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原來喝奶狀況都很正常,到了4、5個月大時,突然變得不愛喝奶,這是正常的現象嗎?寶寶厭奶會影響生長和健康嗎?面臨寶寶突然厭奶,許多家長感到憂心忡忡,其實這種狀況相當常見,爸比媽咪們不必心急,只要選擇良好對策,就可安然度過寶寶厭奶期。
針對寶寶不喝奶的問題,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江國樑認為,家長不需過度緊張,因為多數的孩子大約在4、5個月大的時候,會出現第一次厭奶期,到了6、7個月以後,開始接觸副食品,會出現第二次厭奶期,只要寶寶的大小便正常,偶爾一兩餐沒有正常喝奶是沒關係的。
寶貝厭奶,爸比媽咪好憂心
此外,隨著寶寶漸漸長大,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如果喝奶、吃東西時,外在環境的干擾過多,就會導致寶寶不專心喝奶,或是只顧著玩、不願意喝奶等情形。
厭奶期具體特徵
厭奶期的具體特徵包括 - 寶寶雖然精神活力依然不錯,但每到喝奶時間就會出現抗拒的行為,像是哭鬧著不肯喝,或是吸吮得很慢、甚至不願意喝奶;另外,也有些寶寶會出現不專心喝奶,有一搭沒一搭的喝奶情況。尤其當哺餵乳汁時,若寶寶附近有其他人走動,或是受其他聲響、光影干擾,容易讓寶寶分心,使寶寶僅攝取一點乳汁後,就不願意再喝了。
生理性厭奶4原因 1.熱量需求減少
江國樑醫師表示,嬰兒第一次的厭奶期大多發生在4、5個月大的時候,這時期由於生長速度減緩,需要的熱量比以往少一點,所以對母奶或牛奶的需求也會減少,家長可先觀察,若寶寶精神活力皆正常,只是不愛喝奶,不需太過擔心。
2.副食品吸引力大
第二階段的厭奶期大多發生在6個月大左右,正值寶寶開始接觸副食品,有些家長過早讓孩子嘗試市售味道過甜的果汁泥等副食品,當副食品的吸引力比乳汁強,寶寶自然對母乳或配方奶興趣缺缺,因此添加副食品的初期,應以食物自然的味道為主,避免添加鹽糖等調味料。
3.外在環境干擾
生活中吵雜的環境、電視的影音效果、一大堆的玩具等外在環境干擾,也會影響寶寶喝奶及進食的專心度,建議媽咪選擇安靜的環境讓寶寶喝奶,或是將寶寶包在背巾內哺餵,較易提升寶寶專心度。
4.長牙
當寶寶長牙時,會感到不舒服、想啃咬東西,便不想吸吮母乳,這時可以提供寶寶磨牙玩具等物品,待寶寶願意吸吮後再哺乳。
病理性厭奶2原因
除了生理性的因素外,有些病症也會讓寶寶厭奶
1.鵝口瘡
鵝口瘡是一種口腔念珠菌的感染,6個月大之前的寶寶因抵抗力還沒那麼好,容易發生鵝口瘡。鵝口瘡會讓寶寶舌頭有破洞,因疼痛而抗拒喝奶,如果鵝口瘡的範圍較大,或寶寶因此哭鬧不安、影響食慾,建議帶寶寶就診,小兒科醫師會處方藥粉或藥水,有助於改善症狀。
2.生長曲線遲滯
有些寶寶約3至4個月開始,可能因為身體本身有代謝、內分泌等問題,使寶寶有不愛喝奶的現象。尤其當寶寶出現煩躁、腹瀉、哭鬧不安、脫水或是呼吸窘迫的症狀,家長應提高警覺,盡速帶寶寶就醫診治。
除了上述兩種較常見的病理性原因外,寶寶身體不舒服、便秘、腹脹、嘔吐等原因也會影響寶寶的食慾,找出正確病因,對症下藥才能解決厭奶問題。
Get!掌握厭奶期重點
當寶貝開始出現厭奶跡象,爸比媽咪最先擔心的即為營養攝取問題,究竟厭奶情形是否會對寶寶健康造成影響?又有哪些評估重點需要掌握呢?
評估營養是否充足
如果是短暫的厭奶現象,對寶寶的生長和健康不會有影響,媽咪在寶寶厭奶時期,主要應掌握寶寶到底有沒有吃飽、體重的增加與尿量是否正常,來觀察寶寶的生長和健康狀況。江國樑醫師表示,餵哺母乳的媽咪可採取最簡單的觀察方法,例如寶寶喝完母奶後,如果可以安穩睡2小時以上,代表上一餐有吃飽。而瓶餵、尚未吃副食品的寶寶一天正常奶量是150~200C.C.乘上寶寶公斤數,等於寶寶一天正常應攝取的總奶量,以一個4公斤寶寶為例,每天正常總奶量為600~800C.C.,若每4小時餵一次,則每餐的奶量應為100~130C.C.左右。而某些厭奶的寶寶雖然不愛喝奶,但不見得每餐都喝很少,只要一天的進食量能達到體重乘以100C.C.的量,短期內不至於對健康造成影響。
其次,也可從寶寶小便次數看出端倪,若一天小便超過6次,表示營養、水分足夠;另一指標為寶寶出生至3個月大期間,每週的體重至少增加150公克,6個月大以後,則以每個月增加約1公斤的體重成長,根據統計資料,出生4個月體重大約為出生時的2倍,1歲以後的體重約為出生時的3倍。
留心就醫需求
有些家長在面臨寶寶厭奶情況時,會試著以配方奶取代母乳,或是改變配方奶的品牌,觀察能否因此改善寶貝厭奶情形,事實上多數發生厭奶的寶寶和配方奶的味道無關,只有極少數案例透過換奶改善厭奶問題。建議寶寶4、5個月左右出現陣發性短暫厭奶期的時候,可添加副食品來補足奶量不夠的部分。但若寶寶的厭奶期提早到2、3個月出現,或是經常性餵食困難,應請醫師協助診治。江醫師提到,過早出現嚴重厭奶狀況者,應評估是否需要服藥治療,多數寶寶服藥後可恢復正常奶量;如果寶寶厭奶情況出現在4個月以後,則可以副食品補足所需要營養,除非寶寶連副食品也沒辦法吃得好,才需要服藥治療。提醒家長若發現寶寶有厭奶徵兆,可讓寶寶多活動、多曬曬太陽,通常活動量大的孩子食慾相對會比較好。
輕鬆對抗厭奶期
寶寶不肯好好喝奶的問題,讓許多家長擔心極了,不過只要把握以下聰明方法,爸比媽咪也能幫助寶寶輕鬆度過厭奶期。
適時添加副食品
寶寶的第一次厭奶多發生在4、5個月大,這時的厭奶有的寶寶是因為對「奶」這項食物有些厭煩,如果家族沒有過敏史,可試著讓寶寶接觸副食品。江國樑醫師表示,為寶寶添加副食品的目的,一方面是增加寶寶逐漸成長需的營養素,另一方面則是要培養寶寶學習成人的飲食習慣。而關於寶寶副食品的添加,可分為三階段循序漸進:
第一階段:水狀、單一性的食物
此階段以果汁、蔬菜汁、米粉、麥精為主,副食品餵食原則為單一、新鮮、量少,每次一種水果或是一種蔬菜,不要將食物混合。餵食目的為找出哪些食物可能是寶寶過敏原。
第二階段:糊狀、混合性的食物
此階段以水果泥、蔬菜泥等糊狀的食物為主,例如多種蔬菜混合的綜合蔬菜泥或是綜合果汁皆可。
第三階段:固體狀、清淡均衡的食物
寶寶滿週歲後便可進入第三階段,攝取固體食物,因為此階段寶寶已經長牙,可以接受跟成人一樣的固體食物,像是吐司、饅頭等,此階段的食物以原味、不添加其他調味料的清淡口味為主,烹調方式以蒸煮為佳。
幾歲寶寶可以自然離乳?
根據國健局建議,孩子約1歲以上、和媽咪的關係穩定,可以準備自然離乳。若寶寶逐漸顯得對吃奶較無興趣、進食多種食物、可接受在某些時間或地方不吃奶、有時可以不吃奶就睡著、接受哺乳之外的其他種安撫方式等跡象,便能採取漸進式的離乳。此時媽咪應採取不主動給奶但也不拒絕給奶的模式,並縮短每次哺乳時間、限制哺乳的時間和地點、用其他健康的食物與飲料替代乳汁。另外,也可以多嘗試讓孩子參與日常家務事、多說故事多和孩子玩一些活動來分散孩子對奶需求的注意力,讓孩子在自然的狀態下離乳。
勿強迫寶寶喝奶
生理上的厭奶期屬過渡階段,大約維持幾週就會恢復正常,如果在此時期強迫寶寶喝奶,不但容易引起嗆奶,也會加深寶寶對乳汁的反感,引起哭鬧,造成反效果。如果寶寶其中一餐吃得少,建議於吃下一餐的間距空檔多和寶寶互動、玩耍來消耗寶寶的體力,飢餓感增加,就會提升寶寶想吃東西的慾望,補足前一餐少吃的量。
少量多餐餵食
厭奶期寶寶的食量通常會減少一半左右,如果依然定時定量的餵食,就會發生餵奶時間到了,但寶寶卻不是很餓、不太想吃的情況,或是奶量相同,但寶寶卻喝不完。此時可以用少量多餐的方式來因應,減少每次的奶量,並增加餵食的次數。
更換奶嘴改善厭奶
有些寶寶一到喝奶時間就哭鬧,有可能是因為奶嘴口徑太小,對寶寶來說吸吮難度太高。一般來說,新生兒使用的奶嘴孔較小、相對流出奶量少,但隨寶寶漸漸成長,對奶量的需求越來越高,若奶嘴孔過小,將導致無法順暢吸吮,也會因吸入過多空氣感到飽足,而間接影響乳汁攝取量。因此,隨著月齡增加,應使用不同奶洞大小的奶嘴,若家長想測試奶嘴洞的大小是否適當,可將奶瓶倒過來,觀察奶水流出來的速度,適中的流速為「1秒1滴」。
改變餵食方式
厭奶期的寶寶已經開始學習咀嚼吞嚥的能力,吸吮的方式已不再能滿足需求,這個階段的孩子都喜歡將東西往嘴裡送,建議家長可嘗試改變餵食方式,比如改用湯匙或小杯子來餵奶,不僅可訓練咀嚼吞嚥的技巧,也可增加寶寶的新鮮感。
在單純的環境餵奶
寶寶漸漸長大後,注意力比較容易分散,此時需要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寶寶喝奶,盡量減少周遭的刺激,如果寶寶貪玩不想喝,可以讓他先滿足玩樂慾望,等孩子玩累了,自然就會想喝奶。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5512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