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寶寶的小秘密,家長要學會保密!

棋子傀儡| 2016-07-14| 檢舉

說到隱私權,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大人的專利,至於孩子也有隱私權就不以為然了。其實孩子在3歲左右就開始有自己的小秘密了,而且很在意自己的小秘密。

很多家長會因此而驚奇:「呵,小傢伙也有秘密啦!」有些家長過於好奇,或擔心孩子「瞞人沒好事」,甚至費盡心機也要破解孩子心中的小秘密。有的家長還覺得,孩子在父母面前不應該有任何隱私。其實,這些行為都傷害了孩子,父母要學會為孩子「保密」。

其其有一次在家尿床了。因為整理床鋪、換洗衣服,媽媽耽誤了送其其上幼兒園的時間。為了說明遲到的原因,媽媽把其其尿床的事情如實告訴了老師。其其覺得老師和小朋友們知道自己尿床的事很丟臉,心裡埋怨著媽媽不應該把這件事講出來,小臉都氣紅了。

媽媽鬧不明白了,小寶寶怎麼就有小秘密了?就知道有隱私了嗎?

寶寶也有不想讓人知道的「隱私」

這件事值得爸爸媽媽們深思。在生活中,有相當數量的人想當然地認為寶寶不應該有隱私,在家人面前沒有秘密可言。其實,寶寶也有享有隱私權的基本權利。對寶寶而言,他不想讓別人知道的秘密就是個人隱私,例如爸爸媽媽吵架或離婚、自己身體上隱藏的缺陷、某次遊戲得了最後一名、某次活動出了洋相、因為不聽話被懲罰等「失意」的過去特別在乎。

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2歲半左右的寶寶已經開始有羞恥感了,3歲的寶寶會有一些不願意讓別人知道的小秘密,4歲以後的寶寶則會有越來越多不希望別人知道的事情。這些都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正常的心理需求。

父母要怎樣學會為孩子隱私「保密」?

小孩子有什麼秘密可言?他們身上的每一個特徵、他們每天的一舉一動都在父母眼中,難道還有「隱私」嗎?是的,孩子雖小,卻也有不少不能說的「秘密」。家長不但不能隨意揭穿孩子的「隱私」,而且應當保護好孩子的小秘密,要保護孩子幼小心靈 。

1、莫把孩子缺陷當笑柄

玲玲是個漂亮的小姑娘,只是臀部有一大塊暗紅色的胎記,形狀像一個桃心。玲玲的父母覺得這很有趣,於是從嬰兒時期開始,就愛在別人面前「展覽」玲玲屁股上的紅色桃心。到了三歲的時候,玲玲對這樣的「展覽」開始表現出不耐煩,時常有抗拒的舉動。家長認為孩子只是有點「不好意思」,並沒有在意;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玲玲的表現越來越反常,已經發展到一見到客人就躲藏起來,拒絕大人的擁抱、撫摸。

分析:家長不妨設身處地地想一想:你願不願意經常向他人「展覽」自己的臀部?在這一點上,孩子的心理和成人沒有差別。對於孩子身體上的缺陷,包括先天的缺陷、特徵以及後天的疤痕等,家長都應避免在孩子面前提及,更不能當作談資或笑柄。

2、不私闖孩子「小天地」

萌萌有一個大大的玩具櫃。從4歲開始,萌萌就不讓家人碰這個柜子了,她的理由讓大人哭笑不得:這是她的「家」,別人進去就是「私闖民宅」。奶奶擔心孫女在裡面放不安全的物品,便常趁萌萌不在家的時候打開柜子看看,其實裡面就是普通的玩具娃娃、積木之類。萌萌的家人搞不懂為什麼萌萌要對這個玩具櫃保護得如此隱蔽。

分析:既然讓孩子擁有了這樣一個玩具櫃,就應該給孩子留一個從「硬體」到「軟體」都完整屬於自己的獨立小空間,大人儘量不去干涉孩子在裡面放了什麼、做了什麼。如果家長出於安全的考慮,認為有必要了解孩子「小空間」的情況,則應當提前向孩子說明,以「客人」的身份「參觀」,以建議者的身份指導孩子對空間的使用,避免引起孩子的反感。

3、勿拿過去錯誤罰孩子

小東喜歡畫畫,最早的作品是從兩歲起在家中牆上創作的「壁畫」——原本潔白的牆壁被他用蠟筆東一筆西一筆地塗抹成了「大花臉」。不過,小東上幼兒園以後,嚴格按照老師的要求在紙上畫畫,不再在牆上亂塗了。

然而,家裡來客人時,爸爸總會指著牆壁上的污漬當著小東的面對客人說:「看看,這都是讓這個淘氣包弄髒的,這牆原來裝修得多好呀!」每次大家都是哈哈一笑,但敏感的小東卻羞紅了臉。久而久之,小東對畫畫失去興趣了,在幼兒園課上畫畫總是草草了事,回家後更是不動畫筆。

分析:孩子並不願意讓別人知道犯過的錯誤,這也是他們的隱私。隨著年齡增長,孩子已經意識到錯誤並加以改正,這已經足夠了。家長不應再三揭露孩子的「罪行」,這不但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更會讓分辨能力不強的孩子對自己的行為產生誤解,扼殺孩子的正當興趣。如果覺得被孩子塗花了的牆太難看,就重新把牆粉刷一下吧。更好的做法是:在牆上掛滿孩子的畫,和孩子一起欣賞他的進步,一起分享創作的喜悅。畢竟,滿是塗鴉的牆壁見證了孩子成長的過程。

4、千萬別輕視孩子信任

幼兒園放學後,森森偷偷地告訴前來接他的媽媽:「我今天對甜甜說『我喜歡你』,甜甜親了我一下!」看著啞然失笑的媽媽,森森又連忙補充,「我只對你一個人說了哦,你可千萬別告訴爸爸!」媽媽當時滿口答應。

不過,晚上還是把這件事當成笑話講給了爸爸。爸爸又把這個「笑話」通過QQ發給了好幾個朋友、同事。漸漸地,認識森森的人都知道了這個「秘密」。喜歡開玩笑的叔叔見了森森就捏著他的臉逗他:「甜甜是怎麼親你的呀?」森森很不高興,發誓:「再也不跟媽媽說幼兒園裡的事了!」媽媽很納悶:這孩子的「氣性」怎麼這麼大啊?

分析:森森的父母沒拿孩子對自己的信任當回事兒,換來的是失去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可能再也聽不到孩子對自己說的「悄悄話」了,也就不能準確掌握孩子的思想發展情況。夫妻之間可以私下裡共同商量對孩子的教育問題,但絕不能與其他人「分享」被孩子珍視的小秘密,如果孩子說「這個秘密只能告訴媽媽」,那麼爸爸即使知道了,也要裝作一無所知。如果無意中泄露了孩子的隱私,則要馬上向孩子道歉,確保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722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