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座山上有一個鷹巢,鷹巢里有4個鷹蛋。
忽然有一天,颳起了一陣大風,一個鷹蛋從巢里掉落出來,滾到山谷里的養雞場,混進了正要孵化的雞蛋里。
一直母雞自告奮勇的照顧了這個比一般雞蛋還要大地蛋,母雞們都不知道這是個鷹蛋。
過了幾天,一隻漂亮的鷹破殼而出,但這隻鷹被當作一隻雞來撫養。很快,鷹也相信自己就是一隻雞。
小鷹很享受雞媽媽和雞同胞的愛撫,但是本性又使它無法安於雞類的生活。
有一天,小鷹在養雞場裡玩耍時,他抬頭看到有一隻矯健的鷹在天空中翱翔,就感嘆道:「啊,我多希望和它一樣在天空中翱翔啊。」
雞群們哄堂大笑說:「你是不可能像鷹一樣飛,因為你只是一隻雞,雞是飛不高的。」
鷹繼續看著天上飛翔的真正的同類,夢想著自己能和它們一同飛翔。
後來,每次當它說想要飛的時候,都被告知它不可能飛起來。鷹也逐漸相信自己飛不起來。
一段時間過後,鷹不再夢想飛翔,它平靜地繼續它作為一隻雞的生活。最後,鷹度過一生,作為一隻雞死去。
這是每個家庭中教育孩子的自我意識問題。

在教育中,有一個詞叫自我意識,小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後,就開始喜歡照鏡子。孩子們會對自己產生興趣,就會覺得裡面那個小孩怎麼和自己長得一樣,他們就開始研究。後來他們就會知道原來那裡面是他們自己。然後,他們開始反覆觀察,慢慢地知道了自己的特徵,頭髮,鼻子,眼睛,嘴唇,牙齒……
他們開始對自己的外貌進行評價。這時候,美醜的概念通過大人的引導,開始進入孩子們的意識之中。
你真黑,你的牙真難看。有的父母是這樣描述孩子的。
你的臉好白啊,你的耳朵好漂亮啊,有的父母是這樣對孩子說的。
於是孩子們開始慢慢地對自己定位: 我是個丑孩子,我是個漂亮孩子……
慢慢地就會發現,被父母認為是漂亮的孩子,臉上都是面帶笑容;被父母描述為丑的孩子,到哪裡都會顯得自卑、抬不起頭,說話細聲細語。
這就叫是孩子的自我意識。父母幫助了孩子建立一個自我認識的印象,也就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
這個評價往往會持續孩子的一生,而且由開始的一個概念,逐漸變成後來真正的事實!
在家庭的教育里,自我意識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有一個好的自我意識,還是壞的自我意識,將會造成他們非常重要的成長基礎。自我意識就是對自己的一個印象。

首先來自於自己的失敗和成功的經驗。父母要幫助孩子積累更多的成功經驗,這些成功的經驗會讓孩子對父母刮目相看。即使是失敗了,父母也要幫助孩子在失敗中看到亮點。例如,孩子沒有能力自己爬上山頂,你不能說:你真不行,別人都爬上去了,你卻不能。這是強調能力,強調失敗。你要把失敗換一個角度對孩子說:今天你雖然沒有爬到山頂,但是你已經努力了,而且我們比上次爬的高了,我們在不斷地進步!
還有一個自我意識是來源於社會,自己從社會其他人的眼光、評價中形成了我們對自己的自我概念。例如說,有很多父母會對自己孩子說,哎呀你穿這件衣服不好看,對於父母只是隨口一說,但是你有體會到孩子的感受嗎?他們會覺得,媽媽一定是嫌棄我長得丑,於是他們就是形成了這樣一個概念:我長得不好看。還有的時候,孩子在做作業上遇到不會的問題,就會問父母,父母就會說,你怎麼這麼笨,這個都不會。對大人來說,可能是無所謂,只是順口一說。但是對於孩子來講,他們就會把父母對他們的評價吸收進去。還自己會瞎想,原來我是一個笨蛋。日積月累,孩子就會從父母的評價中形成對自我評價,並且固定下來。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孩子每天會根據父母對他們的態度來評價自己,形成了他們的自我意識。父母的責任,就是細心的幫助孩子提升他們的自我意識,讓他們堅信,自己是優秀的孩子,是堅強勇敢的孩子。。。。。
教育,有時候是殘忍的,而那個殘忍的兇手,就是父母!
反過來,教育經常也感動人心,而這個製造人生美麗風景的聖手,也是父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4504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