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鼠手」孩子真不少 你家寶寶中招沒

胡女士突然發現自己3歲的兒子總喜歡翹著右手的大拇指,因擔心這種不良習慣會影響孩子的手骨發育,胡女士嘗試把孩子的大拇指捋直,但兒子的拇指關節總是僵著,無論如何都伸不順直。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兒子竟患有先天性腱鞘炎。這是什麼病?怎樣才能痊癒?《醫知袋鼠》為您解答~

什麼是先天性腱鞘炎?

小兒先天性腱鞘炎,又稱「滑鼠手」或「扳機指」,它雖是嬰幼兒特有的一種先天性疾病,但一般出生時並未出現異常,要到6個月~2歲左右才能表現出來。

小兒先天性腱鞘炎的發病多是因為兒童神經系統未發育完善,屈伸手指的協調能力低,或者是寶寶平日有習慣性屈指、咬手指的習慣,還有可能是抓握玩具太過用力等原因,多好發於拇指部位。

患上這種病後,孩子的病患手指不能伸直,在手指近關節處皮下可觸及圓形隆起硬結,按壓有疼痛。如果被動強迫伸直指間關節,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如 「扣扳機」樣彈跳感和伸直困難,並伴有疼痛。

「滑鼠手」治療要趁早 2歲前無需手術

2歲前:可通過按摩法緩解

小兒先天性腱鞘炎如果發現較早,在2歲前矯正得當,則不需手術治療,大多數會在半年後自行好轉。家長在早期可通過以下按摩方法來矯正(患有「滑鼠手」的大人也同樣適用哦~):

第一種、捻揉法:

患兒可由父母抱著取坐位(由於患者年齡較小),醫生一手握住患側手掌根部,另一手食指放於第一掌指關節背側處以作支點,同時拇指置於掌指關節掌面做捻揉動作,並以拇指指尖在患處作靜壓鎮定手法10~15秒,可連續操作5~10次,時間約為3~5分鐘。用力應由輕到重,使局部堅硬壓痛點軟化。

第二種、理筋法:

患兒取坐位,醫生以拇指的指腹從患處沿肌腱走向,由近端向遠端推理(患處→→指尖),同時對第一掌指關節作迴旋搖動動作,以增加掌指關節的活動幅度,時間約為2~3分鐘。

第三種、過度屈伸牽拉法:

醫生一手握住患兒患側掌根,以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患側拇指末節進行牽拉,同時把患側拇指擺在外展位做被動過度屈伸運動20次左右後,再重複操作手法第一項。

Tips:牽拉屈伸時注意切忌使用暴力,以免造成關節損傷。

2歲後:手術是唯一有效療法

相關專家表示,很多有先天性拇指腱鞘炎的孩子未能被及時發現,一方面可能因為孩子太小,喜歡抓抓撓撓,輕易不會被發現;還可能是因為家長看到了,卻沒有將寶寶的異常表現和患病聯繫在一起,等到孩子長到兩三歲,症狀仍舊沒有改變,這才引起注意,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由於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期,肌腱腱鞘亦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因此手術治療時機宜早不宜遲,一旦超過2歲,則需手術矯正。若不及時救治,則可能出現患手拇指在外觀上明顯變小及更加嚴重的拇指末節屈曲位攣縮,從而導致嬰幼兒拇指嚴重的功能障礙,對兒童遠期手功能造成很大的影響。

網友熱問:

1、小兒狹窄性腱鞘炎的手術全麻還是局麻好?

手術可局麻也可全麻,若孩子年齡太小則手術一定要全麻,否則孩子會在手術中亂動,極易引起指神經、指動脈損傷。麻醉是一個可逆的過程,一般情況下(除麻醉意外)全麻並不會影響患兒的智力發育。

2、小兒狹窄性腱鞘炎的手術會不會復發?

狹窄性腱鞘炎的手術並不複雜,術後不會留下明顯的疤痕,有個別孩子手術後會復發,但通過再次手術可以治癒。若不做手術,孩子將來的掌指功能肯定會有一定的影響,而手術時間應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聽從醫生建議,但總原則是越早越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6679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