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日常口腔護理99%的父母都會忽略

新生寶寶沒有牙齒,並不意味著寶寶不需要進行口腔護理。那如何為寶寶進行科學健康的口腔護理呢?小編來支招~

新生兒口腔日常護理四部曲:

一、喂奶後及時清潔

喂奶後再喂些白開水,沖洗或沖淡附著於口腔黏膜上的食物,以降低口腔發生病毒感染的幾率。

二、勤喂溫開水

孩子無論是母乳喂養的還是人工喂養的,在給孩子喂奶後,或喂奶過程中,均應養成有規律的飲水習慣。勤喂溫開水,這樣不僅可去除口內的奶渣,避免因口腔中細菌的發酵產生異味,也有利於體內循環,防止便秘的發生。

三、保持衛生

母乳的媽媽要嚴格保持乳 頭的衛生,喂奶粉的也要保證奶具的衛生。

對於母乳喂養的寶寶來說,在喂哺前應用肥皂清洗雙手和乳 頭,擦拭乳 頭的毛巾也應消毒後再使用。人工喂養的寶寶,奶瓶及滴管均應清洗乾淨並高溫消毒後才能給寶寶使用。測奶液溫度時,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細菌傳播。

四、不要讓寶寶含著奶嘴入睡

寶寶含空奶嘴入睡,會限制寶寶口腔內正常的唾液分泌,還會對寶寶日後牙齒的生長造成影響。

新生兒口腔日常護理兩禁忌:

一、禁挑「馬牙」

切記不要採用不潔的針去挑刺「馬牙」,否則會引起口腔感染,甚至並發新生兒敗血症、化膿性腦膜炎等嚴重全身疾病,威脅新生兒健康和生命。

二、禁擦拭口腔

由於新生兒口腔黏膜柔嫩,如果用不潔之物擦拭口腔,易引起口腔黏膜上皮及黏液腺增生。

傷害寶寶口腔黏膜的兩種錯誤:

一、不當處理「口腔上皮珠」

口腔上皮珠不會讓寶寶有不舒服的感覺,正常情況下,在寶寶出生2~3周內,上皮珠都可以自然消退。

二、沖奶粉水溫過高

人工喂養的寶寶每天要吃溫水沖調的奶粉,如果水溫過高,會造成寶寶口腔黏膜燙傷,不僅給寶寶帶來很大痛苦,直接影響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寶寶吃奶,導致營養攝入不足。

寶寶牙齒護理誤區:

一、吃糖後馬上刷牙

馬上刷牙會損傷牙釉質。應該先漱口,半小時後再刷牙。

二、乳牙會掉不用管

兒童通常6歲左右開始換牙,乳牙該掉不掉是「乳牙滯留」,會影響恆牙萌出。

三、兒童牙刷越軟越好

太軟的牙刷讓孩子難以掌握刷牙力度,輕了起不到清潔作用,重了會損傷牙齦。正確選擇應是刷毛硬度中等但較細,有利於深入牙縫清潔。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2000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