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孩子最近經常發燒感冒,醫生說是因為免疫力低下造成的。」
「怎麼才能增強寶寶的免疫力,讓他少生病或不生病呢?」
「可以給孩子吃點補品嗎?婆婆說這樣可以提高免疫力,因為我兒子特別愛生病……」
帶孩子的過程中,
「抵抗力」「免疫力」
絕對是經常被提及的高頻詞。
孩子一旦有點小毛病,
家長大多都會不自覺地聯想到,
是不是免疫力太差了?
免疫力到底是個什麼鬼?
免疫力是指機體抵抗外來侵襲,維護體內環境穩定性的能力。免疫力就像我們身體里的自衛軍,能自動識別和消滅外來入侵的任何異物,忠誠地保衛我們的身體健康。而我們體內執行這一功能的是免疫系統。
免疫力的三大功能
1. 免疫防禦——防止外界病原體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衣原體、寄生蟲等)及其他有害物質。
2. 免疫監視——隨時發現和清除體內出現的「非己」成分,比如如由基因突變而發生的腫瘤細胞以及衰老、凋亡細胞等。
3. 免疫自身穩定——通過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調節兩種主要的機制來達到免疫系統內的穩定。
免疫系統是怎麼形成的?
寶寶出生後,免疫系統在慢慢成熟。寶寶的免疫系統包括: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兩大部分。
1. 先天性免疫
先天性免疫,就是天生的、自然的免疫力。包括:人體的機械防禦機制,比如皮膚的屏障功能、咳嗽等;體內的化學和生物學成分,比如胃酸中的鹽酸和腸液中的膽鹽具有抑菌和殺菌作用;喂養途徑和營養物質,包括寶寶出生之前經胎盤的母親抗體的傳遞和出生之後的母乳喂養。
2. 獲得性免疫
獲得性免疫是隨著寶寶的成長而逐漸獲得的,是通過感染性病菌刺激、預防接種和腸道菌群狀況的健全而逐步發展起來的。當受到病原微生物侵犯或接受免疫接種後,人體內就會產生對抗此種病原微生物的特殊抗體,以後當受到這種病原微生物的再次侵犯時,抗體就可以聯合其他免疫細胞等將病原微生物殺死。注射疫苗就是讓寶寶得到獲得性免疫的一種方法。
提升免疫力六大誤區
1. 免疫力強就是不生病
寶寶的免疫力強就意味著不能生病嗎?NO,並不是這樣的。正確的觀念是:「免疫力強,不是不生病,而是不容易生病,即使生病也能很快恢復。」
實際上,寶寶每次生病,體內的免疫系統都會與病菌激烈廝殺,這種免疫系統越有戰鬥經驗,免疫力就越強。
2. 常生病就是免疫力差
有些寶寶經常感冒、發熱,並不是因為身體沒有免疫力或抵抗力差,而是因為寶寶接觸病原體的機會比其他的寶寶多。例如:父母回到家,還沒洗手就抱寶寶,很容易把身上、手上的病毒傳染給寶寶。
真正免疫力低下的寶寶,是指那些三天兩頭反覆發生一些較嚴重、化膿性 感染的寶寶,如常患中耳炎、肺炎、皮膚化膿、嚴重氣管炎、發育不良等,這些病都是較「毒」的細菌所造成的。
3. 靠藥物提高免疫力
如果在寶寶免疫功能正常的情況下,使用免疫增強劑,可能會引起過敏等其他免疫系統的超敏反應(注意:過敏是免疫功能異常增強導致的。)
寶寶的免疫力與每天吃的食物有關。為寶寶提供營養配比均衡、品種多樣的飲食就對了,過分地補充某種營養品反而對寶寶的身體沒什麼好處,所以不要瞎買了!
4. 經常使用消毒劑清潔環境
物極必反。寶寶需要清潔、乾淨的環境,而並非是絕對無菌的環境。日常消毒過度,過分乾淨的環境對寶寶的免疫力反而是一種干擾。
寶寶6個月大以後,身體開始構建起自身的免疫力。在此過程中,需要有外界的細菌、病毒和微生物參與刺激其體內的免疫細胞,才能讓這些「新兵」有機會跟外界的「侵略者」過招,才能促進免疫。
5. 一有感冒發熱就用抗生素
如果幼兒僅是常常感冒、發燒、咳嗽,幾天就過去了,這多數是普通的濾過性病毒所引起的,抗生素對病毒感染無效。
寶寶的體溫在38℃左右時,體內的免疫系統可達到最佳的抗感染效果,38℃以下時不要著急退熱。且抗病毒藥物有很強的毒性,除非嚴重的病毒感染,一般是不需要採用抗病毒治療的。
6. 寶寶免疫力越高越好
免疫力高了,寶寶的身體免疫能力超過正常水平,會導致人體正常組織細胞損傷,此時免疫系統會失去分清敵我的能力,把身體中的正常細胞當成是「外來者」而加以消滅,如重症肝炎;或免疫系統對自身機體的成分發生免疫反應而引發免疫紊亂。所以免疫力平衡和適當才是最好的。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其實,孩子遠比你想像得要強壯!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6515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