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掉下床,你的第一舉動很重要!

再細心的媽,也有粗心大意的時候。那麼,寶寶掉下床了以後,我們該如何處理呢?

1、不要慌

媽媽是寶寶的天,如果你也慌了,不知所措,相信寶寶會更加害怕。所以,就算寶寶掉下床了,媽媽也要保持冷靜應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幹什麼。

2、記清楚寶寶掉下床的姿勢和場景

如果真的發展到要去醫院的地步,醫生一定會問,從多高的地方摔下來的?哪個部位著地的?傷後孩子有什麼異常表現?

所以,第一時間不是急著去抱起寶寶,而是觀察清楚寶寶的落地姿勢,周圍有些什麼東西。記住當時的情形,當醫生問起來,也能清楚的回答,說不定對寶寶的醫治有幫助。

3、觀察寶寶有沒有外傷

觀察寶寶有沒有流血,如果有流血,要馬上進行按壓式的止血,如果嚴重的,要帶寶寶到醫院做及時的處理。

還有就是要留意寶寶的身體手腳有沒有血腫,如果沒有,方可抱起寶寶進行安撫。如果有,用冷毛巾冷敷,可以減少出血量,三天後還有淤血,再用熱毛巾熱敷。如果腫包較大或較紅,可先應急抹點香油,或用濕潤的土豆片貼上,有止痛化淤的輔助作用。

4、安撫並觀察寶寶反應

在抱起寶寶安撫的時候,並不是就只是安撫,還要一邊觀察寶寶是否有異常情況出現。

例如神經系統有沒有出現異常表現,如發現寶寶出現高聲哭叫、四肢肌肉緊張、牙關緊閉、眼斜視等異常情況時,應立即送寶寶去醫院。當寶寶出現四肢活動不對稱、觸及肢體或關節時出現哭鬧或痛苦表情時,也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如果確定寶寶是頭部著地,尤其是後腦勺先著地時,媽媽需特別重視。另外如果發現寶寶還有出現睡覺不醒、嘔吐、非常興奮等任何一個表現時,都需立即送往醫院,看是否存在顱腦損傷。

寶寶摔到頭部時,以下幾種情況應立即去醫院:

(1)頭部有出血性外傷;

(2)寶寶摔後沒有哭,出現意識不夠清醒、半昏迷嗜睡的情況;

(3)在摔後兩日內,又出現了反覆性嘔吐、睡眠多、精神差或劇烈哭鬧;

(4)摔後兩日內,出現了鼻部或耳內流血、流水、瞳孔不一等情況。

當寶寶平復情緒不再哭後,媽媽應輕輕按一下寶寶的各個關節、胸骨等,看看寶寶是否表現痛苦的樣子,查看寶寶關節是否受損。如檢查到某處,寶寶表現痛苦,則應該及時就醫。

5、後續觀察

寶寶掉下床後,並不是當時沒有事就可以放心的了,還要進行後續觀察。因為如果是受了內傷,並不會馬上表現出症狀。所以媽媽在寶寶掉下床後還要接續留心觀察,看看是否有嘔吐、嗜睡、昏睡不醒、抽搐、臉色發青發紫等異常情況。

如果神志清楚、行為正常,24小時後仍然沒有任何異樣表現,就基本排除神經系統損傷了,3天後可排除其它方面的損傷。

如何防止寶寶掉下床

意外之所以稱為意外,多半是防護不周全而造成的。所以,要避免寶寶掉下床這樣的意外發生,媽媽就應該要主動做好各種防護措施!

1、放在有圍欄的床上

這是最好而且最有效的方法!現在一般床都有床褥,寶寶即使在床上摔倒,也不至於損害太大。另外,有床欄圍著四周,不怕寶寶爬出來摔倒。在裝有床欄的床上放些玩具,就成了寶寶的一方小天地了。

溫馨提示:如果是放在寶寶床上,要注意寶寶床的圍欄不要太矮,不然不能起到保護的作用。如果是大人床另外安裝的床欄,注意床欄要穩固,能夠承受住孩子的重量,四面床欄的拼接要注意縫隙不能太大,否則會把寶寶卡住。

2、床周圍設置安全地帶

在床周圍的地面上鋪一些比較柔軟的東西,如海綿墊、泡沫墊、厚毛毯等。即使寶寶不小心掉下床,也不會出現嚴重的損傷。另外,離床比較近的地方最好不要放置桌子、熱水瓶、垃圾簍等危險物品,以免寶寶掉下床時碰傷寶寶。

3、教寶寶如何下床

這個方法適合大一點的寶寶。與其提心弔膽寶寶掉下床,不如教會寶寶如何下床(前提是你家的床不要太高)

當寶寶可以站穩並且走兩三步開始就可以學習自己下床了。寶寶正確的下床方式是,寶寶趴在床邊,腳朝外。然後慢慢一點點挪向床外,讓腳懸空垂下,直至腳著地站穩為止。每天在寶寶睡醒要下床的時候練習幾次,很快寶寶就可以自己下床了。

剛開始的時候,寶寶在床邊,腳懸空,會很害怕。這時候可以給寶寶抓著被子、床單或者媽媽的手,給他一些安全感。當寶寶下半身都懸空的時候,媽媽可以用手輕輕托著寶寶的屁股,以防寶寶突然後仰,也可以防止寶寶下得太快。

當寶寶成功下床後,一邊笑著鼓勵寶寶「」不用害怕「,「還差一點點就可以了」,「你可以的」之類的話語。當寶寶成功著地後,可以稱讚寶寶「真棒」,撫摸一下寶寶,或者給寶寶拍手等適當的鼓勵。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7830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