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讓人感動的是,養母申請收養周江雯時的一段承諾,用中文寫著:「中國歷史悠久,中國人有勤勞的品質,我們能在中國領養一名孩子,是我們的榮幸。我有固定的收入,我深信我可以做一個稱職的母親,我將儘自己的能力來撫育和培養這孩子。我絕不會虐待她,更不會拋棄她。讓她接受良好的教育,我希望能滿足我的願望。」

這真是一個現實版的安迪。
22歲女孩周江雯出生後不久在江蘇鎮江遭遺棄,5個月大時就被美國家庭領養,如今在耶魯大學讀書。這和熱播劇《歡樂頌(視頻)》中的安迪非常相似,與安迪不同的是,經過一番努力,周江雯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她表示,我想找到親生父母,告訴他們,我很好,不用為我擔心。
現實中的周江雯陽光、開朗而又善良,格外能打動人心。現代快報的報道稱,周江雯出生於1994年8月5日,同年9月,剛剛40天大的她便被遺棄,5個月大時被領養到美國。
美國養母布蘭達•卡特第一次見到年僅5個月的周江雯時,就對這個孩子「一見鍾情」。周江雯長大後聽養母描述過:「媽媽在床邊看著我,我們互相看著對方,我看著她笑,她看著我笑,她從我的眼神中覺得我們很有緣分。」周江雯的命運由此改寫,經養母悉心培育,她健康快樂地長大,如今成為美國耶魯大學一名大四的學生,8月份計劃來中國尋親。
養父母溫暖善良
周江雯表示:「我的養父母從小就跟我講他們到中國領養我的故事,所以我一直就知道我的身世。還有一點是我跟他們長得很不一樣,所以被領養是很明顯的吧。」
她說,美國養父母是很溫暖、很善良、體貼的人。「他們對我特別好,教育我做一個善良、仁愛、忠誠、可靠、勤奮努力的人。 我剛剛被領養的時候得了肺結核,住了一個星期的醫院,他們一直沒有離開我身邊,在醫院吃飯睡覺,給我講故事、唱歌。」

周江雯家裡還有一個從江西九江被領養的妹妹,今年20歲。
養母布蘭達•卡特是律師,擁有麻省大學的學士學位和東北大學法學院的法律學位。當初在她申請領養周江雯時,寫下這樣的話:「我盼望著幫我的女兒長成聰明、快樂、善良、友好的人。」

周江雯 現代快報記者 馬晶晶 攝
周江雯的中文很不錯。她表示,從11歲就開始學中文。上中學後可以選修一門外語,養母建議選中文。養母說,周江雯的血液里流著中國母親的血。所以「從學漢語的第一天起,我就對中文感興趣。」
卡特女士表示,周江雯在高中的時候,就和另外一個女孩一起成立了中國孩子領養基金會,差不多有18,000人,有很多項目,是一個非常有正能量的組織。

尋找親生父母
多年來,周江雯一直記掛著尋親這件事,卡特女士也非常支持她。周江雯說:「我對親生父母沒有絲毫的怨恨。」
她說:「我從小就很好奇我的親生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這也許是我學漢語的一個很大的動力。我想可能有一天我會和他們見面,然後那時候我希望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我覺得他們可能很擔心我,但是我不想讓他們一直擔心下去。也有可能他們不會擔心我,但是即便是這樣,還是想找。我希望他們能為我感到驕傲。」

周江雯親生父母
卡特女士則說:「我自己也是被領養的,在麻薩諸塞州的西部長大,20歲的時候找到了親生父母。所以特別理解一個人想要尋根的渴望。希望她能夠成功找到,讓親生父母看到他們的女兒幸福地長大了,她是一個如此健康美麗快樂精彩的人。」
她說:「我認識很多被領養的人,他們生命的一部分是缺失的,我希望幫助女兒找到那部分缺失。」
據現代快報報導,今年7月,周江雯終於找到了自己的親生母親。她的親生母親說:「我很難過,很心疼,我對不住她。」並對周江雯的美國養母表示感謝。
===============================================================================
【足足66頁!22年前的收養檔案找到了】
【2016-07-17 訊】
周江雯被領養時的原始檔案
寫著周江雯出生日期的字條
周江雯被遺棄的南門大街315號樓梯口
記者記者在檔案庫房裡查找原始檔案
昨天,記者頭版刊登了「鎮江版安迪」要回國尋親的報道,這個和電視劇《歡樂頌》中的安迪有著相似命運的22歲女孩周江雯,一時間牽動眾人心。
為了幫助周江雯找到親生父母,記者通過江蘇省民政廳查找到她被收養時的原始檔案,並於昨天趕赴鎮江,尋訪了派出所、福利院、遺棄地點,22年前這起遺棄事件的諸多細節漸漸浮出水面。
「非常感謝你們!」得知快報記者為身在美國的她尋親,眾多讀者和網友也在關注和支持她,周江雯訴說了她尋親的初衷。
(記者/ZAKER南京記者
項鳳華王凡林清智/文
趙傑馬晶晶/攝
查檔
省民政廳保存著)
她被收養的原始資料
根據周江雯此前在微博公布的信息,她出生於1994年8月5日,剛出生就被遺棄在鎮江街頭,此後被送到鎮江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1995年1月,被一對美國夫婦領養,並帶到美國。
為了獲取更多細節,前天下午,在江蘇省民政廳工作人員的幫助下,記者記者進入檔案庫房,查找到周江雯被收養時的原始檔案。存放在省民政廳檔案室內的1995年涉外收養卷宗一共有200多卷,想在其中找到周江雯的資料並非易事。記者仔細對比發現,檔案中一個叫周江誠的嬰兒照,與周江雯發在微博上的照片一致。不過檔案中記載,周江誠的出生日期並非8月5日。
稍後,當記者聯繫上周江雯後得知,檔案中的姓名和出生日期有誤,是辦領養手續時登記出的錯。「這個照片上的孩子就是我!」周江雯激動地說。
領養時養母承諾
儘自己所能培養孩子
周江雯的檔案資料很厚,裝訂成一大本,有66頁。
記者翻看了解到,周江雯養母正式辦理涉外收養手續的時間是1995年1月6日。除了周江雯的嬰兒照外,檔案中還有用紅印泥取的小腳印。檔案詳細記載了收養人的信息,包括年齡、職業和家庭、教育、收入情況等。
其中最讓人感動的是,養母申請收養周江雯時的一段承諾,用中文寫著:「中國歷史悠久,中國人有勤勞的品質,我們能在中國領養一名孩子,是我們的榮幸。我有固定的收入,我深信我可以做一個稱職的母親,我將儘自己的能力來撫育和培養這孩子。我絕不會虐待她,更不會拋棄她。讓她接受良好的教育,我希望能滿足我的願望。」
轉眼22年過去了,這位美國媽媽做到了自己的承諾,周江雯健康快樂地長大成為一名亭亭玉立的少女,性格開朗樂觀,目前在美國耶魯大學讀大四。
對話周江雯
我希望親生父母能為我驕傲
昨天,記者把在南京查檔和去鎮江尋訪的過程和周江雯分享。看到原始檔案中她留下的腳印以及可能是親生父母留下的字條,她激動地說:「即使我只能找到這些,我也覺得很開心!」
記者:你是什麼時候知道自己的身世?養父母是怎麼告訴你的?
周江雯:我的養父母從小就跟我講,他們到中國領養我的故事,所以我一直就知道我的身世。還有一點是我跟他們長得很不一樣,所以被領養是很明顯的吧。
記者:什麼時候想尋親的?養父母什麼態度?
周江雯:我從小就很好奇我的親生父母是什麼樣的人,這也許是我學漢語的一個很大的動力。我想可能有一天我會和他們見面,然後那時候我希望能說一口流利的中文。我覺得他們可能很擔心我,但是我不想讓他們一直擔心下去。也有可能他們不會擔心我,但是即便是這樣,還是想找。我希望他們能為我感到驕傲。
記者:發布尋親信息後,得到了什麼回應?
周江雯:我和一個朋友決定一起回國尋親。我們準備了海報,然後在網上發了。中國的好心人很多,都是幫忙擴散信息的,太感動了!
尋訪
派出所:查不到當年的接警記錄
記者記者在省民政廳查找原始檔案時,看到「該棄嬰由鎮江市七里甸派出所送至鎮江市福利院」這條線索,這會是一個突破口嗎?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鎮江七里甸派出所,不過所里並沒有22年前的棄嬰檔案。事後證明,這條線索有誤。
隨後,鎮江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反饋,周江雯被發現的地點是在「南門大街315號樓梯口,是由健康路派出所將孩子送到福利院的」。記者又趕到健康路派出所。然而,警察遺憾地表示,派出所的辦公地點多次搬遷,檔案室里最早的資料是2007年的。此外,1994年還沒實現網絡化辦公,因此22年前誰接的警、撿拾證明有沒有歸檔都一無所知。
遺棄地:時隔22年依然是老樣子
根據福利院提供的信息,南門大街315號樓梯口是遺棄點。在健康路派出所警察的陪同下,記者來到距派出所僅一兩百米的南門大街。
南門大街位於鎮江鬧市區,據介紹,20多年前道路只有現在的一半寬,是石板路,現在不僅道路擴建,門牌號也變了。通過和老居民打聽,記者找到了當年的南門大街315號,如今的門牌號是227號,是一幢5層的居民樓。
據三樓住戶陶女士介紹,這幢樓建於上世紀80年代。時隔22年,雖然樓道已經有些斑駁,但那個樓梯口依然保持著原樣。
遺憾的是陶女士和另一位居民均稱,並沒有聽說過1994年他們這幢樓的樓梯口發生過棄嬰事件。
福利院:字條可能是親生父母所寫
在鎮江市社會福利服務中心,中心副主任張玉梅提供了福利院中與周江雯有關的材料,其中最珍貴的是記載周江雯出生日期的字條。
張玉梅介紹,那是周江雯被撿到時在她身上發現的,很可能是親生父母所寫。紙張已經褶皺,上面用藍色原子筆寫著:「小孩出生時間年月日如下出生於1994年8月5日上午9時半」。
另外幾份材料顯示,周江雯被送到福利院的日期是1994年9月14日,此時她已滿月,入住福利院後,她被起了現在的這個名字。張玉梅說,福利院是用百家姓作為孩子們的姓氏,每年換一個姓,1994年正好到周姓,而中間的「江」字則代表了鎮江,最後一個字,是隨機取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