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布巾OR棉棒?新生兒寶寶的口腔護理該選哪個?

有很多媽媽可能覺得寶寶出生後的前幾個月,在牙齒還沒有長出之前,是不需要做任何口腔護理的,因為寶寶那麼小完全沒有必要啊。但是小寶寶每天要吃那麼多次奶,如果不去做好口腔護理是很容易滋生細菌的。比如說有可能會導致寶寶發生鵝口瘡。那媽媽們究竟該怎麼做呢?

其實對於還沒有出牙的小寶寶來說,最好的口腔護理方法就是:在寶寶每次吃完奶後,再給寶寶喂口白水,這樣不僅可以沖洗口中的殘留奶液,還可以調節寶寶口腔內的PH值。可以有效避免細菌滋生哦。

但是有的寶寶特別是小嬰兒在吃完奶後會立即入睡,這時候喂水寶寶完全不配合。那麼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做呢?

目前國內主要有兩種做法:

做法1:使用紗布巾蘸水擦拭口腔。(絕大多數人認為不可取)

這個觀點在國內是被很多人否定的,反對的理由是:「新生兒的口腔黏膜非常細嫩,稍不留意,紗布就會損傷寶寶稚嫩的口腔黏膜,而且是肉眼看不到的損傷。細菌、黴菌隨著侵入繁殖,會引起黴菌性口腔炎。」

在上述質疑聲中,就有了推薦使用的做法2:每天早晚用消毒棉棒蘸上淡鹽水或者溫開水輕輕在寶寶口腔中清理一下。

看到這裡,媽媽們是不是也在懷疑第一種做法呢?別著急Tina查詢了大量資料,現在把結果告知大家。

目前美國和台灣地區多採用做法1,即用紗布巾或者是毛巾等蘸水擦拭口腔。其中美國牙醫協會(ADA)①指出:無論哪種喂養方式的寶寶,夜間哺乳會導致寶寶齲齒的危險性增加,因此建議媽媽在寶寶最後一頓奶喂食後、就寢前,用一塊紗布、柔軟的毛巾或軟指套牙刷擦拭寶寶的口腔,這將有助於降低口腔問題的存在。

Tina分析:

其實以上兩種做法的共同點都強調了寶寶出生後口腔護理是要做的,他們的分歧點主要在使用的工具上,是使用棉棒還是紗布巾。寶寶的口腔黏膜脆弱,Tina覺得這和使用什麼工具關係不大,而和媽媽在擦拭的時候力度、方法以及使用工具是否夠清潔有關。如果論安全性的話,Tina怎麼覺得棉棒不比紗布巾會安全多少?

Tina建議大家這樣做:

1.首先推薦採用「喂奶後再喂白水」的方法、簡單又安全。

2.如果寶寶不配合,可以從寶寶出生的第三天開始,每天早晚使用乾淨、濕潤的毛巾、醫用手套或者是紗布塊纏繞在食指上,蘸上溫開水輕輕地擦拭嬰兒的牙床和舌頭。注意擦拭舌頭時要將手指輕輕的伸進寶寶口腔,注意食指尾端不要超過舌頭的2/3,在寶寶口中畫「8」字型約2-3次就可以了。從寶寶有了第一顆牙齒開始,連帶牙齒一同清潔。

同時一定要注意每次使用後的紗布巾,要清洗乾淨後沸水消毒。

注意:媽媽再用紗布巾包裹自己的食指前,一定要去肥皂徹底清潔自己的雙手。

3.爸爸媽媽不要過分的親吻寶寶的嘴,否則會將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傳染給寶寶。,寶寶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發疾病。

4.不要讓寶寶養成吃著奶瓶、叼著奶嘴睡覺的習慣,習慣容易養成,克服卻很難。

5.無論哪種喂養方式的寶寶,在晚上睡前最後一頓奶後,需要做口腔護理,要麼喂水、要麼擦拭。

6.媽媽也要注重自己的口腔衛生。如果媽媽有口腔衛生問題,在和寶寶分享食物的時候、將寶寶的手指放入自己的口中的時候,就有可能將病菌傳染給嬰兒。

備註①:美國牙醫協會成立於1859年,它的會員有148000名,包括多數在美國從業的牙醫。美國牙醫協會的總部在芝加哥(Chicago)。

對於小嬰兒來說,怎樣打開寶寶的嘴?

因為小嬰兒有覓食反射,當你把你的手指靠近寶寶的嘴時,他會認為你正在試圖喂他,這時候的寶寶會主動的慢慢打開他的嘴。

當媽媽清潔寶寶口腔時,他咬媽媽的手指怎麼辦?

這是寶寶很自然的反應,媽媽可以摸摸他的小下巴,媽媽也許會很輕鬆的張開他的嘴,取出後再次打開就可以了。

還有就是媽媽此時的手指是包裹紗布巾的,所以應該不會覺得太疼痛,可以趁此在口腔內彎曲自己的食指順便擦拭下牙齦內側。

對於寶寶口腔後部(也就是嚼口香糖的位置)該怎樣擦拭?

媽媽可以從寶寶的嘴角溜進手指,然後沿著臉頰直到口腔後部。 再用手指輕輕地在上下牙床咬合處擦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726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