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母乳喂哺:小提示
吃奶由寶寶主導
每個寶寶天生都有不同的吃奶節奏。初生首月,寶寶需要頻密喂哺,每日平均約8至12次,你只要按他的需要隨時喂哺。當他吸吮得好,便會漸漸建立較有規律的吃奶習慣。
你可能會問,「寶寶不懂說,如何知道他餓了?」只要你細心留意,可觀察到寶寶發出的早期肚餓信號,然後給他喂奶。例如:張嘴覓食、把手放在口邊、發出吸吮聲音、表現不耐煩等。千萬不要等到寶寶十分飢餓或哭鬧起來才喂哺,這樣會影響他的吸吮。
讓寶寶睡近你的床邊,可以方便媽媽按他的需要喂哺和回應他。這樣也可以令你和寶寶互相認識,加強你照顧寶寶的信心。
吃母乳的寶寶要拍嗝嗎?
寶寶吸吮母乳時不會像吸吮奶瓶般吸入太多空氣,所以並不一定要拍嗝。如有需要,可讓寶寶坐在你的大腿上或伏在你的肩膀上,然後輕輕掃或拍打他的背部幾分鐘就可以了。
寶寶在3~4個月大以前,賁門的收縮功能還未發育成熟,也沒有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如果吃得太飽,或喝奶時吞入空氣又沒有打出嗝來,就會發生吐奶現象。這個時期寶寶吐奶是很常見的現象,新手爸媽們不必過於擔心。防止寶寶吐奶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寶寶拍嗝了,那麼,如何幫寶寶正確拍嗝呢?請看下文吧!
影響打嗝的因素
劉文琪護士長說,每個寶寶都能拍出嗝,但並非每一次都能拍出來,其實,寶寶喝奶後是否打嗝是受很多因素影響的。
1.喝奶量
每個寶寶的食量不同,有時是寶寶沒喝飽所以沒打嗝,也有可能因為喝太多,氣已經壓在消化道,所以可能需要拍很久才會拍出嗝來。劉文琪護士長建議可以在喂奶喂到一半時就先幫寶寶拍嗝,再繼續喂;如果寶寶仍然沒有打嗝,不必勉強,保持直立抱姿,讓氣體自然上升排出即可。
2.吸入空氣量
當寶寶並未吸入過量空氣時,並不一定會在當次拍出嗝,對於瓶喂的寶寶來說,這跟奶嘴設計、奶嘴孔的大小也有關係。通常親喂母乳的寶寶較不容易有吸入過量空氣的問題,因為寶寶的嘴和媽媽的乳 頭形成一個真空吸附,空氣不容易進入,而且親喂母乳時寶寶必須用力吸吮,會隨著媽媽的身體挪動位置,加上有時媽媽喂母乳的姿勢採用直立式,這時寶寶的整個消化道是通暢的,所以親喂母乳時不是必須要拍嗝。如果媽媽不放心,還是可以幫寶寶拍嗝,若沒拍出嗝來,就儘量讓寶寶保持右側臥。
3.配方奶
一般來說,喂配方奶較容易產氣,配方奶的分子大小、是否容易消化吸收都是原因之一,每個寶寶對配方奶的吸收程度也有不同,還有一點,在喂配方奶時,寶寶的位置幾乎是保持固定不動的,照顧者都抱得緊緊的。所以,對於喝配方奶的寶寶,建議爸爸媽媽最好幫寶寶拍嗝,避免讓寶寶沒拍嗝就平躺或讓寶寶平躺著喝奶,一定要將寶寶抱起來喂,這樣較為安全。
4.體質
基本上只要喝進空氣,寶寶就會打嗝,但有的寶寶似乎更容易打嗝、容易產生嗝氣,這是體質問題,跟寶寶腸胃吸收能力有關,加上每位寶寶消化器官生理構造的不同,寶寶打嗝的快慢、頻率情況也會不一樣。
寶寶能否自行打嗝?
劉文琪護士長說,喂寶寶喝完母乳或配方奶後,如果沒有幫寶寶拍嗝,原則上只要保持直立抱姿20~30分鐘,空氣就會上升,慢慢地自然排出,寶寶自己就會打嗝。劉文琪護士長表示,其實,拍打嗝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帶有安撫作用,寶寶其實是很喜歡被輕拍背部的。
寶寶睡著了仍需拍嗝
新生兒常喝著喝著奶就睡著了,當發現寶寶已經睡著時,很多爸媽甚至長輩都會猶豫著還需要幫寶寶拍嗝嗎?會不會驚醒寶寶?關於這一點,劉文琪護士長表示,即使寶寶睡著了,仍然需要幫寶寶拍嗝。因為寶寶不會因為睡著了就不打嗝,嗝氣一樣會排出。新手父母有時會忽視這一點,看到寶寶睡著了就直接將其放下平躺,這樣寶寶可能就會發生吐奶或溢奶,如果發生嗆奶,那是非常危險的。劉文琪護士長強調,睡著的寶寶更需要拍嗝,且一定要抱起來拍,重點在於拍嗝動作要輕柔、正確,避免力道過大,不必拍得「啵啵」作響,以免寶寶不舒適或吵醒寶寶。
正確拍嗝法解說
劉文琪護士長說,幫新生兒拍嗝並沒有想像中困難,只要方式正確,就能幫助寶寶排出肚子裡的空氣,減少吐奶與溢奶的情況。她建議採取以下兩種方式為寶寶拍嗝:
方法1
爸爸媽媽一手托住寶寶的頭,另一手支撐寶寶的屁股,將寶寶豎著抱起來,調整好位置,讓寶寶的臉可以靠在大人肩膀上。手掌略為拱起,呈半圓弧、類湯匙狀,用空掌的方式輕拍寶寶背部,從背脊或腰部位置,由下往上拍,利用震動原理,慢慢地將寶寶體內的空氣拍出來。
方法2
讓寶寶坐在爸爸或媽媽的大腿上,身體側面稍微靠著爸爸或媽媽的胸口,媽媽用虎口托住寶寶的下巴,另一隻手先在寶寶背部輕柔畫幾個圓圈後,同樣以空掌的方式輕拍寶寶背部。
正確幫寶寶沖配方奶,預防吸入過多空氣
在幫寶寶沖泡奶粉時,應先加入適量的溫水,再加入奶粉,這樣可避免奶粉結塊,造成奶嘴阻塞而使寶寶吸入過多空氣。另外,搖勻奶瓶時最好握住奶瓶側身,以左右搖的方式進行,避免上下搖動而增加奶瓶內的氣體。
把奶嘴放入寶寶的口中時,應至少讓寶寶含住2/3,並確定是否放在了寶寶的舌頭上,否則奶水會溢出,而且容易讓寶寶吸入過多的空氣。對於經常脹氣的寶寶,可適當選用防脹氣奶嘴、奶瓶。
辭典
嬰兒搖晃症候群
嬰兒搖晃症候群指的是在短時間內劇烈地搖晃寶寶或經常用力搖晃寶寶對寶寶造成的一系列傷害。月齡小的寶寶,頸部尚不能很好地支撐頭部,在不同方向劇烈地加速與減速晃動下,寶寶的頭部雖沒有直接撞到堅硬的物體,但也會造成腦部傷害。嬰兒搖晃症候群是嬰幼兒因為外力傷害而導致死亡或肢體障礙的主要原因。當寶寶被劇烈搖晃後,可能會出現一些症狀,包括不安、嗜睡、不停地流口水、四肢無力、抽搐痙攣、嘔吐,乃至呼吸加快、體溫下降和心跳過慢,嚴重者呈現昏迷、心跳停止、瞳孔放大甚至死亡。
注意事項
劉文琪護士長強調,幫寶寶拍嗝時,照顧者一定要注意自身力道的控制,畢竟新生兒還有很多器官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尤其是如果拍打的位置不正確,誤拍打到腰際兩側的腎臟時,就會傷害到寶寶的器官。寶寶喝完奶後不要搖晃寶寶,劇烈的搖晃容易讓寶寶眩暈,導致寶寶變成「Shake Baby」,產生「嬰兒搖晃症候群」的症狀,畢竟寶寶的腦部器官仍相當脆弱,搖晃太劇烈,很可能有腦出血的危險。哄寶寶入睡時抱著輕輕地搖晃一會兒無礙。文/李靄芬 採訪諮詢/劉文琪(新生兒科護士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823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