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兒科專家詳解寶寶不同哭聲的含義

對於小寶寶而言,哭是最直接的溝通方式,但很多新手媽媽很難讀懂寶寶的這種「語言」,面對寶寶長時間的哭鬧,媽媽們既心疼又著急。那麼寶寶總哭鬧是生病了嗎?該怎麼應對?《醫知袋鼠》本期教你讀懂寶寶的哭聲。

寶寶為什麼會哭鬧?

1、表達需求

嬰兒不會說話,當他不舒服或者餓的時候,會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2、緩解刺激和壓力

寶寶對於外界環境中的光線、聲音和其他感官刺激都比較敏感,哭鬧可以幫助寶寶緩解這些刺激和壓力。

3、消耗過剩能量

有時候你會發現寶寶不餓,不困,沒有不舒服也會出現煩躁,而且你無論做什麼也安撫不了他,但是這樣的煩躁階段過去之後,孩子可能變得很精神或者安靜地入睡。這種類型的哭鬧可以幫寶寶消耗過剩的能量,讓他們有一種滿足感。

寶寶不同的哭聲代表不同的含義

1、餓的時候:哭聲一般短、低沉,而且時起時降;

2、生氣的時候:哭聲激烈;

3、疼痛或者難受時:會突然大哭,聲音尖銳,然後一聲長停頓後,加一聲較為平緩的哀嚎;

4、「別理我」:通常與餓時的哭聲很像;

5、幾種不同類型的哭泣疊加:新生兒剛睡醒時常常會覺得餓,於是用哭聲求取食物。假如你沒有迅速回應,孩子飢餓地哭泣可能變成憤怒的嚎啕大哭。

tips:媽媽只要仔細觀察和體會,就可以很快掌握孩子想用哭聲告訴你什麼。隨著嬰兒漸漸長大,他的哭聲會變得更有力和響亮,持續時間也會更久,變化更多,來表達不同的需求和想法。

迅速回應是解決寶寶哭鬧的最佳方法

剛出生幾個月的嬰兒是不會被寵壞的,因此要多關注他,他哭鬧時給予及時回應,能夠更好地減少寶寶哭鬧的時間。

回應嬰兒哭鬧的方法:

1、首先應解決他最迫切的需求。如果他又冷又餓,尿片也濕透了,應先保暖,換尿片後再喂奶。

2、假如寶寶哭聲聽起來有點尖銳或驚恐,可能衣物或其他東西讓他感覺不舒服,如有頭髮纏住了它的手指或腳趾。

3、如果嬰兒不冷、尿片乾爽、肚子不餓,但還是哭個不停,可嘗試下列方法:

(1)用搖椅或把孩子抱在懷裡輕輕來回搖擺,或者抱著他走動,也可以用嬰兒手推車推著他四處走,但切忌大力搖晃嬰兒,以免造成嬰兒失明、大腦損傷甚至死亡。

(2)輕輕撫摸他的頭或拍打他的後背、前胸。

(3)用嬰兒抱毯將他裹起來。

(4)唱歌、跟他講話、放輕柔的音樂或者一些有節奏的聲音和振動。

(5)洗熱水澡(大部分嬰兒喜歡)。

(6)讓嬰兒獨處一會兒,很多寶寶哭一小會後,因為疲勞就會停止。

tips:但如果家長不管做什麼,孩子都無法安靜下來,就可能是生病了,如果肛門溫度超過38度,有可能是感染了病毒,這時應立即就醫。

父母好的情緒可減少寶寶的哭泣

即使很小的嬰兒也會因周圍的緊張氣氛而哭鬧。如果此時你產生煩躁、沮喪、惱怒的情緒,感到慌亂,孩子只會哭的更厲害。

父母管理自己情緒的方法:

(1)學會尋求幫助

如果你感覺自己無法控制局勢,應向家人或朋友求助。這樣可以讓自己喘口氣,又能讓小寶寶接觸新面孔,而可能安靜下來。

(2)不要有過重的心理負擔

寶寶哭鬧給父母造成很大的壓力,其實每個嬰兒都會哭,還常常找不到原因。新生兒每天平均要哭1-4個小時,這是他們適應宮外新世界的一種方式。因此不必因此認為自己不是好父母或者寶寶不喜歡自己。

編者語

沒有一個母親可以保證每次都能哄好哭鬧的孩子,所以不要對自己要求過高,試著用現實可行的辦法解決問題,尋求幫助,好好休息,然後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美好時光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292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