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一歲零四個月了,還是經常吃手。今天我帶他去小區幼兒遊樂場玩,別的孩子都在玩滑梯什麼的,我寶寶站在那裡只管吃手。我看著覺得有點煩, 就把他的手拿出來,反覆拿了幾次,寶寶大哭。
淡定!「吃手」也不一定是壞事
其實,糾結不已的媽咪們大可不必如此焦慮,寶寶愛吃手其實並不一定是壞事。「吃手」標誌著寶寶的心理發育進入到一個新階段——手指功能的分化和 初期的手眼協調階段,是智力發展的一種信號。新生兒期大腦尚未發育成熟,還不能指揮自己的小手。生後2~3個月隨著大腦的發育,寶寶開始出現了手的動作,「手」在寶寶眼裡其實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玩具。把手指放在嘴裡在大人看來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可對寶寶來說,則表示他的運動肌群與肌肉控制能力相互配合取得了巨大成就。這需要有四種反射行為的 協調才能完成的:將手臂彎屈成小圓弧形、放鬆運動肌群伸出指頭、搜尋並將手伸至小嘴裡、開始吸吮。這對於寶寶而言是完成了一種非常了不起的「進步」,家長 不應該為寶寶愛吃手而糾結,反而應該感到高興。
對於愛吃手的寶寶,該怎樣引導?
3~4個月的寶寶:家長可拿著寶寶的小手去觸摸眼前色彩鮮艷、帶著響兒懸掛的玩具,慢慢地寶寶會主動去夠摸。
5~6個月的寶寶:家長可抱寶寶在桌前,鼓勵寶寶主動伸手夠取桌上的玩具,當寶寶小手夠取技能大了,會以更大興趣去觸摸,探索和認識周圍各種新奇的物體和玩具。這樣,寶寶小手忙起來就顧不上吃手了。
1歲以上的寶寶:如果1歲以上的寶寶還對「吃手」情有獨鐘的話,家長就一定要重視了。主動尋找原因,會不會是因為和寶寶的關係出現了不夠「融 洽」的一面,還是因為對寶寶的限制過多,要求有些嚴格而導致寶寶不夠開心。有關調查發現,缺少父母關愛和心靈上慰藉的幼兒易養成吮手習慣。這時,吃手能夠 使寶寶感到安慰,釋放緊張和沮喪情緒。
孩子吃手可以滿足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需要。在心理學意義上,吮吸手指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使孩子獲得快感。同時,吃手還可以鍛鍊寶寶的雙手的協調能力,使寶寶更聰明。吃手時媽媽可以不必去干擾,只要把寶寶的袖子疊起來,防止口水弄濕衣袖,常洗手,防止細菌入侵,就讓寶寶盡情地吃手吧。不過,有時吃手,也可能是寶寶肚子餓的一個表示,媽媽可以觀察一下,如是餓了就喂奶吧。
對寶寶吃手行為,家長應理解和寬容,不可強行干涉,見到較大的寶寶「吃手」也不要反覆念叨「怎麼又吃手了」。這樣不僅不能奏效,反而會強化這一行為,甚至影響寶寶未來情緒和心理的正常發展。
提供最豐富,最全面的育兒、親子、早教、懷孕知識等資訊,伴您和小寶寶一起健康快樂成長!關注「跟我學做好媽媽」,公眾號搜索「mamagenwoxue」(長按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2003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