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多動症寶寶,怎麼辦?

兒童多動症,是目前十分常見的一種社會性兒科精神神經類疾病。經常可以在家長、老師、同學的交談中聽到相關的議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更是令大家頭疼 不已。很多時候大家認為兒童多動症並不算是一個嚴重的疾病,西藥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往往讓家長望而卻步,中藥治療的漫長和不穩定性又給家長和孩子蒙上了沉 重的經濟負擔和心理障礙。

其實,針對兒童多動症,早期干預、早期引導、早期治療是可以收到很好效果的。首先,是在出現多動行為的最初萌芽階 段以及可塑性強的越小年齡段加以介入;其次,選擇中醫治療不僅僅是單純服用中藥,還包括小兒推拿,穴位貼敷,小兒皮膚針治療等等多種手段來調暢氣血、調理 陰陽,進而改善多動症狀。下面我將給家長們主要介紹一下平常家庭中可以方便操作的方法。

兒童多動症主要可以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手腳多動,動作笨拙,可以伴有學習困難和情緒障礙,性格暴躁,衝動任性,不能安靜坐下,不注意聽講,東張西望,伴有心煩意亂、焦慮,盜汗,大便乾結,中醫認為這種孩子多屬於腎虛肝旺。針對腎虛肝旺型的多動孩子,家長可施以推三關、補腎經、按揉腎頂、上推七節骨補益腎元、益氣填精,清肝經、逆運八卦、搗小天心疏肝理氣、清熱解郁以及按揉或皮膚針刺百會穴、腦戶穴、腦空穴、內勞宮穴、神門穴、湧泉穴等調神定驚。

補腎經↑

清肝經↑

搗小天心↑

揉百會↑

而 有的多動症則表現為心神不寧,精神疲倦,認知能力差,容易分心、懶散、膽怯,形體消瘦或者是虛胖乏力,這種孩子小動作多,喜歡摳衣角、掰橡皮,但性格並不 暴躁,容易言語冒失,做事多有始無終,經常粗心大意,睡眠質量不好,容易健忘,自汗,盜汗,挑食偏食,食量不大,面色多沒有光澤,中醫上往往歸結於心脾兩 虛。針對心脾兩虛型的多動孩子,家長可以選擇推三關、補脾經、推七節骨、捏脊益氣昇陽健脾,逆運八卦、按揉小橫紋、揉捏四縫穴理氣和胃以及按揉或皮膚針刺百會穴、夾脊穴、內關穴、少商穴、隱白穴等醒神定志。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將山藥10克、山楂10克、神曲10克磨粉,水調糊外敷於肚臍,橡皮膏固定。

還 有一種多動孩子往往有胸悶噁心,痰多,口苦,平時吃的多,喜好零食飲料,逃避、不喜歡或不願意做作業,遇到比較複雜的問題時容易放棄,性情急躁,經常話 多,喋喋不休總要插嘴,喜好跟人打鬥,不太受同學的歡迎,提出要求必須立即得到滿足,否則容易灰心喪氣,充滿挫折感,甚至一碰就發火,過於敏感,愛生氣和 怨恨別人,睡覺時經常說夢話或大聲喊叫,可以伴有品行障礙和抽動障礙,中醫辨證為痰熱內擾。針對痰熱內擾型的多動孩子,家長可以採用逆運八卦、清肝經、清天河水、搗小天心、按揉小橫紋理氣疏肝、清熱化痰,清補脾經、下推七節骨健脾益氣以及按揉或皮膚針刺百會穴、印堂穴、陽白穴等定神醒目。平時還可以用吳茱萸6克、黃連3克磨粉、米醋調糊,於睡前外敷雙腳的湧泉穴上,橡皮膏固定即可,晨起摘下。

同時,一旦孩子出現了多動這些行為表現,家長不要過分歸咎於孩子;應該親切、主動的與孩子交談,用寬容的態度去包容孩子的所有問題,耐心的和孩子一起糾正不良行為。比如對破壞性行為予以懲罰,對一般不良行為不強化和關注,對改正的優良行為予以獎勵。

另 外,中醫講究「移情易性」,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暫時離開學校或家庭的環境場所,多到公園或郊外遊玩,放鬆心情,減輕壓力;可以根據孩子自身興趣所在參加相關 的培訓班,積極培養一定的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在以上行為干預和中醫綠色治療的過程中,家長一要以身作則,二要長期堅持。

作者介紹:段 娟 主治醫師·小兒中醫科,擅長治療脾胃不和(腹痛、厭食、便秘),過敏性鼻炎,反覆咳嗽,慢性濕疹,蛋白尿等兒科內科常見病以及性早熟,肥胖,矮小,糖 尿病等兒童內分泌疾病的中醫藥防治。同時,擅長脾胃不和、抽動、多動症、生長遲緩等多種疾病的小兒捏積、推拿非藥物治療。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媽咪知道」所有,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需轉載請聯繫我們。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媽咪知道平台致力於為媽媽、寶寶提供最專業的移動健康管理服務。一鍵諮詢,三甲醫院兒科、產科醫生在線免費解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506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