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奶牛」的路上,媽媽們總是會擔心自己奶水不足,不能給寶寶足夠的母乳。經常有很多媽媽會問這樣的問題:用吸奶器吸不出奶,是不是我的奶量太少了?我從母乳喂養到現在,從沒漲過奶,是不是奶不夠?其實,這大多數情況是媽媽們多慮了,「吸奶器吸不出奶」和「沒漲過奶」不能作為奶量太少的評判標準。
本期親寶寶【專家問答】特別邀請到了宅媽媽的專業哺乳顧問,也是一位堅持母乳喂養36個月的媽媽,為媽媽們解答母乳喂養遇到的一些相關問題,比如剛剛提到到的少奶、還有積奶、乳 頭皸裂、背奶、斷奶等等,讓大家在做「奶牛」路上可以更駕輕就熟。
沒漲奶、吸奶器吸不出不一定是奶水不足
宅媽媽的專業哺乳顧問說,在她接觸的媽媽中,80%的媽媽們都覺得自己奶水不足,這也是很多媽媽進入了哺乳第一關的誤區。
沒有漲奶、吸奶器吸不出奶不能作為奶水不足的評判標準。一般來說,媽媽們母乳幾個月後,媽媽的產奶量和寶寶需求量達到了平衡,這時候就不會再出現漲奶了,所以沒有漲奶不能表明奶水不足。這次請到的宅媽媽的專業哺乳顧問,她已經堅持母乳喂養36個月,她幾天不喂奶,也不會有漲奶,但只要去刺激,奶量還是能非常穩定的。
另外,吸奶器吸不出來也不能代表母乳不足,因為吸奶器屬於純負壓操作,吸不出來很正常,它的量不能代表真正的奶量。除此之外,乳房軟趴趴、乳房小、感覺不到奶陣都不能作為奶水不足的證據。
判斷奶量是否充足,能否給到寶寶足夠的母乳,媽媽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測試判斷。
全母乳喂養24小時,寶寶的小便超過6次以上。
寶寶平時的哺乳次數在8次以上。
精神狀況比較好,哭聲比較響亮。
整體的睡眠狀況良好。(小嬰兒淺睡眠很多,所以淺睡眠也算是在睡覺哦)
如果經過以上幾點的測試,媽媽們真的是奶水不足,不能給到寶寶充足的母乳,那麼可以嘗試以下方式,讓奶水變充足。
首先,讓寶寶多吸,多刺激乳房。如果寶寶存在乳 頭混淆的狀況,或者是其它原因造成的不願意多吸奶,媽媽可以嘗試用正規品牌吸奶器刺激乳房泌乳。
其次,媽媽應該保持愉悅的心情。因為乳房是情緒器官,輕鬆愉悅的心情可以讓媽媽更容易泌乳。
最後,充足的睡眠,營養均衡,這個也很重要。在這裡要告訴媽媽們一個小秘密,哺乳期媽媽們不需要過分補充營養,每天吃很多營養過剩的東西,這既不利於保持身材,其實也不會給奶水增加帶來多大幫助,因為媽媽的奶水足不足,60%以上的營養都來源於孕期,所以在哺乳期只需要做到正常飲食,營養均衡就可以了。
作為「奶牛」,奶水能不能滿足寶寶的需求,媽媽們不必過於在意寶寶的胖瘦,胖瘦有時和遺傳基因也有一定關係,只要寶寶身高體重符合的正常生長曲線就可以了。現在養寶寶早已經不是那個只注重溫飽的年代了,比起一個月長了幾斤,其實媽媽們應該更關注寶寶的心理需求,用心陪伴,哺育Ta成長。
奶結了別亂按,正規通乳都是無痛的
好不容易熬過了前面的少奶關,奶結這怪物又悄然而至,據說嚴重時疼痛指數可以直逼分娩。精神壓力大、不正確使用吸奶器、暴力對待乳房都會導致奶結甚至乳腺炎。
怎麼預防奶結?保證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營養,放鬆心情。當出現奶結時,不要盲目熱敷或冷敷,最好能交由專業人士處理,不建議「自作主張」按摩乳房,如果媽媽們想哺乳之餘給乳房做一些緩解類的按摩,輕輕用指梳按摩乳房以及乳暈就可以了,一定不要弄疼自己。說到乳房按摩和通乳,哺乳顧問提醒大家:所有的正規的通乳都是不痛的,不要再被那些非正規催乳師暴力對待了。
除了奶結,乳 頭鄆裂也是媽媽們哺乳期會遭遇到的常見問題,乳 頭皸裂多是因為含乳姿勢不對造成的。在日常哺乳中,媽媽們記得讓寶寶含住大部分乳暈,這樣能減少乳 頭皸裂的幾率。如果乳 頭已經鄆裂了,媽媽們可以在每次哺乳完後,塗一些乳 頭保護膏,或者將乳汁塗些在乳 頭上自然風乾,乳汁里的蛋白質有助於傷口恢復,如果乳 頭痛的厲害,可以選擇手排乳汁出來,停喂一天恢復一下,等好轉了再親喂。
生病、月經期也可以放心哺乳
哺乳期媽媽也是媽媽,身體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小問題,如果媽媽生病了,但在沒用藥,都可以正常母乳,大多數的傳染病也都可以正常母乳。例如拉肚子,發低燒不但不會影響母乳,媽媽們還可以把自身的抗體通過母乳給到寶寶。同樣,月經期間也可以正常母乳,月經對奶量可能會有影響,但一般只要堅持親喂刺激,奶量也不會不足的,另外,哺乳顧問也特別提醒媽媽們,來月經不會對母乳質量有任何影響的。
很多媽媽會問,母乳期間如果媽媽貧血,寶寶是否要補鐵?哺乳顧問回答即使媽媽貧血,寶寶也不會貧血的。如果有些媽媽實在有這方面的顧慮,建議媽媽寶寶吃飯的時候吃一些高鐵的食物,比如說紅色的肉類「豬瘦肉,牛肉」等。從飲食上調理對媽媽和寶寶都是非常安全的。
背奶上班奶量不足,看寶寶照片能刺激奶量增加
好不容易克服了眾多困難,哺乳之戰勝利在望,結果一上班奶量回到解放前。本次問答,很多將要重返職場的媽媽提出了自己的困惑,上班以後寶寶不接受奶瓶,在背奶的過程中,奶量會不會突然變少。
寶寶不接受奶瓶,哺乳顧問建議大家試試下面的方法:
換一款奶嘴試試看。
喂奶瓶的時候,用媽媽的衣服,包住寶寶,讓寶寶能聞到媽媽的氣息。
先將奶瓶,放在一堆玩具中,讓寶寶自主去尋找,等寶寶願意將奶瓶當成玩具,吸著玩兒的時候,再慢慢試著,往裡面放母乳。
除此之外,不少媽媽剛開始上班,可能會因為工作壓力大導致奶量變少,這種情況建議媽媽們儘量放鬆,擠奶時不要想著工作的事,可以看看寶寶的視頻或者聽聽音樂,任何能放鬆下來的方法都可以,再者每次擠奶前喝一杯溫水,這些方式都會比較有效。
不建議在寶寶一歲左右斷奶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在嬰兒出生後6個月內進行純母乳喂養,並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或更長時間,也就是讓孩子做主,讓孩子來決定什麼時候自然離乳,寶寶從剛出生用力吃奶、用力生長就已經在為離乳做準備,6個月添加輔食後,寶寶已經處於半離乳狀態,媽媽只要耐心陪伴,等待寶寶準備好自然離乳,由寶寶自己作出決定。
如果媽媽因為其它原因要給寶寶離乳,哺乳顧問從專業角度建議,媽媽和寶寶做好以下這些方面就可以了。
離乳期間一定不要和寶寶分開。母乳喂養的寶寶和媽媽關係比較親密,離乳對媽媽和寶寶的心理來說是一場分離,在離乳期間一定不要和寶寶分開,同時要傳達給寶寶即使不喝媽媽的奶了,媽媽還是一樣愛你的。一般離乳建議提前2周左右實施,讓寶寶心理和媽媽的乳房都能得到適應。
其他乳製品代替母乳。對寶寶來說,要有其他的乳製品代替母乳來滿足這個階段寶寶對營養的需求,如果改換輔食或者其他奶粉,要考慮讓寶寶能是不過敏、不便秘。
逐漸減少哺乳次數。對於媽媽乳房來說,建議媽媽在保證乳房健康的基礎上,逐漸減少哺乳次數來緩解乳房的壓力。
另外,哺乳顧問不提倡因為「寶寶不好好吃輔食而斷奶」的做法,寶寶本來輔食吃得少,這個時候斷母乳會讓寶寶抵抗力下降。六個月以上,一歲之內寶寶都是以奶為主,輔食為輔,不能本末倒置。輔食添加個體差異大,建議循序漸進。
總之,媽媽們在當「奶牛」這條路上,不要思想負擔太重,整個哺乳過程應該是溫馨的,如果媽媽們感到不適,那麼需要的不是堅持,而是找到不適的原因,及時糾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4566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