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 作品)
就在前幾周,福州一名6個月大的女嬰因為發燒,被家人裹被捂汗致死。雖然一度被搶救回來,但因為寶寶一直處於深度昏迷狀態,並且出現了多器官的衰竭,只能靠呼吸機維持生命。最終,家人還是選擇了放棄治療,一條鮮活的小生命就這樣隕落了。
糕媽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快氣死了,都什麼年代了,還有熱死人這樣聽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但你知道麼,這樣的悲劇每年都在重演。
2015年11月,武漢一名剛滿月的嬰兒因出現了咳嗽、流涕的症狀,被家人捂汗致死。
2015年2月,襄陽一名7個月大的嬰兒因感冒咳嗽,被家人裹上厚厚的衣服,捂熱致死。
2014年2月,廈門一名剛滿百天不久的嬰兒,因睡覺時被家人包裹地太嚴實,最後再也沒能醒來。
……
這樣的例子太多太多,每一條都是人間悲劇。可令人痛心的是,我們身邊還有很多人「喚不醒的人」,堅持月子裡寶寶和媽媽不能吹空調,認為寶寶發燒了要捂汗,手腳偏涼就要添衣服。難道非得等自家寶寶出了事兒,才能扭轉這種偏見嗎?
所以糕媽今天特別想給大家說說「捂熱綜合徵」這個病。也希望更多的人能放棄給寶寶多穿的執念。少穿點真沒事兒,多穿可是會要人命的!
1、什麼是「捂熱綜合徵」?
嬰兒捂熱綜合徵,又被稱為悶熱綜合徵、捂被綜合徵等,是由於過度保暖或捂悶而導致的一種常見疾病,多發於1歲以內的嬰兒,每年冬季到春季是這個病的高發季節。一般患兒會出現發熱、大汗、脫水、缺氧、抽搐、昏迷等症狀,嚴重的還會引發多臟器功能衰竭,致殘甚至死亡。
說白了,都是捂熱惹的禍。給寶寶穿蓋的太多,他們幼小的身體不能很好地散熱,就會造成體溫升高、缺氧、脫水等症狀。
加之小寶寶的活動能力弱,無法掙脫不適的環境,表達能力也受限,即使不舒服也很難引起大人的注意。所以當大人發現寶寶異常時,情況已經很嚴重了。
2、寶寶到底穿多少合適?
要避免捂熱綜合徵的發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要給寶寶穿太多!
老人們總覺得寶寶抵抗力差,要多穿點。其實大部分寶寶並不需要比我們多穿(早產兒和剛出生幾天的新生兒除外)。相反,寶寶新陳代謝快,活動量大,容易出汗,有時甚至應該比我們穿得更少。只要寶寶後背溫熱、不出汗,那就說明穿著正合適。
有些老人會說,寶寶手冷腳冷,肯定是穿少了。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狀態,因為寶寶的循環系統還沒有發育完善,血液不能很好地到達四肢末端。如果寶寶手腳熱乎乎的,反而說明穿多了,得脫。
3、寶寶發燒捂一捂就好了?荒謬!
老觀念認為,寶寶發燒捂一捂就好了。真搞siao,發燒這麼好治,還要醫院幹嘛。在這裡,糕媽再強調一遍,發燒最重要的是散熱,不是加熱!少穿、開空調是王道,千萬別再給寶寶裹被捂汗了,那是火上澆油啊親。
為什麼我們會誤以為,捂汗能治發燒呢?那是因為發燒時人會出汗,出完汗燒退了,人也舒服了,於是很多人就以為是出汗治好了發燒,殊不知出汗是機體自發的一種降溫方式。而當我們人為地給寶寶捂汗時,汗是出了,可寶寶是在蹭蹭蹭地升溫,不是降溫啊!不要說寶寶受不了,很多大人都吃不消呢。可憐寶寶苦,想說卻說不出來。
所以說,捂汗治發燒純粹是無稽之談。不僅無益於病情,還會因為高溫、缺氧、脫水等造成嚴重的後果(包括智力低下、運動障礙、癲癇等),致殘、致死率都是極高的。別再用無知傷害寶寶了,好嗎!
4、除了不能穿太多,我們還要注意這些
並不是所有的捂熱綜合徵,都是給寶寶穿太多引起的。下面這些情況也是我們要特別注意的,不要因為我們的一時疏忽,對寶寶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給寶寶穿衣服、裹襁褓時,注意不要包得太緊。
儘量讓寶寶自己睡嬰兒床,避免和父母同睡時過熱、缺氧、被壓等情況的發生。
寶寶睡覺時,被子要蓋在腋下(最好只穿睡袋),避免睡著時被子蒙住臉。
留意寶寶的睡姿,如果寶寶睡著時自己翻身了(而他還不能很好的自行翻身),及時幫他回到仰臥姿勢。
媽媽給寶寶喂奶時儘量採用坐姿,避免乳房堵住寶寶的口鼻,或者衣服蒙住寶寶的頭。
糕媽說
小朋友真是小火爐啊,晚上我們開著空調睡,糕媽自己一條薄被從脖子蓋到腳,年糕大人紙尿褲+一件很薄的紗布睡袋就完事兒了,手腳也是溫熱的,矮馬真是差距大。
(經歷過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的)老人都怕孩子凍著,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在家時多洗洗腦,告訴他們寶寶手涼是正常的,衣服穿多少最合適,發燒時為什麼不能捂,聽得多了,老人也是會接受的。如果遇到特別頑固的,就把這些例子甩過去,相信老人也是會怕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