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來了,可愛的小生命。從此塵埃落定,春暖花開……」
汪峰的3女兒出生了,他終於上了頭條(●′▽`●)我們的《史上最全輔食添加建議》(完整篇)也終於出現啦!大家一起來學習哈^ ^
10秒讀全文➜➜➜
一、 為什麼要添加輔食
二、 輔食添加的時間
三、 添加輔食四大原則
四、 第一輔食吃什麼
五、 各類輔食添加比例
六、 添加輔食的禁忌
七、 如何讓寶寶愉快進食
八、 常見輔食的製作方法
九、 輔食添加的注意事項
上篇:何時吃?
世衛組織建議,在生命最初6個月進行純母乳喂養。6個月時,應當納入諸如糊狀水果和蔬菜等固體食物,對母乳喂養加以補充。6-8個月大時,從每天2-3次開始,在9-11個月期間逐漸增至每天3-4次,在12-24個月大時根據需要提供每天1-2次的輔助營養食品。
一. 為什麼要添加輔食
1.補充乳類營養不足
輔食即輔助食品,指除乳類以外的其他類食品,如嬰兒米粉、水果、蔬菜及肉類等食物。嬰兒出生後第一年生長發育迅速,育需要較多的鐵,而嬰兒從母體內帶來的鐵儲備在出生後3~4個月耗盡,及時添加輔食可補充乳類營養素的不足,確保寶寶健康成長。
2.鍛煉咀嚼和消化能力
嬰兒在出生第一年各方面生長發育很快,及時添加輔食,還可以鍛煉嬰兒咀嚼吞嚥食物和胃腸道消化的能力,為斷奶作準備。
二. 輔食添加的時間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嬰兒應當在生命最初的六個月內接受純母乳喂養以實現最佳的成長、發育和健康。此後,為滿足其不斷發展的營養需求,嬰兒應當在接受母乳喂養的同時攝入營養充足、安全的補充食物直到2歲或以上。除自身患有疾病之外,自嬰兒出生開始的純母乳喂養是可能的,而無限的純母乳喂養可以使母乳豐盛。
小貼士
「純母乳喂養」的定義是在嬰兒生命最初的6個月內不餵給除母乳之外的任何食物或飲料,甚至不餵水,但嬰兒能夠攝入口服補液鹽、滴液和糖漿(維生素、礦物質和藥物)。
「主要母乳喂養」指嬰兒的主要營養來源為母乳(包括由乳母分泌的母乳作為主要營養來源)。但嬰兒也會攝入其他液體(水或水基飲料、果汁)、醫生用液體及口服補液鹽、滴液或糖漿(維生素、礦物質及藥物)。
研究發現,母乳喂養滿4-6個月間為小兒輔食添加的最佳時間,早產兒輔食添加時間應該為矯正年齡滿4-6個月。但相比寶寶的月齡,更需要關注寶寶是否開始對大人的食物感興趣了。如大人在吃飯時,寶寶是否開始表現出眼神呆滯、吞口水等動作,甚至還會來抓勺子,搶筷子等,這都是添加輔食的好時機,及時添加輔食也利於培養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
總結:理論上輔食添加是4個月以上,但具體需要根據自己寶貝的情況決定,大部分的寶寶是在6個月時才正式添加。
三. 添加輔食四原則
1. 由一種到多種
每次只添加一種新食物,每種食物要連續多嘗試幾天,待完全適應之後再添加另一種,以便判斷該種食物是否被寶寶接受、是否會導致寶寶過敏(如嘔吐、腹瀉、出疹子、拒食等)。
2.由稀到稠
從質地細膩的輔食開始添加。剛開始寶寶還沒有長出牙齒,因此流質或泥糊狀食品更適合寶寶消化吸收(如米粉、菜泥等),逐漸過渡到半固體(果泥、蛋黃泥等)、固體食物(如肉泥、肝泥、軟飯、爛麵條等)。應根據寶寶的生長發育特點不斷改變輔食質地稠度,以適應寶寶胃腸道和咀嚼能力的發展。
3.由少到多
一開始只餵寶寶少量新食物,從指尖那麼大到半勺、一勺,再到一大勺,待寶寶接受後再慢慢增加分量。記住,你的最初目的是讓寶寶接觸新味道,而不是要填報他。
4.由細到粗
開始添加輔食時,為了防止寶寶吞嚥、消化困難應選擇顆粒細膩的輔食。隨著寶寶咀嚼能力的完善,可以逐漸增加食物中的顆粒。
中篇:吃什麼?
四. 第一輔食吃什麼
首選:嬰兒鐵強化米粉。
1. 為寶寶度身定製,營養更均衡
嬰兒鐵強化米粉和配方奶粉一樣是專為嬰幼兒設計的均衡營養食品。與單一的蛋黃、蔬菜泥、米粥等食物相比,其營養價值遠遠勝出,能更好的滿足嬰幼兒生長需求。它以米為基礎,額外添加了嬰幼兒生長所需的多種營養,包括足夠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DHA、纖維素和微量元素等,還有一定量的鈣及維生素D,特別強化了鐵。有些品牌還添加了益生元或益生菌,有助寶寶腸道健康。
2. 容易消化吸收,降低過敏風險
嬰幼兒的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更容易對攝入的異體蛋白(來自於本體之外的蛋白質成分)發生過敏。
3. 口感好,易調製
嬰兒營養米粉還容易調製,可按照需要調成均勻糊狀,調製量任意選擇,且味道接近母乳或者配方粉,更容易被嬰兒接受。還可按照嬰兒輔食接受程度逐加入菜泥、蛋黃泥、肉泥等混合食用。
五. 各類輔食添加比例
沒有絕對的標準,寶寶的反應才是應該關注的。
對於6-12個月的嬰兒來說,乳類仍然是他的主食,每日乳類總量需達到600-800毫升。在滿足充足母乳或配方奶的基礎上,添加輔食的參考量:穀類40-110克,蔬菜25-50克,水果25-50克,蛋黃15克或雞蛋50克,魚/禽/畜肉25- 40克。
六. 添加輔食的禁忌
1. 鹽
寶寶滿1周歲前,所有食物都不應該額外添加任何形式的鹽(包括鹽、海鹽、兒童醬油等)。嬰兒對鹽具有高度敏感性,絕對不要用筷子尖沾成人吃的飯菜給寶寶嘗。過早在寶寶食物中加鹽會使鈉離子攝入過多,增加今後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過多的鹽還會影響寶寶今後的飲食習慣,對寶寶尚不成熟的腎臟造成負擔。
2. 糖
寶寶的食物中不要加糖,早期加糖會增加寶寶齲齒風險。媽媽應該學會利用天然蔬菜、水果中的自然甜味令寶寶愛上輔食。
3. 蜂蜜
蜂蜜內有含激素,對嬰幼兒生長不利。此外,蜂蜜可能含有肉毒桿菌毒素,嬰兒胃腸功能較弱,肝臟解毒功能差,尤其是小於6個月的嬰兒,肉毒桿菌容易在腸道中繁殖並產生毒素,從而引起中毒。所以不建議給1周歲以內的嬰兒食用蜂蜜及蜂蜜水。
4. 堅果
堅果類一直被認為是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之一。在英國,要求5歲以後再增加。此外,堅果還容易在進食過程中卡著寶寶引發危險。
5. 海鮮
一歲以內盡量不要給寶寶吃海鮮,海鮮容易引起過敏,如果沒有完全煮熟還可以造成食物中毒。
6. 果汁和菜水
果汁太甜盡量不要給孩子喝,經常喝果汁容易造成寶寶拒絕喝白水,不利於牙齒保護。即使大人想要給孩子喝,也至少應該稀釋一倍以上,且每天飲用量不能超過100ml。
煮菜水中並沒有什麼營養,除了色素外還可能含有化肥、農藥,甚至重金屬,這些都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菜泥和果泥是更健康的選擇。
7. 成人食物
千萬不要過早給寶寶添加成人食物,哪怕是湯水都不行,以免出現消化不良影響營養吸收。3歲幼兒才能完全接受成人食物。
✖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小麥、麩質、堅果、花生、種子、肝、魚、貝類、發酵食物。
✔99.9%的寶寶都喜歡的早期安全食品:米粉、蘋果、梨、香蕉、木瓜、鄂梨、西蘭花、胡蘿蔔、紅薯、土豆和南瓜。
下篇:怎麼吃?
七. 如何讓寶寶愉快進食
爸爸媽媽們都很重視寶寶從輔食中攝取的營養素,卻容易忽視寶寶在進食過程中的心情。飲食過程不僅是營養素的提供,同時也是飲食行為的訓練過程。
剛開始時,有些寶寶不適應新食物的味道或是小勺的餵食方式,可能會選擇拒絕不吃,媽媽們千萬不要著急,要耐心誘導,給寶寶一段適應的時間,選擇在寶寶心情愉快和清醒的時候添加輔食。有些寶寶在接受一種新食物時可能最多要餵到第15次時才適應。千萬不可強迫寶寶進食,否則會使寶寶產生受挫敗感,給日後的生活帶來負面影響哦。
總結:輔食添加要循序漸進,保持耐心和細緻。
八. 常見輔食的製作方法
1. 蔬菜泥
☻ 根莖類:土豆、胡蘿蔔、紅薯、南瓜等,蒸熟後去皮,製成泥糊狀。
☻ 綠葉菜:洗淨後整顆在沸水裡焯數秒,取出後剁碎後攪碎製成菜泥,這樣處理後,化肥、農藥等殘留物可以降到最低。綠葉菜不要做得太熟,也不要剁碎後焯水,會使維生素大量流失。
☻ 胡蘿蔔:洗淨切塊後用少許油爆炒幾秒後,再放入蒸鍋內蒸熟,取出製成胡蘿蔔泥。或加入少許橄欖油餵養;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將胡蘿蔔切塊和肉一起燉煮後餵養。
2. 果泥
蘋果、香蕉等水果可以直接刮食。1歲內建議選擇味道不太甜、不太酸的水果,避免口味過重。注意煮爛的肉泥比攪拌機攪碎的肉泥容易吸收。
3. 肉泥
選擇較瘦部位,去除筋膜、肥肉、皮等部位後,切碎蒸熟後再攪成泥。
九. 輔食添加的注意事項
1. 最早的輔食種類應該是嬰兒鐵強化米粉;輔食的數量要逐漸增多;餵養次數為每天兩次;輔食餵養時間為餵奶前,餵養輔食之後再喝奶,吃飽為止。最好在大人吃飯後或吃飯同時進行,提高寶寶進食興趣;輔食添加後觀察嬰兒是否出現消化不良、過敏等問題。
2. 寶寶生長發育主要依賴的還是宏量營養素,包括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其中碳水化合物(強化米粉、稠粥、麵條)最易吸收利用。因此每次進食必須以碳水化合物為主,比例過半。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不是能量物質,不能提供寶寶生長發育所需的能量。因此如果家長認為蔬菜水果好,一味地增加菜泥果泥,而減少米粉的攝入量,容易導致寶寶能量不足,出現生長緩慢的現象。
3. 很多人認為輔食中應該加鹽,孩子缺鹽會「沒勁」。其實小寶寶並不需要鹽,也不知道「咸」為何物,所以不要著急加鹽。鹽是「氯化鈉」,而非「鈉」,氯化鈉有鹹味,而鈉沒有鹹味。在母乳和配方奶中,都含有足夠的鈉。
4. 嬰兒第一輔食不再是雞蛋黃。雞蛋黃中除了含鐵外,還含有一些大分子蛋白質,會導致孩子吸收消化上出現問題,比如便秘等。再者,蛋黃的味道平平,形狀乾澀,容易引起孩子反感。與蛋黃相比,營養更均衡的鐵強化米粉才是第一輔食的最佳選擇。
5. 開始吃加輔食後食物後,寶寶的便便會比之前更有形,且呈現不同顏色,還會伴有更強烈的氣味。便便裡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殘渣,這些都是正常現象。但如果食物殘渣過多,提示所添加的輔食質地過粗大,寶寶的腸道和消化功能還不能完全適應,需要媽媽及時調整。
(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1567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