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地成長,但生病總是免不了的人生過程。所以,大家必須認識孩子常見的疾病,以便及早發覺和作出相應的對策。以下有十種你不可不知的兒童疾病,請大家留意:
1. 皮膚濕疹
個人體質問題加上室內致敏原的增加,越來越多孩子患上不同程度的濕疹。輕者,皮膚十分乾燥和痕癢;重者,面部、頸項、關節位置、腹部出現紅疹、脫皮、流血水等表現。除了去嘗試找出可能的致敏原外,父母必須為孩子每天定時塗上足夠的潤膚霜(至少三至五次),並且依據醫生的處方用藥,才可得到滿意的效果。一般在六至八個月大時會有所改善。
2. 腸胃炎
無論如何注意衛生,孩子都有可能腸胃不適。因為是病菌是無處不在。孩子會出現嘔吐、腹瀉、發燒、胃口下降等情況。治療的重點在於減少孩子出現脫水等並發症的機會。在嚴重時,孩子需要入院治療和觀察。病程有時可達二至三星期之久。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預防疫苗是最重要的方之一。
3. 鼻敏感
由於環境因素改變,越來越多孩子受到鼻敏感的困擾。很多父母會誤以為孩子經常感冒而感到苦惱。所以,請醫生判斷至為重要。除了適當使用藥物外,盡量減少身邊的致敏原也很重要。其中較重要的是塵蟎。牠喜歡住在布質的纖維,所以特別容易影響需要長時間睡眠的孩子。防塵蟎床上用品是很好的方法。
4. 眼睛敏感
類似鼻敏感情況,很多孩子也有不同程度的眼睛敏感。他們不自覺的眨眼晴、擦眼睛和流出分泌物很容易令人誤會這些病徵是發炎的。所以父母最好請醫生檢查眼睛不適的原因。適當使用藥物可減少不適及繼發性 感染的機會。
如果不適當治療,可導致繼發性細菌性結膜炎、角膜受損、麥粒腫等情況。父母不容忽視。
5 . 中耳炎
病菌很易從喉嚨附近的部位經耳咽管到達中耳部份,繼而引起中耳炎。由於孩子中耳管道較成人為短,以及他們經常患上感冒,所以中耳炎並不罕見。孩子會出現發燒、耳朵疼痛、不安等情況。父母往往因孩子的不安而手足無措。醫生檢查時會發覺孩子耳膜發紅和紅腫。治療多以抗生素加上止痛藥為主。越早治療可減少並發症的出現,父母必須多加留意。
6. 小支氣管炎
孩子除了經常會患上感冒等的上呼吸道感染外,還會有機會患上小支氣管炎。病徵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常見的咳嗽和痰聲外,還會出現呼吸急促外,還會有呼吸急促、面色發紺、拒絕飲奶等表現。
經診斷後,醫生會按病情處方舒張氣管的藥物。嚴重的,孩子需要入院觀察及用儀器協助呼吸。所以,父母必須在病程的初期密切留意孩子的變化。
7. 蚊叮蟲咬
孩子的膚質比較幼嫩,所以特別為蚊蟲所「喜好」。而往往被蚊蟲叮後,孩子的反應會較劇烈。症狀包括:範圍較大的泛紅、較大的腫脹、相關的淋巴發炎反應等。加上孩子不自覺地搔著患處,所以繼發性的細菌和病毒感染並不罕見。父母最好隨身帶備簡單的止癢藥物以備不時之需。同時密切留意傷口的情況。如出現異常,就最好找醫生看看至為安全。
8. 骨折
好動的孩子往往未懂如何保護自己,所以跌傷是在所難免。父母尤其擔心的是骨折的問題。手部是常見的患處。父母必須知道骨折的必然,出現的病徵是孩子拒絕活動相關的關節和部位。紅腫、變形、瘀傷也不少見。父母如發現以上的異常,就必須帶孩子去看醫生作臨床檢查,及在有需要時利用X光作診斷。有父母會擔心幅射的問題,但實際上,孩子吸收的幅射劑量是很少的。正所謂利多於弊,父母必須依從醫生的建議。
9. 頭部撞傷
孩子經常跌跌踫踫,所以撞傷頭部是在所難免。如果只是走路時跌傷,一般只是皮外傷加上紅腫罷了,一般過幾天便可康復,單單清潔傷口便足夠。但是如果孩子是從床上或更高的地方跌下來,就最好找醫生看看。因為撞擊的力度有可能令腦部和頭骨受傷,情況可大可小。醫生會根據實際的情況決定是否需要安排頭顱X光或計算機素描檢查,以策安全。
10. 燙傷意外
雖然大家會小心照顧孩子,但是意外實在在所難免。尤其是燙傷。洗澡、衝奶、食飯時均為高危的情況。不幸地發生意外,請保持鎮定,並為孩子脫去衣物及同時用清水沖洗受傷部位以降溫,然後帶孩子見醫生,切勿胡亂塗上藥物以外的東西,以免引起細菌感染。如果一般只是淺度的受傷,皮膚可在正確的療理下一星期內復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