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幼兒園前,孩子要學會哪些能力?真是後悔科普晚了!

棋子傀儡| 2016-07-15| 檢舉

成長說原創出品

童媽:

前兩天,有個朋友向我訴苦「我家孩子都快上幼兒園了,這不離九月只有一個多月,可是孩子話還不會說,生活也不能自理,到了幼兒園該怎麼辦啊?」

於是我問:「那你平時都讓孩子幹些什麼了呀?」她笑了笑,理直氣壯地說:「吃飯、睡覺、看電視!」我一時無語凝噎!

想讓孩子上幼兒園,又不在三歲前培養孩子基本能力,作為父母,怎能如此不稱職!

如果你的孩子快上幼兒園,卻還沉浸孩子還小的自我滿足中,仍然沒有注意培養孩子以下這些能力,請一定要看看以下童媽為大家整理的上幼兒園前的最全總攻略!

一、做好心理準備

所謂心理準備,是孩子接受要上幼兒園的心理準備!

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做這個準備呢?因為,我們發現,大多數孩子上幼兒園之後會出現不同的的心理焦慮和分離恐懼,甚至大哭大鬧,最後不願意去上幼兒園!

這種現象非常普遍。因為孩子平時接觸最多就是父母和身邊的少部分人,一旦脫離父母,他們內心會產生焦慮也十分正常,我們應該提前預防這種心理的發生。

童媽支招:

1、多帶孩子出去外面接觸外面的小朋友。

平時要製造機會讓孩子多參加活動,讓他多與陌生人接觸,培養開朗活潑的性格。這樣到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接觸時,就不會有太大的心理抗拒感。

2、多灌輸幼兒園有趣之處。

比如寶寶你已經長大了,要去幼兒園上學了,幼兒園裡可好了,有很多玩具,有小朋友,有老師,小朋友們一起吃飯,午睡,一起學兒歌,做遊戲,講故事,可好玩可開心了。讓寶寶覺得上幼兒園是件快樂而又自豪的事,對幼兒園的生活充滿嚮往。

而且入園前一定要多帶寶寶去幼兒園玩,熟悉的環境,消除陌生感和不安全感,讓孩子為上幼兒園有個充分心理準備。

二、生活要自理

童媽看過許多孩子剛上幼兒園,不會自己吃飯、自己上廁所,就連尿褲子也是常有的事。可千萬別小瞧這些能力,在家尿褲子,有爸媽在,可是在幼兒園,沒有哪個幼兒園老師會看著一個孩子,替他忙裡忙外。許多大人也有因為在小時候尿褲子被小朋友恥笑,至今留下心理陰影的。

童媽支招:

在寶寶上幼兒園之前半年,家長應該慢慢的培養孩子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比如可以讓孩子自己吃飯,就算是弄到身上,吃不完,家長也不應該訓斥孩子,而是應該鼓勵他,慢慢的孩子就能夠自己獨立吃飯了!

喝水,上廁所,也都是同樣的道理,孩子在幼兒園裡這些基本的都能夠自理的話,也就不會為離開家而感到極度的恐慌了。

三、學會表達自己的意願

這點非常重要!!我的這位朋友就是因為經常給孩子看動畫片,不經常給孩子說話,以至於快三歲了,連基本的意願都表達不出來。相反,比這個孩子還小三個月的萌萌,餓了、渴了、肚子疼,都能非常順利的表達,不讓大人操心!

想像下如果在幼兒園,大家都在上課,孩子連上廁所都不會表達,只會憋著,最後只有尿褲子的份。身邊的小朋友也會逐漸遠離你家孩子的。

童媽支招:

1、平時多給孩子說話,少看些沒有營養的動畫片。

2、有的孩子語言發育表較慢,可以教孩子用手勢表達自己。

如果想上廁所,可以教孩子簡單的疊詞,比如:恩恩、尿尿。如果是餓了,可以教孩子餓的發音,不會的話讓孩子摸摸肚子,代表肚子餓了,當然,每個家長的表達方式都不同,這裡只是童媽的方法,可以參考。

四、生活作息要穩

好多幼兒園都有中午午睡的習慣。如果孩子平時不午睡,晚上精神充足,早上起不來,這時,家長可要注意了。

如果孩子經常熬夜,作息不規律。一旦孩子上幼兒園,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適應,沒法滿足一天的學習需求。即使是周末或者是假期,也不能受到影響,因為有規律的作息制度,不只是能夠讓孩子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生活,對孩子將來干任何事情,都是會有益處的。

童媽支招:

準點睡覺!!!

想必這一點說起來簡單,做起來才知道有多麼困難。大部分孩子精力旺盛,到點不睡覺。好多媽媽也不阻止,自己看自己的手機,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內心崩潰的想:寶寶,你怎麼還不睡啊,明天媽媽還要上班呢!

讓寶寶準時睡,家長也要配合。

首先,養成到點就熄燈的習慣,如果寶寶還不睡,可以耐心告訴寶寶:到點要睡覺,不然個子長不高哦!前提是要告訴寶寶長不高的各種壞處或後果!

大部分情況下,只要熄燈後保持安靜的環境,寶寶不久也會慢慢睡著。長此以往,準時睡覺就不是難事了哦!但前提午睡別睡太久!

我家童童是從6個月就開始有了比較規律的作息制度,雖然不一定要那麼早,也應該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至少1個月就要有計劃的調整一下,不然是很難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的。

五、戶外運動的能力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呵護有加,唯恐摔著碰著的,所以有很多的看護人。本著怕孩子摔倒碰到的想法,基本都是出門就抱,回家就坐。結果培養出來的孩子,在家裡好好的,但是在戶外,就明顯的運動能力不足,不是摔倒就是碰到。

但幼兒園的生活,是避免不了戶外運動的,甚至還會有爬高,跑步等一些劇烈運動。所以上幼兒園之前,要培養孩子運動的能力。

童媽支招:

1、每天至少帶孩子戶外運動一小時

這點說來,大部分家庭估計都滿足不了。先不說父母很忙,就連爺爺奶奶也不一定有時間帶孩子出門運動,一周兩次也就不錯了。當然這個每天運動一小時,如果滿足不了,也儘量別讓孩子待在室內,儘量呆在戶外呼吸新鮮空氣。

2、讓孩子擁有自己的運動小愛好

有的孩子喜歡滑板車,沒事帶孩子去廣場、公園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有的孩子愛玩蹦床,不如帶孩子去離家最近遊樂場。但有的孩子喜歡搖搖車,去逛街就賴著不走也是常有的事,這時家長態度一定要堅決,搖搖車真的不適合3歲以下的孩子!

多注意培養孩子的運動能力,可以帶孩子到一些廣場或者是健身場所玩耍,讓孩子多跑跳,也可以適當的爬爬高,這樣上幼兒園之後,才能更快的融入大集體的生活中。

六、擁有好的閱讀習慣

孩子一歲以後,就要嘗試給孩子看各種繪本啦!

雖然有時看得不是非常懂,確是培養孩子良好閱讀習慣的開始。我家童童從一歲就已經給他看各種繪本,通常都是我來念,他坐在我的懷裡認真的看,小態度不知有多誠懇。每次到點,小傢伙總會從他的書架上挑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拿過來讓我念,已經形成習慣。

現在,童童閱讀過得書架已經擺滿,幼兒園放假,童童列出自己的書單,按照他自己的計劃沉浸在書的海洋。

每天看到那低頭看書的小腦袋,我才知道當初給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有多麼重要!

童媽支招:

父母不必追求這個時期的孩子看得懂、聽得懂,只要扮演孩子的啟蒙者,逐步帶領他們認識「書」,教育孩子如何善待讀物,建立最初的閱讀觀念即可。當小朋友動手摔書時,父母也可以適時介入指導,讓孩子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否則日後可能比較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造成進入群體生活後產生社交困難等問題。

七、學會分享

學會分享,擁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我姐姐的孩子就是一個不太愛分享的孩子,這裡說的分享是什麼東西都認為是自己的,別人的自己玩過也認為是自己的,這問題就有些嚴重了!

由於在家自己是小霸王,看著好吃假哭幾下就到手,東西好玩鬧幾下大人就給了他。就這樣,到了幼兒園,他動輒就和別的小朋友發生衝突,矛盾日益增大,很難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歸根結底,這就是三歲前沒教給孩子學會分享的緣故!

童媽支招:

對此,家長就應該在孩子1歲左右,教給孩子和大家分享是好孩子,也要製造一些和別的小朋友相處的機會,培養他們一起玩耍,一起分享玩具,一起遊戲的能力。這樣有了一個好的交往能力,才能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生活!

童媽:

不知你家寶寶有沒有培養上述這些能力。男孩子上幼兒園前其實最應該培養的是語言表達,而女孩比較文靜,應該培養動手能力以及運動方面的習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737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