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的小胳膊小腿是怎麼動起來滴
發現沒,只要是個寶,那小胳膊小腿的動起來,要多Q萌就有多Q萌,
那麼想不想知道,寶是怎麼運動的呢?
運動的發育,和腦的形態及功能的發育密切相關,大白話就是「腦袋指揮手腳」,當然了,也跟脊髓及肌肉的功能有關。
運動的發育,也是有它自己的規律性滴:
頭尾規律——
啥意思啊?這是動作發育的順序規律,自上而下,
也就是寶先能抬頭,再能兩手取物,然後坐、直立、行走。
由近到遠——
離軀幹近的肌肉動作,近水樓台先發育,它們發育好了,再輪到那些掌握肢體遠端的肌肉活動,
也就是說,寶是先能抬肩,再能手指取物。
由泛化到集中,由不協調到協調——
就拿眼跟前的玩具來說,小一點的寶呢,「哎呀,好想玩」,但也只會手舞足蹈,不能把玩具拿到手;
大一點的寶呢,「這麼好玩,我自己去拿」,小手一伸,嘿,玩具拿到了。夠不到怎麼辦?彎腰唄。
正面的動作先於反面的動作——
當然是正面方便啦,所以,寶先學會手抓東西,然後才學會放下手中的東西;
先能從坐位拉住欄杆立起,然後才學會站著站著就坐下;
走路也是,先學會向前走,然後才學會倒退走等。
粑粑麻麻比較關注的,主要是寶的這些「小動作」:
抬頭——
寶的頸後肌的發育先於頸前肌,所以寶第一個無師自通的,就是俯臥位時抬頭。
別小瞧軟軟的新生兒哦,他俯臥位時能抬頭1~2 秒呢。
在寶俯臥時拉起他的雙手,3個月大的寶小奶袋還是能稍稍後仰,4 個月時頭、頸及軀幹就能成一直線。
扶著坐呢?
3 個月大的寶抬頭就有點穩了,4個月時抬頭很穩,還會不安分地轉來轉去。
翻身——
這絕對是能讓粑粑麻麻驚喜的事情,先決條件就是不對稱頸緊張反射的消失,
好複雜,簡單說就是這個反射不消失的話,當寶頭轉向一側時,這側的上下肢伸直、對側肢體屈曲,身體就翻轉不過來啦。
可以對照一下,寶是不是大概5 個月大就能從仰臥翻到俯臥,6 個月大就能從俯臥翻到仰臥,7 個月大在轉向側臥位時能用一隻手能支撐身體重量?
坐——
剛出生的寶可想坐了,可新生兒腰肌無力,想坐?等著吧,
等到3個月大時,扶住寶讓他坐著,小傢伙的腰成弧形,到5 個月大靠著坐時,腰就能伸直啦。
6個月大時,寶兩手向前撐住後就能坐,7 個月時自己單獨坐著還能穩住,只是身體略向前傾。
8個月大的寶,能穩穩坐著不說,還能向左右轉身,11個月大時能藉助俯臥位的姿勢,拉住床欄杆坐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7060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