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期療育的黃金時間是在3歲前開始成效最好
Photo/mamasup.me , 責編/Judy
筱薇的孩子都滿三歲了,如今卻發音卻還是很不清楚,有人安慰她說大雞慢啼,別擔心,遲早都會的。但是,看見朋友們的孩子都比自己的孩子小,一一的學會講話,還說得非常流利,自己內心不免擔憂起來…為什麼家裡的小寶貝都還不會說話呢?會不會是發展遲緩?
「發展遲緩」是什麼?
學齡前的幼兒,身體成長快速,他們的神經、智能發展中,會表現在認知、語言、動作、社會適應行為或情緒等各方面,形成一定的發展過程,比如:什麼時候會爬、會走、會對媽媽微笑、會開口叫「爸爸」、會開始怕陌生人、喜歡玩躲貓貓或辦家家酒等…。如果有某些發展步驟,沒有跟上一般正常發展的兒童,稱為「發展遲緩」。
兒童早期療育愈早開始成效愈好
過去家長多數存有「大雞慢啼」的觀念,以為孩子慢慢就會趕上。但現在認為,年幼的孩子神經系統可塑性較大,因此有發展遲緩現象的兒童,應當接受早期療育,其黃金時間是在3歲之前,介入成效較好。
如果不能提早給予這些嬰幼兒協助,可能影響其後續的神經智能發展,因此早期療育就像疾病治療一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較容易出現發展遲緩的高風險群
如果寶寶是早產兒、出生低體重、有先天性異常、腦部疾病或受傷、母親懷孕期間曾接觸過菸酒藥品,或家族近親有視聽覺障礙、智能不足、精神異常等,較容易發展遲緩,家長應特別留意觀察。
造成兒童發展遲緩的原因很多,專業團隊在評估時,會給予仔細的評量。孩子如有疑似發展遲緩的症狀,家長可隨時帶孩子就醫,以儘速確診及轉介早期療育。
發現孩子的發展問題
家長平日應多加觀察寶寶的發展步驟,同時定期帶孩子接受健康檢查。 家長應定期觀察並填寫兒童健康手冊中;各年齡層之「家長記錄事項」,及寶寶成長的發展步驟,並在每次健檢時,提供寶寶生長狀態給醫師作參考。 家長可依寶寶的實足月(年)齡,自行對照各年齡層的發展重點。
寶貝來小叮嚀
若有疑似發展問題,可就近詢問婦幼館或兒福館,也可詢求小兒專科、家醫科醫師,協助適當的轉介。 可撥打各縣市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聯絡電話,可參考兒童健康手冊第112頁,或各大醫院的兒童神經科、兒童心智科或復健科,尋求專業諮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2310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