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婦角度了解剖腹產手術的詳細流程才能從容面對

圖片源自網絡

有位即將分娩的朋友問我,為什麼兩胎都要選擇剖腹產呢?二胎的剖腹產手術是否比第一胎更痛?剖腹產對於胎兒是否真的不好?……

其實,即將分娩的時候,對於馬上要面臨的分娩方式難免充滿恐懼,這也是人類面對未知本能的一種恐懼。不過越是這樣的時候,越不能夠讓自己亂了心神。剖腹產對比順產,各有利弊,而產婦分娩方式的選擇,在臨產前的幾次產檢中,醫生會根據產婦自身的情況和產婦有詳細的說明。比如胎位是否正常,估計分娩時胎兒有多大,測量骨盆的情況等等。如果一切正常,醫生會建議產婦選擇自然分娩的方式,也就是我們說的順產;如果出現異常,醫生則會建議剖腹產。

我的兩個寶貝都是剖腹產,生老大的時候因為他胎心過緩、臍繞頸兩周半、又是臀位的多種原因,格外擔心發生宮內缺氧的情況,所以直接選擇在沒有發動的時候,就提前剖了出來。所以生二寶的時候,選擇順產的餘地本就不大,瘢痕子宮、胎心過緩等原因確實存在,所以雖然二寶沒有臍繞頸、胎位也很好,可是依舊是剖腹產,在他沒有發動的時候出生了。有些遺憾,所謂的破水、宮縮痛等等,我都完全沒有體會。

圖片源自網絡

剖腹產手術真的屬於耗時短、胎兒出生快的一種方式。生大寶的時候我完全沒有經驗,在二寶的時候,我在醫生提示開始動刀的時候特意看了看時間,五分鐘不到,就聽到了二寶哇哇大哭的聲音。當然剖腹產整體手術的時間還要包括前期的麻醉準備和後期為產婦做子宮、腹部縫合的時間。這樣加起來在沒有意外發生的情況下,也不過一個小時左右。比起順產動輒十幾二十個小時的疼痛,若不考慮剖腹產之後的幾天疼痛折磨,那麼還真的算是方便快捷的一種選擇。

但剖腹產手術作為一台手術來講,也存在很大的風險,從產婦決定手術的那一刻,醫生就會拿出厚厚的一沓單子挨個兒讓你簽字,大眼看下來都是一些手術的風險:麻醉有麻醉的風險和意外,手術中可能大出血的意外、手術後可能腸粘連、脹氣、尿滯留、發熱、感染等等意外、再次妊娠分娩,可能子宮破裂的危險等等情況均有可能發生……

不過作為產婦來講,還是要放寬心的。相信我們的醫生,更要相信我們的醫療水平。隨著科技的發展,剖腹產手術對於醫生來講真的是一場常見的小手術而已,安全性能對比其他手術來講非常的高,經常可以聽到媽媽們事後聊天時說能夠聽到醫生在手術前後愉快的聊著天。所以上面所說的意外發生的幾率非常小,不用過於擔心。

圖片源自網絡

總結下剖腹產手術的流程,做到心中有數,相信對於產婦來講應該起到很大的安慰作用吧:

一、剖腹產時間的確定:

剖腹產的時間如果不是產婦自己非要根據吉日吉時來選擇,一般情況下醫生都會參照產婦妊娠的時間以及產前相關的檢查情況和產婦的身體狀況來做綜合的考慮,之後會和產婦及家屬商定並告知準確時間。這件事情,一般不用產婦自己操心,如果發生緊急情況,相信醫生會立即做出手術的決定並即可執行的。

二、手術前產婦的準備:

剖腹產手術時間確定下來之後,醫生或者護士就會提前告知產婦,什麼時候開始就不要進食了,而且手術前6-8小時不能喝水。

我生二寶的時候,當天早上還沒有確定下來什麼時候手術,但我胃口不好所以就喝了一杯豆漿。結果早上醫生查房後發現我這邊胎心監控不怎麼好,就立即建議我當天下午手術,經我和家人商量同意後立即就不能進食和飲水了。結果剖腹產手術後的那個晚上我本就對傷口痛疼難忍,還又餓又渴……那時還真是後悔早上怎麼就沒有好好吃飯呢!

手術前產婦還需要備皮。備皮是醫院的說法,其實就是由護士將產婦下體整理乾淨,也就是剃掉在手術的相應部位的毛髮並用碘伏將其擦洗乾淨。備皮是為了減少皮膚細菌數量,降低手術後切口的感染率。一般情況下備皮身體上並沒有特別大的不適感,但是心理上敏感的人可能會本能的排斥。

備皮之後會有護士安插導尿管。這個過程身體上也會本能的緊張,過程不舒服。導尿管插上之後小腹有些酸酸脹脹的感覺,也有想要小便的感覺,這個時候只管放鬆自己就好了。也有的地方會有所不同,是在手術麻醉後或者手術後才安插的導尿管。

這些手術前的事情做完之後,就該進入手術室了。我是自己爬上小推床被一路推到手術室的,也有地方是要求產婦自己走進手術室的。不管怎樣,馬上就要見到寶貝了不是?

三、剖腹產手術

在手術室里,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麻醉了。目前剖腹產手術基本上都採取的是半麻的模式,就是說麻醉後產婦的腦袋是完全清醒的,但痛覺消失。

打麻藥之前會有護士先行紮上液體,針管比較粗,紮起來比較痛。尤其是我這樣被扎了三針才成功的人來講,簡直不可回憶,出院之後左、右胳膊還都是青紫一大片。之後就會有麻醉師上場了,麻醉師通常比較溫柔,不管男女。生老大的時候,是位男麻醉師,他輕聲細語對我說:「不要緊,會有一點痛,就像小螞蟻叮了一口一樣。」事後我還想,我還真沒有被螞蟻咬過啊!生老二的時候,是位女麻醉師,她依舊輕聲慢語:「忍著不要動,可能會有一點點痛。但是動了會更痛哦!」其實打麻醉針的時候我真不覺得痛,只是那種姿勢太不舒服。大著肚子被要求儘可能抱成一團,因為麻醉師要在腰椎的第3-4節之間扎針,所以產婦的頭儘可能向著胸口縮,而腿儘可能向著肚子靠攏,就是那種蒸熟了的大蝦的感覺……

在麻醉的前後,還會將一些監控產婦身體特徵的儀器安插完畢,隨時監控產婦的心跳、脈搏、血壓等等相關的生命體徵,避免意外的發生。

麻藥的效果很快就有了,下肢開始麻麻的發熱,同時失去知覺。當然在失去知覺之前,護士會要求你儘可能的把腿按照他們的要求擺好。之後護士就會把氧氣罩戴到產婦口鼻部位,然後還有一大塊布支撐蒙住產婦胸部以下作為隔離。

隨後的事情就不由產婦了,醫生開始動刀。生老大的時候我沒有任何感覺,而生老二的時候我明顯的感覺到肚皮上有輕微的撕扯感。然後就會聽到寶貝的哭聲,護士將寶貝清洗後會第一時間抱給產婦,有些地方非常的人性化,會鼓勵產婦親嬰兒一口並且為他們照上一張珍貴的合影;也有的地方是直接將嬰兒的男女特徵展示給產婦,讓產婦自己說出男孩女孩……

之後嬰兒將被帶走進行進一步的護理,而產婦則繼續在手術台上接受縫合和觀察。全部結束後,產婦被推出手術室,直接進入病房。

四、手術後的注意事項

一般產婦被推進病房後,值班的護士就會同時出現交代相關事宜:比如術後第一時間一共需要輸多少瓶液體,產婦必須平躺6個小時、第一時間讓嬰兒允吸母乳、觀察尿袋裡尿液的情況、觀察產婦出血量情況等等。隨後輸上液體之後,護士還會差不多半個小時過來一次為產婦按壓子宮,幫助子宮收縮,避免出現產後大出血。個人感覺按壓子宮非常的痛,我都有隨時被她按壓的從床上彈起來的感覺……不過體質不同,因人而異吧!

產婦可以進食是以術後排氣為標誌的。在沒有排氣之前,6個小時之後可以少量的補充一些水分,逐漸也可以補充一些米油,千萬不能一次量過多,也有產婦是通過蘿蔔水、橘皮水等排氣的。手術後到排氣的過程,快的6-8小時,慢的可能會1-2天。如果時間過長沒有排氣,需要及時告知值班醫生或者護士,她們也會想辦法通過藥物的方式幫助產婦排氣。

在麻醉藥物作用消失之後,一般術後24小時之內需要拔掉導尿管。拔掉導尿管的過程也不算難受,不過手術6個小時後導尿管的存在會讓人非常不舒服。導尿管拔掉之後就要考慮自行排尿的問題,儘快小便才會降低導尿管插入時間過長而引起尿路感染的風險。排尿困難的話,可以讓產婦聽一些流水的聲音幫助其產生尿意,假若實在自行排尿失敗,就需要及時求助了,用專業的導尿術來解決問題。

排氣、排尿之後,還要能夠排便,這樣產婦的身體才標誌著逐步恢復。這需要產婦及時下床行走,有適當的運動才會促進體內腸胃蠕動。

五、手術的刀口情況

剖腹產手術的刀口長短取決於胎寶寶的大小,一般情況下10公分多一些。刀口也分為橫切和豎切兩種,現在一般情況下都採取橫切的模式,醫生在產婦腹部下垂的褶皺處切開一個水平的切口;同時配以美容針縫合,也就是最後不需要拆線可自行吸收。所以,剖腹產手術之後,等身體完全恢復,辣媽們照樣可以弔帶、熱褲、低腰褲的搭配,絲毫不受影響。

剖腹產手術後刀口當然會非常的痛,尤其是剛剛結束手術的時候,一邊是子宮收縮的痛,一邊是刀口的痛,往往分不清究竟哪裡痛,反正渾身都是痛。很多產婦會選擇術後鎮痛泵,是藥物緩慢釋放,有效的緩解手術後的疼痛,一般可以保留24個小時。我生老大的時候,沒有使用鎮痛泵也熬了過來;生老二的時候,還選擇了進口的藥物,不過依舊感覺到痛,而且還沒有用到24小時,100次的止痛我也才用了40多次,扎麻醉針管的手臂就已經腫的不忍目睹,手背上已經找不到合適的血管可以繼續扎液體,所以直接也去掉了。

我的剖腹產的刀口情況恢復的不錯,只是身材恢復的不好,肚子依舊挺立有些像懷孕4個月左右的樣子,所以肚子的下垂正好壓迫著刀口,而天熱一直出汗更是讓刀口非常難受,有些紅腫,而且刀口上面的肚皮也有些扯扯的痛感。

圖片源自網絡

在產婦生產的過程中,有一種悲催是:本準備順產,也經歷了順產的種種折磨,卻在最後關頭無法生下來,只有無可奈何的被拉去剖一刀,兩種痛都有承受。不過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畢竟事出有因,意外是誰都無法預料的。

至於大寶是剖腹產,二寶能否順產的問題,我也特意諮詢過醫生。醫生說如果上次手術後恢復的很好、相關手術指征已經不存在,胎兒的體重也不會超過3KG,也可以選擇自然分娩。不過大部分的時候穩妥起見,醫生還是會建議以剖腹產為主的,畢竟瘢痕子宮隨時有可能出現子宮破裂的意外發生。

總之在生產的過程中,產婦的心態和信念很重要,相信自己一定可以,也相信胎寶寶的適應能力。最後,祝所有的產婦都平安順利的產下健康的小公主、小王子!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5665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