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認爲我對付小孩的時候有一樣法寶,那就是「還剩幾分鐘」。比方說,允許小孩看電視,即使提前講好看多長時間,時間快到的時候,我會去提醒他們,「還剩兩分鐘」;又比如說,在外面玩,我會在預期離開之前的幾分鐘就開始提醒「還剩五分鐘」、「還剩兩分鐘」,這樣遞進的讓孩子對離開電視/遊樂場做好心理準備。
當然我這招也是學來的,在第一次做媽媽的時候從其他人那裡聽來的。事實上這種做法在父母身上是很常見的,也長期爲許多專家所推薦。這樣做的原因是讓小孩對於將要發生的事情有一個心理準備,不會因爲突然被要求離開電視、遊樂場等等手邊的活動而產生很大的抵觸,減少親子之間發生衝突的機會。這樣講,大家是不是都覺得很有道理?反正我當初是這麽覺得的,也一直用在我自己孩子身上。
那麽,這種方式到底有用還是沒有用呢?我似乎沒有認真分析過我家小孩的行爲。不過最近,有人替我及天下所有的父母做了分析,而結果是那麽的令人吃驚:沒用,不但沒用,還有反效果。
最新科學研究結果:「還剩兩分鐘」的提醒只會讓孩子更抵觸
最近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表了他們針對這個問題的最新研究結果,他們在一群1~5歲的孩子身上發現,在一系列讓他們停止擺弄平板的手段中,他們對於父母的「還剩兩分鐘」的反應是最糟糕的。也就是說,當我們以爲提前兩分鐘給孩子一個警告,可以讓他們到時間的時候更好的接受平板被拿走這個事實,但是從孩子的角度看,這種提醒是最大的炸彈,會讓他們鬧得最厲害,甚至不如到時間直接拿走他們的平板。
真的嗎?你信嗎?不管你信不信,實驗數據確實是這樣的。當然啦,這個研究所涉及的小孩並不多,研究者只在28個家庭裡做了研究,並且所針對的事件是電子螢幕,在這個基礎上得出的結論大概不能直接轉換到其它事件(比如遊樂場)身上。但是,即使是這樣一個規模小且事件單一的研究,已經足夠讓我們做父母的好好檢視一下,平時我們利用提前預警的方式來要孩子遵守規則,到底有沒有起到作用?
權力鬥爭是一切的根源
我看到這個研究結果的時候,確實好好想了一下,這些年來我樂此不疲的採用這個手段到底是什麽樣的結果。這樣一想,我得承認這個方法確實不是萬試萬靈的,有時候是有用的,有時候我一講還剩幾分鐘、孩子們就會叫,而還有的時候我明明說了還剩5分鐘,到最終結束卻能被他們拖過了10分鐘。
所以,儘管我一廂情願的依賴著這個方法,它其實並不是萬靈丹。但與此同時,養小孩是個多方位的過程,我要孩子照章辦事,並沒有單單依賴這一種手段,養成他們遵守規則的習慣、瞭解事情會怎樣進行等等,都可以讓孩子對於放下手中的事物進行下一個活動沒那麽抵觸,所以這些年來,我也未曾想過要反省這個方法。
不過,深入的探究一下到底爲什麽預警的方式不但不能讓孩子更好的接受後果、反而容易引起他們的哭鬧,對父母其實是有很大啓發的。做這個研究的人員認爲,這個根源在於小孩與父母之間的「權力鬥爭」。1~5歲正好是小孩子發育出自我意識到這種意識慢慢茁壯的時期,在自我意識的催化下,小孩往往喜歡測試父母的底線,你退一步,他就進一步,你不退,他也要試試怎麽能讓你退。所以當父母喊一聲「還剩兩分鐘」的時候,在孩子的潛意識裡這是父母在對他施加權威,他如果對此抵觸而哭鬧,反抗的其實是父母的權威,爭取的是自己的權力。
什麽是更好的方式?
那麽,當父母要孩子放下玩具去睡覺、關掉電視來吃飯的時候,什麽是比預警更好的手段呢?
最好的方法是習慣。比方說電視,如果父母長期以來都讓孩子每次只看30分鐘,並且一直都是這樣執行的,那麽讓小孩在30分鐘結束的時候放下pad,就很容易。
次好的方式是自然結束。比如只給孩子看20~30分鐘一集的卡通,那麽一集結束的時候,孩子比較不會鬧。所以爸媽要記得把youtube上面自動播放下一個影片的功能給關掉。
再有,爸媽可以藉助「技術原因」。遊戲不能自動停止,但是網路斷掉了也沒有辦法不是嗎?研究發現,小孩子對這類技術原因反倒很容易接受,似乎他們知道這是客觀不可逆的。所以爸媽可以用一點小手段,讓孩子以爲是客觀因素造成了他無法繼續。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