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鬧時,爸媽千萬不要做這5件事情!

小寶寶由於還不會用言語說出自己的需求,因此每當感受到肚子餓了、想睡覺或不舒服等狀況時,通常都是藉由「哭」來表達。

嬰兒剛出生的幾個月內,孩子哭鬧的時候,解決的最好辦法是迅速回應。

這麼小的孩子是不會被寵壞的,應該給予足夠的關注。

但是,在應對寶寶哭鬧時,以下這5件事可不能做哦,爸媽們快來看

寶寶哭的原因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形:

生理因素:肚子餓、尿布濕、想睡覺、發燒或其他身體上的不舒服等。

心理因素:想要人抱、感到不安、受到驚嚇或覺得無聊等。

環境問題:當外界環境過熱、太冷、吵雜或對環境改變較敏感等。

每個寶寶在成長中都會有個體性差異,哭的時間與原因也不盡相同。邱振燕醫師說,經研究統計,1個半月大的寶寶在一天中哭的時間最多(3小時左右),而隨著寶寶的成長會漸漸減少哭的表現,或是用其他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

安撫寶寶的方式

假如確認寶寶為非病症的哭鬧不安,並在滿足他的需求之後,依舊一直哭(不知道寶寶是感到不安還是什麼情況),建議照顧者先用不同安撫方法多加嘗試(例如:安撫奶嘴、用玩具吸引寶寶等),進而找出適合寶寶的安撫方式。邱振燕醫師表示,每個寶寶的成長環境、氣質不同,單一種安撫模式不見得適用於每個寶寶。舉例來說,有些寶寶聽到低頻、穩定的聲音(例如:引擎、吹風機的聲音),便安靜下來了;有些人則是載寶寶去兜風,他就沒事了。照顧者在寶寶身邊多觀察,相信一定有方法讓寶寶穩定下來。

當寶寶哭的時候不理他好嗎?

4547799.jpg (550×350)

邱振燕醫師認為,寶寶哭是一種需求或異常症狀表現,倘若忽視他的需求,排除容易忽略寶寶疾病問題,有另一重要原因是會造成寶寶長大後對外界的反應會變得疏離、漠然。有些照顧者會怕養成寶寶一哭就要人抱的壞習慣,才不理會他。針對這種情況,建議當寶寶哭的時候,可改用其他方式(諸如陪他說話、握住他的手等)給予寶寶一種安心、有人陪伴的感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2907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