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最反感的10類父母,你們中槍了沒?

生活中,家長的一言一行其實都會對寶寶產生深遠的影響,一些你看似無關緊要的話,或許在無形之中已經根植於寶寶的內心。

你有想過你不經意的言行舉止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嗎?孩子的性格和行為習慣其實是從父母身上「學習」來的。爸媽十大幼稚言行,影響孩子的未來,爸媽們趕緊自我檢查一下吧!

NO.1 老問我奶奶親,還是外婆親啊?

再盡心盡力的保姆,都無法替代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再忙的媽媽都應保證每天與孩子接觸45分鐘到一個小時,此時的媽媽應關掉手機,好好沉浸在孩子為你提供的純真環境里。要知道親子互動不僅使孩子得益,媽媽也是受益者它令你體驗卸下面具、本色示人的快樂。

NO.2 總說我不如隔壁小孩

媽媽都有一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痴心,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擊孩子的習慣,從根本上說是在慢慢毀掉孩子的自信心。4歲以下的孩子,如果總聽 媽媽說自己不如鄰居及同事的某個小孩,心理壓力會增大,會有被拋棄的恐慌。而當孩子漸漸長大,意識到自己再不合媽媽的意,媽媽都無法拋棄自己時,向上的動 力也會消失,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變得疲沓,任何批評都無法觸動他。

NO.3 總說這也不准,那也危險

在為孩子提供過度保護的媽媽眼裡,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護能力,需要父母撐起保護傘亦步亦趨。她不會想到她的言行,給孩子造成世界處處是 陷阱的錯覺,最終將使孩子擁有相當極端的性格,要不性情封閉內向,怯懦無比;要不成為膽大妄為的青少年。因此,與其過度保護,不如規定幾條基本的原則,或 讓孩子懂得自我保護的幾點要訣後,大膽放手,讓孩子在儘可能大的活動範圍內盡心體驗自由。

NO.4 希望我的朋友都是優等生

功利心較強的媽媽都希望孩子能交到榜樣朋友,認為只有交到的朋友強於孩子,孩子才能從朋友處有所獲得。這樣去理解朋友二字未免過於狹窄,想一想你交往的朋友都在學歷或仕途上強於你嗎?一個有意思的朋友,可能是以他的善解人意、他的詼諧風趣打動我們,孩子也一樣。

NO.5 從不蹲下來和我看螞蟻搬家

兒童心目中最無趣的媽媽,就是你喚她來看肥皂泡上的彩虹,或者來看搬家的螞蟻軍團,她瞄一眼,就很淡漠地說:你怎麼老關注這種沒意思的東 西?你的鋼琴彈了沒有?英語磁帶聽了沒有?童心已泯的媽媽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真心獎賞往往,與孩子在一起盡興玩耍,是做媽媽的打開孩子心扉的重要途徑,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一樣,你念對咒語,孩子的心門才會訇然而開。

NO.6 太喜歡看長篇電視肥皂劇

電視迷媽媽總以為自己在家呆的時間夠長,但對孩子而言,她等於人在心不在。因此,專家的建議是:一家人每周至少應設置兩天關電視日,一家 人共同閱讀、交談或遊戲;平日開電視時,最好只開一台電視機,媽媽應選擇電視節目和孩子一起看,也可以帶孩子看馬戲、魔術、音樂類的電視,與孩子交流對電 視節目的看法,從而把看電視的活動演化為親子溝通的平台。

NO.7 絕對不肯吃一點點虧

在我們抱怨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自我中心、越來越不懂得寬忍二字的時候,我們先要檢討自己:作為媽媽,我們給予孩子有容為大的身教了麼?很多 媽媽從小教育孩子要得理不饒人,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很可能是缺乏團隊協作精神的孩子。為何不對孩子間的些微摩擦一笑了之?放手由孩子自己去處理夥伴間的 矛盾,對其未來的人際交往能力,將有莫大的益處。

NO.8 講話不算數

總是打承諾牌的媽媽,其出發點都沒錯,是希望給孩子進步增添一點物質刺激,使之有動力。然而,媽媽為自己的爽約尋找各種理由,卻使承諾帶 來的正面刺激一步步走向消失。假若媽媽總是為自己的爽約尋找客觀理由,那麼,孩子將來也會為自己做不到的事尋找各種藉口,而不從自身尋找原因,從不道歉及 反省自我。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後果?

NO.9 對我朋友比對我還親熱

把最親的媽媽視為自己的專利品,不允許媽媽對別人表現出親密(包括爸爸),是幼童的特有心理,這種霸道的心態,事實上是幼童心理上構築安 全感的一種方式,媽媽不必為此感到過分憂慮。過了2歲到5歲這一階段,從6歲起,隨著兒童交往圈的擴大,及情感寄託的多元化,他會逐漸學會與身邊的人分享媽媽的關懷,他的妒意,也不會如小時那麼激烈了。

NO.10 太胖的媽媽,或者,不修邊幅的媽媽

兒童的認知還未成熟到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所以以貌取人是他們的拿手好戲,兒童普遍希望媽媽有捲曲的長髮、穿裙子,被小夥伴們稱羨,這與對 媽媽的感情無關。所以不妨對孩子的挑剔一笑了之,你也可以多徵詢他的意見:你希望媽媽穿什麼顏色的裙子?如果你按照孩子的意願偶爾改變自己,親子之間的氣 氛會更融洽,孩子反過來也可能按照爸媽的意願,來改變自己的習慣。這不是壞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374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