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痛心!3歲留守兒童發燒被認為是普通感冒 幾天後死於手足口病!(這是是一個真實的事例,看了要注意了)

彥寧| 2016-07-09| 檢舉

這是是一個真實的事例,看完讓人的心情很複雜。

小張(化名)和老婆一直在北京工作,他有一對雙胞胎女兒,才三歲,在河北老家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月初,雙胞胎姐姐小花(化名)發高燒,奶奶給小花吃了退燒藥,以為這只是一般的感冒,過幾天就會好了。

沒想到,3天後小花病情加重,老人家趕緊給小張打了電話,小張和老婆急急忙忙趕回家,把孩子送去醫院。檢查後醫生卻說,送來的太晚了,小花得的不是普通的感冒,而是手足口病,現在已經轉為腦炎,有致命危險!

幾天後,小花就走了!全家人很崩潰!

手足口病:熟悉 陌生 可怕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多發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多種腸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種。一般全年均有發生,5—7月為高發期。

1.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狀

手足口病多發於學齡前兒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狀為口腔潰瘍、疼痛、口臭、流涎、拒食、厭食、煩躁不安、低熱或中等度發熱、咽充血、扁桃體腫大、手足心可見皮疹,先為紅色斑丘疹,很快即轉為水皰疹,皮疹可在一周內消退,不遺留色素沉著、脫屑或疤痕。

由於「水皰疹」的症狀會讓部分家長誤以為是出水痘,往往耽誤了病情。其實,這兩種病是很容易區分的,手足口病除手足外的身體其他部位一般無皮疹,而水痘則是全身性的。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手足口病症狀的表現有所不同。

急性起病,發熱,口腔粘膜出現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多在一周內痊癒,預後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現不典型,如:單一部位或僅表現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現

少數病例(尤其是小於3歲者)病情進展迅速,在發病1-5天左右出現腦膜炎、腦炎(以腦幹腦炎最為兇險)、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極少數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後遺症。重症病例可表現為神經系統受累和急性循環呼吸衰竭,3歲以下發病率高。

3.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

嬰幼兒和兒童普遍多發,3歲及3歲以下嬰幼兒更容易得病。由於成人的免疫系統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發病,也無任何症狀。但感染後會傳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護,避免傳染給孩子。

4.寶寶什麼情況需緊急就醫?

普通的手足口病和一般的呼吸道感染沒什麼很大的區別,99%都是一般的普通病例,家長不必感覺太恐懼。但是對於1%的重症我們要警惕,因為重症死亡率還是很高。

如果出現這個變化隨時到醫院來看,持續高熱不退,持續發燒超過三天,又出現精神方面的表現,精神差,嘔吐,機體哆嗦,無力或者出現小孩走路不穩,另外就是抽搐,再有呼吸加快,比如出冷汗,高熱,肢體的覺冷,末梢循環不好,另外手足口病查血項超過1.5萬到2萬,這個要特別注意,或者血糖由低到高了,這些都是重症的一些可能。對於這樣一些患者,如果作為家長就醫的時候,一定要跟大夫描述出來。作為醫生也要提高警惕,這個病可能會出現變化,有這些情況要及時看。

5.手足口病能治好嗎?

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但是,個別重症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癒。

6.一般家庭怎麼預防手足口病?

預防手足口病的關鍵是注意家庭及周圍環境衛生,講究個人衛生。飯前便後、外出後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經常通風;勤曬衣被。

流行期間不帶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要避免接觸患病兒童。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時檢查孩子皮膚(主要是手心、腳心)和口腔有沒有異常,注意孩子體溫的變化。

7.如果孩子出現發熱,有皮疹等症狀,家長該怎麼辦

答:(1)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

(2)暫停去幼兒園和學校,避免傳染給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根據醫生建議,決定是否留院觀察或住院治療。

(3)患兒的家庭應使用84消毒液、含氯消毒劑對日常用品、玩具、尿布進行消毒,對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劑或漂白粉消毒;將衣被陽光曝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4)小學、托幼機構等兒童集體生活,學習的場所,要做好晨間體檢,發現有發熱、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長帶小孩去正規醫院就診,同時報告當地衛生院或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6511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