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發熱是小兒生病的常見症狀,怎麼給孩子退燒?什麼情況下使用抗生素?什麼時候需要去醫院?醫生爸爸/媽媽給你答案。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任醫師張曉東發的微博:
「小兒1歲在英國高燒40℃,急忙抱到醫院看病,醫生埋怨我給孩子穿太多。這醫生不知從哪裡搬來一台電風扇,對著我已經按醫囑幾乎脫光的兒子開到固定檔就吹,我急忙挺身而出護住兒子,體溫倒是很快退下來,醫生說回家吧,到藥店買些退燒藥。兒科醫生們,你們哪個敢試試這方法?」
明星馬伊琍在評論中現身說法:
「醫生告訴我,孩子發燒且手腳冰涼,就說明體溫還將繼續升高,此時越捂越危險,容易將高溫集中至頭部引起抽搐,必須迅速脫衣散熱來物理降溫。某次在香港,半夜女兒發燒,買不到退燒藥,就脫光孩子衣服裸露四肢後背,只在腹部蓋毯子,清晨額頭出汗完全退燒,此法屢試不爽。」
這些方法,醫生們認可嗎?醫生的孩子如果生病了,他們怎麼用藥?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唐蘭芳說,女兒一直到小學的時候,才因為化膿性腮腺炎第一次輸液。此前,她感冒、發燒,都不吃藥。
用電風扇吹髮燒的孩子,一般不推薦。通常的做法是:把孩子的衣服解開,讓她坐在通風的地方;在家裡洗溫水澡,用冷毛巾或冰貼貼在額頭上。因為小孩子發燒時,容易出現抽筋,所以,物理降溫最重要。
3個月以內的孩子,體溫調節比較弱,一般給他們物理降溫,不建議服用退燒藥。3個月以上的孩子發燒,如果手腳冰涼,顫抖,但身上比較熱,可適當散熱。
浙江省立同德醫院兒科主任陳明明說,女兒小時候感冒,一般40℃以下,我都不給用退燒藥,只是給予物理降溫。因為發燒是一種自身保護性的症狀,當體溫達到39℃時,很多病毒細菌,都不能存活了。
其實,小孩子發燒有個周期,一般3~5天,如果孩子精神還好,胃口還行,就不用著急。我經常碰到有家長,一天上醫院3~4次,問為什麼不退燒,是不是用藥的問題、要不要加藥什麼的,非常急。這其實沒必要。
現在家長帶孩子看病,有幾個誤區:
一種,一有症狀就帶孩子上醫院,要求開藥;或者自己到藥房買藥,但用藥卻不合理,對藥物副作用也了解得比較少。這對孩子很不好。
還有一種,有些家長,孩子一發熱就用退燒藥、抗生素,甚至要求輸液。同樣很不好。兒童用藥,強調安全性、有效性,安全是最要緊的。
小孩子很多藥其實不能用:
成人可以使用的某些抗生素如氨基糖甙類(慶大黴素),可能損傷聽力;
四環素,影響兒童牙齒髮育;
喹諾酮類(環丙沙星),可能引起小兒軟骨發育障礙;
氯黴素,可引起灰嬰綜合徵、粒細胞減少症。
這些抗生素都不作為兒童的常規用藥。
有幾個標準,家長請記住
最簡單的辦法是:當孩子體溫低於38.5℃時,只要不是精神萎靡不振,不要急於吃退燒藥,更不要亂用抗生素。
因為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抗生素是無效的。只有在經過血常規化驗確認是細菌感染之後,使用抗生素才有效。如果確定孩子是細菌感染要用抗生素,不要吃吃停停,不然會造成細菌耐藥,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請家長參考這個「標準」:
3天燒不退,或者體溫在38℃左右精神卻很差,就需要上醫院。因為家長不是專業的醫生,無法區別孩子是否有其他疾病。
此外,對於早產兒、先天性免疫功能異常的孩子,醫生也建議早點去醫院。
提供最豐富,最全面的育兒、親子、早教、懷孕知識等資訊,伴您和小寶寶一起健康快樂成長!關注「寶寶育兒親子課堂」,公眾號搜索「yuerqinzi888」(長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2173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