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疝 寶寶腹部的問題你了解過嗎?

寶寶臍帶脫落後當媽媽給小寶寶換尿布的時候,某一天突然發現寶寶的肚臍看起來鼓鼓的,看似有東西膨出,則可能是寶寶患上了臍疝。為什麼會有臍疝呢?原來小寶寶出生後它的腹部肌肉群排列的並不是很緊密,其中會有一些小縫隙,當寶寶腹腔內壓力升高時,腹腔內的組織(通常是小腸)會偷偷的經這個小洞跑出來,而向外凸出。這並不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一般不會造成寶寶不適或者是疼痛,其中約90%的寶寶在12-18個月時就可以自行痊癒,如果寶寶等到4歲時還未自愈,我們需要帶孩子就醫。

目前有些文獻指出:關於臍疝女寶寶多發於男寶寶,發生率高於男嬰的2-3倍。但是國外的文獻僅是指出:非洲裔美國嬰兒、早產的嬰兒、或低出生體重兒發生的風險更高 ,並未提及男孩和女孩之間發生的差異。

其實臍疝的發生和寶寶腹部壓力大有很大的關係,所以我們在日常護理寶寶的時候,不能讓寶寶劇烈哭鬧的太久,因為有的媽媽放大寶寶哭泣的好處,覺得哭就哭吧,就權當鍛鍊身體了。但是任何事情都是這樣,講究尺度的把握。如果寶寶哭的太久,腹部壓力必然會增加,這會使寶寶患臍疝的幾率增加。

那麼寶寶做什麼的時候會使其腹部壓力增加呢?一是大劇烈哭鬧太久;二是寶寶出現便秘,拉臭臭使勁兒的時候。三是出現腹脹的時候。

如果寶寶發生了臍疝,在寶寶完全放鬆,也就是腹腔壓力較小的時候,有時候我們可以輕輕地將其推回,這樣是最好不過了。但是對於已經發生臍疝的寶寶來說,一定要注意避免寶寶劇烈哭鬧或者是便秘。有的媽媽可能會擔心寶寶經常被抱著會被慣壞,其實媽媽沒必要這樣想,因為對於1歲以內的孩子來說,心理養育的重點就是滿足寶寶的安全感。沒必要刻意培養寶寶什麼所謂的獨立性。哭了就抱著唄,因為臍疝本身雖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可能會有一些特殊情況的發生,如果寶寶被困住的這部分小腸卡在了裡面,出現小腸壞死,進而可能會導致腹腔感染那就很麻煩了,醫學將這種情況稱作「臍疝嵌頓」。雖然這種問題發生的幾率很小,但是同樣值得我們關注。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當寶寶出現下列症狀的時候,請及時帶寶寶就醫:

發燒;

便秘;

嚴重的腹部疼痛;

在腹部有壓痛感;

出現嘔吐;

臍部明顯腫脹、發紅或變色;

最後,還有要提醒媽媽哦,不要刻意將臍疝部位強行推回,AAP明確指出這是很危險的做法,我們民間的做法是綁一枚硬幣堵在肚臍上,這樣做同樣有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650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