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活潑好動,一不小心就會磕到碰到,嚴重的甚至會起個「大包」。很多老人見此情形都會用手給孩子搓揉搓揉,希望能把「大包」揉下去,寶寶好得快,孰不知這樣做才是大錯特錯!
孩子額頭磕了個大包 奶奶使勁給搓揉
妍妍是個剛滿7個月的女寶寶,是那種比較活潑好動的孩子,這陣子經常喜歡拉著大人衣服從爬起來扶著練腿勁兒。可昨天出現的一幕著實把全家人給嚇著了,眼睜睜地看著娃兒一聲重重地摔在桌上,奶奶抱起孩子時,妍妍好半天才哭出聲,額頭上當場冒出一個大包。
面對孩子額頭腫起的大包,奶奶第一反應就是用手心用力揉搓,雖然揉的時候孩子越發哭得厲害,可一心認為撞出腫塊後必須馬上揉搓的奶奶此刻也顧不上這些了。揉了好一會兒,奶奶見腫包不但沒散去反而更厲害了,竟取了一條毛巾在熱水裡打濕後敷在了寶寶的額頭上繼續揉……
這時候碰巧鄰居王大媽來串門。王大媽看到妍妍的情況後,就建議去醫院讓醫生看看,這腫的太歷害了!這時奶奶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飯也沒吃完就直接抱著妍妍往醫院跑。
醫生當時就批評了奶奶,說孩子摔了後當時什麼也不做也會比現在好!經過用力揉搓和熱敷後,孩子皮下血腫明顯,醫生建議她讓孩子住院觀察,有可能還需要進行頭皮穿刺抽出積血。想到孩子還要「受罪」,奶奶懊悔不已。
其實奶奶也是一片好心,只不過好心辦了壞事,一味地相信「土方」,如果平時掌握一些科學的急救方法也不至於此。
那麼,如果孩子有撞傷、腫塊,要怎麼處理呢?
1. 如果有腫塊,切忌揉搓和熱敷,因為跌撞出來的包一般是由於損傷處毛細血管破裂,血液循環加快而形成的腫塊,按摩和熱敷會導致血腫增大。
2. 如果有輕微破皮流血且伴隨腫塊,先用清水衝掉污垢和異物或用棉簽小心清理傷口,然後貼上無菌創可貼,止血後再冷敷。

3. 出現大傷口,可用無菌紗布、乾淨尿布、毛巾或你的手指用力按住傷口,防止流血。如果情況嚴重,需要一直按壓直到救護人員抵達或趕到醫院急診室。
4. 出現腫塊,可以立即採用冷敷的方法處理。冷敷可以促進局部血管收縮,減輕患處的充血腫脹而且還有止疼效果,注意不要直接拿冰塊敷在皮膚上。
請不要用錯誤的「老辦法」害了孩子!
孩子玩耍時意外受傷,坊間總流傳著這樣那樣的「急救知識」:什麼流鼻血要仰頭、卡魚刺吞飯、燒傷抹牙膏……
這些錯誤的「老辦法」,信了你就真正害了孩子!
1. 仰頭可止鼻血
每次孩子不小心被堅硬物品蹭到,或是營養過剩上火所導致的流鼻血時,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讓孩子將頭仰著,再拿衛生紙堵住鼻孔,以為這樣就能快速地止血了。
大錯特錯!
真相:流鼻血時仰頭,從表面看是止住了,但實際上血反而會從咽後流入食道,容易引起孩子噁心嘔吐,甚至可能流入呼吸道造成窒息!
正確做法:首先安撫孩子,讓孩子保持冷靜,稍稍低頭前傾,使多餘的血液從鼻孔中排出,再將雙側鼻翼緊壓,阻斷出血的鼻中隔繼續出血,過20秒後,再用冷毛巾進行冷敷。

2. 魚刺卡喉吞飯
魚肉鮮美又多刺,孩子吃魚時多多少少遭到過被魚刺卡喉的情況,老一輩的做法往往是讓孩子扒一大口飯再咽下,以為這樣就能將魚刺給咽下去。
真相:咽喉組織柔軟,大口吞飯會將扎在喉嚨淺表的魚刺擠壓得更深,引起局部黏膜腫脹或感染,甚至產生不可逆的嚴重後果!
正確做法:首先讓孩子張大嘴放鬆身體,用手電照射孩子的喉管,看得到魚刺就用長鑷子將其夾出來;如果卡得較深,則一定要送到醫院取出,並讓孩子含一片維生素C泡騰片,讓其慢慢融化在喉嚨里,達到軟化魚刺的作用。
3. 燙傷抹牙膏
孩子調皮搗蛋,出入媽媽的廚房時難免會遇到燙傷的情況,如果家裡沒有備用的燙傷藥,面對嗷嗷大哭的孩子,家長往往會拿出一管牙膏來抹在傷患處,以為能起到消炎鎮靜的作用。
真相:牙膏是專為牙齒這種堅硬的鈣質而研發的,應用在皮膚表面刺激非常大,抹在受傷的皮膚上,更會加重創面損傷,引起發炎、感染,使細胞液滲出,不利於疤痕癒合。
正確做法:燙傷發生後,先快速將傷口簡單地清潔一下,再立刻用緩和、流動的冷水對準燙傷部分反覆沖刷,起到降溫、鎮靜的作用;如果燙傷面積較大連著衣服,應邊沖邊輕柔地脫出衣物,必要時將衣物剪出,不要強行剝離連著皮肉的衣物;做完以上處理後,立刻放下手中的事將孩子送往醫院診治。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