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沙土是很多孩子都喜歡的一種遊戲,但一些孩子在玩完之後,手背會出現很多小紅疙瘩,而且會撓來撓去。很多家長會誤以為孩子是被蟲子咬了,但其實有可能得了沙土性皮炎。
那麼什麼是沙土性皮炎?該如何進行治療?本期《健健康康成長記》袋鼠麻麻特邀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皮膚科徐海濤醫生,為大家普及:沙土性皮炎的相關知識。
(指導專家:徐海濤,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 醫學碩士,擅長兒童常見皮膚病,疑難皮膚病的診斷、鑑別診斷及治療)
什麼叫沙土性皮炎?
沙土性皮炎,又名摩擦性苔蘚樣疹、兒童丘疹性皮炎、肘膝復發性夏季糠疹,是發生在兒童手背、前臂的丘疹性皮炎。
1、好發人群:好發於2—5歲學齡前兒童,性別差異不大,是兒童皮膚病門診中就診率非常高的一個常見病,且復發率高。
2、好發季節:每年除冬季發病較少外,其餘春夏秋三季均可發病,以春末夏初為主。
3、形成原因:沙土性皮炎的病因尚未明了,一般認為與兒童頻繁的手足部反覆摩擦刺激,反覆接觸水、沙土等有關,也有人認為除機械性刺激外,還可能與日曬、病毒感染有關。
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沙土性皮炎?
1、通過症狀判斷
皮損首發於手背近腕部,然後逐漸向前臂擴散。皮損為皮色或淡紅色、圓形、直徑1-3mm大丘疹,平頂或圓頂,散在分布。嚴重的沙土性皮炎,丘疹可融合呈苔蘚樣,向下肢擴散、泛發全身,瘙癢劇烈、病程長。
2、與手足口病的區別
雖然沙土性皮炎和手足口病都會在手部出現皮疹,但兩者卻也有著本質的區別。
1)皮疹生長部位
沙土性皮炎:一般在手背、腕部、前臂或膝部等處;
手足口病:除了手上、腳上之外,還會在口腔內頰部、舌、口唇內側等處出現;
2)傳染性
沙土性皮炎:沒有傳染性;
手足口病:有傳染性,主要通過人群間的密切接觸進行傳播;
3)病程
沙土性皮炎:病程較長,一般情況下2個月才能痊癒;
手足口病:通常7天左右就可痊癒;
4)有無癢感
沙土性皮炎:有癢感,由於反覆搔抓,皮膚會增厚、粗糙、脫屑。
手足口病:無明顯瘙癢感,但口腔皰疹潰破後,孩子會因疼痛出現哭鬧、拒奶。
徐海濤醫生表示,一旦發現孩子出現沙土性皮炎的症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正規治療,以免皮疹泛發。
沙土性皮炎常用療法
1、內用藥
1)有瘙癢症狀的患兒:可應用抗組胺藥,如氯雷他定糖漿、西替利嗪滴劑、撲爾敏等。注意: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2)有病毒感染症狀或體徵:可酌情應用中藥抗病毒製劑。
3)皮疹泛發、瘙癢明顯時:可在醫生指導下短期口服或靜滴糖皮質激素。
2、外用藥
根據皮疹形態、嚴重程度酌情使用糖皮質激素乳膏、爐甘石洗劑、中藥洗劑,如川百止癢洗劑等。
3、物理治療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還可以給寶寶加用物理治療,這可以明顯縮短病程。常用的物理治療方法有負氧離子噴霧、UVA局部照射、氦氖雷射照射等。
Tips:用藥後皮膚會發紅、連成片,但會逐漸變成暗紅色,變得扁平,直至消退,痊癒後不會留瘢痕。此外,用藥期間,不要用肥皂和熱水燙洗患處。
徐海濤醫生表示:
想寶寶遠離沙土性皮炎,就要針對相關病因進行預防,如避免頻繁接觸沙土、水,尤其是含有洗凈劑的水;袖口、鞋口應柔軟、寬鬆,減少摩擦;增強免疫功能,減少或避免病毒感染機會。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