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肚子鼓鼓的,需不需要看醫生啊?
我家寶寶老是脹氣,這樣會不會影響他生長發育啊?
寶寶脹氣是很常見的現象,但因為脹氣而引起的腹脹,如果不處理是會影響到寶寶正常發育的,所以不可以掉以輕心。那麼寶寶脹氣究竟該如何判斷,如何預防呢?以下內容就需要各位粑粑麻麻們學習的了~
脹氣的症狀
許多家長發現寶寶肚子鼓鼓的時候,多會以為是孩子吃得太撐了。其實,這也有可能是脹氣。可寶寶又不知道表達,那怎麼才能知道寶寶是吃撐了?還是脹氣了?
區分
當發現寶寶肚子鼓鼓但活動力正常,吃、喝、排便都沒有異常且體重持續增加時,不必太過擔心,這就是寶寶吃撐了。
但如果發現寶寶大哭大鬧且食慾差,又有肚子突出、鼓鼓的情況時,就有可能是脹氣了。另外,若是有打嗝、腹瀉、肚脹或放屁等現象,也可能是脹氣的症狀,媽媽們應多觀察、多留意。
那麼寶寶脹氣是什麼原因?又該如何護理呢?
寶寶肚子脹氣的主要原因
1食物1母乳喂養
媽媽要檢查一下自己的進食,避免吃豆類、花菜以及辛辣食物。另外,如果母乳中含的糖分過多,糖分在寶寶的肚子裡過度發酵,也容易使寶寶出現腸脹氣。
2配方奶粉喂養
選擇奶粉時,你要特別注意,可選擇不含乳糖的、不含豆質的或低致敏性的配方奶粉,會有助於減少孩子的肚子脹痛。不過,即便是調換奶粉,也需要至少兩周才能看到效果。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3某些固體食物也可能導致嗝氣、腹脹
比如穀物粗糧、蔬菜(豌豆泥、黃豆泥)等含有可導致大腸脹氣的纖維。而蘋果、梨、杏兒等等含有高濃度糖分的大多數純果汁也是導致嬰兒腹內氣體凝聚不暢的誘因。
4消化不良容易導致脹氣
腸道因糞便堆積,使產氣的壞菌增生,或牛奶蛋白過敏、乳糖不耐、腸炎等引起消化、吸收不良,易產生大量的氣體。便秘嬰兒的脹氣大部分和排便有關,也就是便秘引起的。由於腸道堆積了糞便,可能導致腸胃蠕動和消化吸收功能變差,進而產生脹氣。
蘭舟課堂
辨別讓小寶寶腹脹難受的罪魁禍首,最好辦法就是:每次用幾天的時間將一種食物從寶寶的進食中減掉,觀察嬰兒如果反應,然後再慢慢重新引入這種食物。
2喂養方式1喂奶姿勢
母乳喂養的情況下,正確的姿勢是讓孩子的臉正對乳房(而不是呈某種角度),以保證他的嘴將乳 頭和乳暈全都含住。
2吞食過多的空氣
寶寶以奶瓶喂食時,吸吮如果太急容易吸入過多空氣,奶瓶的奶嘴孔大小不適當或瓶身傾斜時,空氣也會經由奶嘴縫隙讓寶寶吸入肚內,以及寶寶過度哭鬧也容易導致脹氣,應試著將寶寶的頭擺放成45度,並相應地使奶瓶保持傾斜,從而使奶嘴總是充滿奶水。如果寶寶的吞咽能力比較好,奶嘴的孔不要扎得過大,以減少他喝奶的同時吸入大量的空氣。
3哭鬧的惡性循環
寶寶情緒的萎頓往往會使他肚子的脹痛更為惡化。孩子在哭泣的時候會吞進大量的空氣,這樣的話,就會造成一個惡性循環:一旦寶寶開始哭鬧,他往往會因嗝氣而腹脹,而腹脹又會進而導致他身體的不舒服,以至於令寶寶更加哭鬧不停。
預防脹氣方法
寶寶脹氣重在預防,媽媽在護理寶寶時應注意按時喂奶,不要等寶寶哭很久再喂奶,因為久哭會使寶寶吸進很多空氣而造成脹氣;另外,喂奶後要注意輕拍寶寶背部,促進寶寶排氣。此外,選擇合適大小的奶嘴時也很重要。
1按時喂奶
不要等寶寶哭很久才喂奶,只要他有飢餓的表情就喂奶,否則會因久哭而吸進很多空氣造成脹氣。而且因為太餓,當一吃到奶時會很急、很用力,也會吸進過多空氣。
2喂食後輕拍背部
在喂食後,輕輕拍打其背部以促進打嗝和排氣,減少寶寶脹氣的可能性。
3注意奶嘴孔大小
要注意奶嘴孔不要過大、瓶身的傾斜度不要太大,以免造成空氣進入奶嘴,隨寶寶喝牛奶時進入體內。通常選擇讓寶寶在10到15分鐘內吃完240ml的奶水為宜,這樣就不容易造成空氣進入奶嘴,隨寶寶喝奶水時進入體內。
4避免寶寶哭鬧太久
父母應安撫寶寶的情緒,避免其因哭鬧而產生脹氣。爸爸媽媽要學習如何安撫寶寶,不一定看到寶寶哭,就拚命給他喝奶,或用讓吸奶嘴的辦法安慰寶寶,可能這反而令他的肚子更脹;有時寶寶的哭鬧,只是希望爸爸或媽媽多抱抱他陪陪他而已。
5少吃不好消化的食物
已經開始吃輔食的寶寶要少吃不容易消化、容易脹氣的食物,例如地瓜、豆類等。
6喂奶後拍背
給孩子喂完奶後,不要馬上把寶寶放到床上,而是應該先把寶寶豎著抱起來,讓孩子的頭靠在大人的肩膀上,然後用手輕輕地拍拍孩子的後背,直到孩子打了嗝後才讓他躺下來。
寶寶脹氣哭鬧這樣抱,一分鐘止哭!
寶寶一脹氣,哭起來就很不好哄,很多媽媽會直接選擇喂奶,可喂奶喂得太頻了,寶寶更容易脹氣,容易造成惡性循環。
要點一臉朝上,不壓肚
寶寶的臉朝上躺,肚子沒有貼著大人。很多時候我們抱寶寶時,寶寶的肚子是貼著大人肚子的,這樣會壓迫寶寶脹氣的肚子,感到不舒服。
要點二小腿彎,身體蜷
抱著時,寶寶小腿向上蜷曲,而不是伸直的,這樣整個身體也是蜷曲的。身體蜷曲,肚子不受壓迫,這樣就會比較舒服。
要點三前臂托屁股,手拍背
並不是用攬著寶寶脖頸的手拍孩子,而是用另一隻托著寶寶後背和屁股的手拍。而且,寶寶並不是坐在手掌上的,而是坐在大人的前臂部位,這樣手掌就變的靈活了,可以騰出來輕輕拍寶寶的後背了。
如果使用摟著寶寶脖頸的那隻手拍,會發現孩子整個身體都很容易被晃動,這種晃動會讓寶寶煩躁不適,且很容易只能拍到屁股,而拍屁股的安撫效果會很差。
這樣抱寶寶有以下幾個優勢
1、寶寶身體更蜷曲,肚子更遠離大人身體,避免壓迫感。
2、可以把寶寶抱得更高些。大人可以利用整個手臂托住寶寶,更能給力、穩定的摟住寶寶脖子、後背和臀部,一隻胳膊就能抱住,也更省力,讓另一隻手臂能夠更靈活的拍到寶寶後背,拍後背這裡是哄睡時安撫效果最好的位置。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6224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