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嬰兒一吃奶就排便,到底怎麼回事?

新生兒每天大便次數一般為2—5次,母乳喂養的比喝配方奶的大便次數還要多些。如果你的寶寶只是偶爾在吃奶後大便,還屬正常,因為寶寶的腸道神經發育不完善,吃奶時的吸吮動作和吸進的奶液,都可能令腸道蠕動加強、加快,結果就是「吃完就拉」。但如果每次吃奶後或吃奶當時就拉,而且大便形態不正常,則要分析原因了。

寶寶腸胃蠕動比大人快得多。成人由口吃進的食物在腸胃內約停留12~24小時才會變成大便排出,但是在嬰幼兒這個時間會縮短至6~12小時,食物很快就會變成大便被排出體外。多數母乳喂養的寶寶一天要排便好幾次,有些寶寶每次吃完奶後都要排便,與其吃奶的次數相當。

這是因為寶寶胃裡裝滿食物以後,對腸道從上至下產生了刺激。這種反應叫做胃腸道反射。在寶寶最初的幾個月里,這種胃腸道反射往往是最活躍的。

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大便呈金黃色、稀糊狀;完全用配方奶粉喂養的,則大便淡黃,常常較干且成形;混合喂養者大便性狀介於兩者之間。如發現寶寶大便不正常,建議媽媽首先調整飲食,以清淡為主,月子期的母親要避免高脂肪的下奶湯;其次,避免寶寶的小肚子著涼;再次,對於濕疹寶寶,媽媽最好不要吃魚蝦等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

其實,只要寶寶大便形態正常,大便的次數不是過多,而且體重、身高發育正常,多數就沒問題。

更多、更全面的的育兒心經、親子知識、父母課堂等資訊!關注「愛寶寶育兒親子教育」,讓您在寶寶的成長過程中,少走一點彎路!,微信號:aibaobao1982(公眾號搜索「aibaobao1982」長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2610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