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寶寶大小便是否正常

寶寶出生後的排便很重要,他的大小便是否正常直接說明了寶寶出生後的兩三天有沒有吃好、睡好,每一個寶寶由於飲食的不同引起排便的異常,使家長們非常的擔心,那麼,什麼樣的大小便才算是正常的呢?

寶寶處於新生兒期糞便較多,幾乎每次換下的尿片可能都沾有糞便,這不是腹瀉,而是因為新生兒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不能控制肛門的肌肉所引起的,這時的正常大便是糞質均勻,沒有奶塊,水分不多,不含黏液。如母乳喂養的新生兒發現糞便呈深綠色黏液狀,則表示母乳不足,新生兒處於飢餓狀態,需增加牛奶;牛奶喂養的新生兒如發現糞便呈灰白色,質硬,則表示牛奶過多,或水分過少,需改變牛奶和水的比例,否則將會導致便秘等情況。

小寶寶大便的次數和顏色形狀均與每天的飲食是密切相關的。細心的父母如加以仔細觀察,就能做出基本的判斷。

正常大便

1.小寶寶出生後最初幾天排出的糞便,醫學上稱為胎糞。胎糞的特點是沒有臭味、黏稠、顏色墨綠,一般3天後胎便就排乾淨了。

2.吃母乳的孩子大便是金黃色的,像軟膏一樣,有酸性氣味,但沒有明顯臭味,一般每天排便3~4次。

3.吃牛奶的寶寶大便是淡黃色或土灰色的,像硬膏一樣,略帶臭味,呈中性或鹼性反應,每天大便l~2次。

4.添加輔食後的寶寶大便顏色跟所攝入的食物有關,比如添加了蔬菜泥,那寶寶的大便就會呈現彩色。這時寶寶的大便基本成形,臭味明顯,一般1-2天一次,有時候好幾天不排泄,也不必太過擔心,有可能是寶寶在「攢肚兒」。

異常大便

寶寶的大便如果是綠色的,像稀水或蛋花湯一樣,而且不均勻,有白色小凝塊,每日排便數次,常常是消化不良的反映。如糞便有酸臭味,泡沫很多,可能是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大便中皂塊多或有脂肪顆粒,說明是脂肪消化不良;如大便有明顯腐臭味,可能是蛋白質消化不良;大便鮮紅色或像柏油一樣,提示是消化道出血;大便灰白色則更是危險的信號,即可能是肝炎或膽道阻塞。

正常小便

寶寶小便的次數,量以及顏色與吃奶,喝水和飲食等都有很大關係。但總體來說,寶寶小便除了在剛出生的頭幾天顏色較深而稍顯渾濁外,整個嬰幼兒時期尿液幾乎都是無色透明的。

異常小便

尿液渾濁,尿色發紅或呈深茶色,次數明顯增多,但每次量特別少,寶寶排便時會因疼痛而苦惱,這些都是不正常的小便,應及時就醫。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2910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