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寶寶的來臨而顯得前所未有的與眾不同。過去,我們只要計劃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就可以了,今年,寶寶的事情要排在所有事情的最前面,最先計劃。面對有可能手忙腳亂的新爸爸媽媽們,給點建議。
對於0-1歲的小嬰兒,感冒發燒相對較少,即使發生也大都集中在半歲以後。在最初的階段,容易發生狀況的無非吃喝拉撒睡這五件事情。搞定這五件事情,孩子的健康一般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怎麼吃:
寶寶從出生到1歲,在吃的上面是變化最大的。從最初的母乳或配方奶(純流質食物),到糊糊肉泥(半流質),到1歲左右可以吃接近於成人的飯菜(固體食物),變化可以用巨大來形容。也是最需要家長投入關注的一件事。
雖然小問題可能每天都發生,但家長不要過於糾纏在細節上,有幾個大框架在您的計劃中就基本可以了。
純母乳喂養最好,如果母乳實在不夠,適當添加配方奶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不必為此自責,更不要因為母乳不足焦慮抑鬱。
孩子無論是吃母乳還是配方奶,盡量逐漸往有規律的方向努力,也就是逐漸讓孩子養成3-4小時一吃奶的習慣,這樣有利於孩子有充分的時間活動及睡眠,也有利於媽媽的休息和產奶。
吃奶的量每個孩子差異很大,不要每天都盯著他吃了多少,觀察孩子每個月體重的變化就可以了,如果每個月體重增長滿意,即使吃的並不多,也是沒有問題的。
孩子4-6個月時開始添加輔食,最容易出現餵養問題。添加輔食最早要在4個月後(現在一般建議6個月後),並一定注意:單一開始,少量,逐漸增加的原則。
孩子吃輔食逐漸增加,奶量仍要保證500-700毫升/天。不要一直給孩子吃泥狀的食物,添加輔食2-3月輔食的顆粒可逐漸增大,最後接近於成人食品,不要讓孩子吃成人的飯菜。
吃的問題解決了,小嬰兒的健康也基本搞定一半。
喝不喝水:
根據我的臨床經驗,家長讓孩子適當喝點水是沒有壞處的。讓孩子在兩次吃奶之間喝水,不會影響孩子的吃奶量,因為水會很快從胃內排空。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吃奶前或剛吃完奶給寶寶喝水。
喝水量的多少,要視孩子的個體差異,如果小便呈淡黃色,大便呈糊狀(輔食添加前)或成形軟便即可側面說明喝水量適宜。
拉撒多少次:
寶寶每次吃奶喝水後大約有2-3次的小便,呈淡黃色。如果母乳喂養大便可能會多一些,不超過每天6次,配方奶餵養或添加輔食後逐漸為1-2次/天。大便次數增多可能與母乳質量變化、寶寶消化不良、輔食添加不當等有關。
睡多少:
睡多少,是個體差異最大的一件事,與媽媽的睡眠習慣也密切相關。教科書上描述的睡眠時間,大多數孩子都達不到。只要孩子睡時安穩,醒後精神飽滿,樂於玩耍,體重增長滿意,就說明孩子的睡眠時沒有問題的。
最關注指標:在孩子1歲內家長最應關注孩子的體重發育曲線。它是1歲內寶寶健康計劃中的關鍵詞。只要每個月孩子獲得滿意的體重增長,應該不會出什麼大問題。
怎樣不生病: 1歲內特別是半歲內的小朋友感冒發燒不多。但家長要注意的是,家裡有新生寶寶,要盡量減少親戚朋友的來訪,因為,小寶寶的抗病能力很低,易被感染。寶寶略大後(半歲後),可帶寶寶戶外活動,但不要帶寶寶出入環境封閉的商店和人群密集的餐廳,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易發疾病:幼兒急疹、貧血(具體內容在我的既往微信中查找)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