛咬人的寶寶,然後再明確地告訴寶寶「咬人是不對的,會傷害到別人,爸爸媽媽和其他小朋友都不喜歡。」

此外,家長還可以多使用講故事、角色扮演等方式來正面引導孩子。比如,讓孩子扮演被咬的孩子,家長扮演咬人的孩子,每次咬人後,家長要主動向對方道歉。在角色扮演過程當中,孩子更能夠體會他人的心情,從而慢慢減少咬人的行為。

袋鼠麻麻有話說:

當寶寶出現咬人情況時,父母要耐心分析寶寶咬人的原因,針對性的教育,千萬不要試圖通過懲罰的方式來改變孩子咬人的毛病,這會對他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8298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