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們,從不到1歲的小寶寶起,就已經無師自通地get了玩電子產品的神技能,甚至成了很多家長聊天時的逗樂話題。袋鼠麻麻提醒,別光顧著感慨現在孩子越來越聰明,你可知道,6歲前可是寶寶視力發育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如果不注意保護,會對寶寶的視力造成很大傷害。
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今天袋鼠麻麻就跟大家聊聊:關於孩子視力的那些事兒。
6歲前是視力發育關鍵期
先來普及一下關於視力表的基本常識:
通常正常成人的裸眼視力是1.0,也可以說是5.0。因為目前在國內常用的有兩種視力表:小數記錄法和五分記錄法。
人類並不是從一出生就有1.0的視力。寶寶剛出生時是遠視眼,能看見視力範圍40厘米內的物體輪廓,並不能分辨看到的是什麼。隨著慢慢長大,在外界的刺激下,眼部功能逐漸完善,這才慢慢達到我們成人的正常視力水平。
寶寶視力發育的過程:
新生兒:已經有了光覺,如果你用手電光突然照新生兒的眼睛,他會皺眉、閉眼。如果在睡眠狀態,光刺激可使他扭動身體,甚至覺醒;
4~8周:如果有物體突然出現寶寶的眼前,他會閉目躲避,這在醫學上叫做」瞬目反射「;
2~3個月:此時寶寶已有注視能力,眼睛可追隨移動的目標而移動;
4~6個月:可識別物體的形狀、顏色、認識母親;
7~8個月:能辨別物體的遠近和空間,喜歡尋找那些突然不見的玩具;
9~10個月:視線能隨移動的物體上下左右地移動,能追隨落下的物體,尋找掉下的玩具,並能辨別物體大小、形狀及移動的速度,能看到小物體;
11~12個月:開始出現視深度感覺,實際上這是一種立體知覺;
1歲~1歲半:隨著眼前一個目標由遠而近,雙眼可隨之向中間旋轉;
2~5歲:能判斷出物體大小、上下、內外、前後、遠近等空間概念,此時雙眼視覺發育最為旺盛;
6歲:六七歲時進入成人的視覺,形成正視眼,也就是說寶寶也不遠視,也不近視。
因此,我們說6歲前是嬰幼兒視力發育的關鍵期。在此階段,任何不良因素都會影響到兒童的視覺發育,使其發育滯後而導致弱視、近視等情況的出現,對其今後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
此外,此時期也是一些兒童眼科疾病的最佳治療時期,所以,家長在平時要注意保護寶寶的視力,一旦發現異常,應儘快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如何判斷寶寶視力發育是否正常?
1、2歲以內的孩子
這個時期的孩子,他們不懂表達,而且也不能很好地配合檢查,因此,家長可以通過在平時仔細觀察孩子的行為來判斷他的視力是否正常。
那麼如何通過客觀觀察法來判斷孩子的視力是否正常呢?你可以牢記這個口訣:
一月怕來二月動(怕指怕光,動指隨大人的活動轉動眼球);四月摸看帶色物;六月近物能抓住;八月存在跟隨目(大人手指到哪,寶寶眼光看到哪,並固視不動);1歲準確指鼻孔;2歲走路避開物。
如果寶寶能在對應的月齡完成相應的動作,那說明寶寶的視力存在問題的可能性較小。反之,如果寶寶的舉止行為比同齡孩子動作緩慢、準確度低,顯得有些笨手笨腳,那說明視力發育不正常。
2、3歲以上的孩子
(1)兒童視力家庭自測
一般的孩子,尤其是上幼兒園的孩子,到了3歲的時候,經過簡單的視力教認,多數都會認視力表,家長可以自己購買一張視力表掛在牆上,教小孩識別。
具體操作方法:
開始時,可以讓寶寶站的離視力表近一些,等到他願意配合了,可讓他站在3米遠的地方進行測試。檢查時,一定要寶寶遮眼檢查,不可以讓孩子雙眼同時看,防止單眼弱視被遺漏。
經過幾次反覆檢查以後,如果發現孩子的視力低於0.8,就需要帶孩子去醫院做進一步的確診。
(2)找異常行為法
這種方法需要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孩子的不正常用眼行為。
具體的方法:
1)將比較醒目的物體放在孩子眼前,觀察他是否能及時的發現;
2)注意他看電視的時候是否喜歡湊得很近,或者喜歡眯著眼看東西;
3)觀察孩子看東西時有沒有異常的頭位,比如是否喜歡抬頭、低頭看。
如果孩子有上述異常行為,則說明孩子視力存在一定的問題。
(3)遮蓋法
對於不願意配合檢查視力的孩子,通過遮蓋法可大致了解孩子的視力情況。
具體操作方法:
你可以用絲巾等物體遮蓋孩子的一隻眼睛,讓孩子用另外的一隻眼睛去看物體,孩子表現很平靜,則說明有視力。
如果用遮蓋物遮蓋另一隻眼睛時,孩子變得煩躁不安,或者撕抓遮蓋物,那就說明未遮蓋的眼睛視力有問題,應儘早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家長如何做才能讓寶寶有好視力?
1、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
家長在平時要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做到葷素搭配,讓寶寶養成不挑食、偏食的習慣。
如果寶寶偏食的話,家長就應該注意給寶寶補充一些含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的食物,以促進寶寶眼睛能更好的發育。那麼哪些食物含有這類維生素比較高呢?
維生素A含量較高的食物:胡蘿蔔、番茄、茄子、南瓜等;
維生素B1含量較高的食物:糙米、麵粉、各種豆類等;
維生素B2含量較高的食物:動物肝臟、蛋黃等;
2、注意寶寶的用眼衛生
要給寶寶準備專用的臉盆和毛巾,不要隨意用他人的毛巾或手帕來擦寶寶的眼睛。每次給寶寶洗臉時,最好先洗眼睛。當眼睛有分泌物時,媽媽可以用消毒棉簽為寶寶擦拭眼睛。
此外,要給寶寶勤洗手,以免通過揉眼等動作把手部的細菌帶入眼內,引起感染。
3、定期帶寶寶做視力篩查
家長應定期帶孩子做眼部檢查。一般情況下,
1歲以內:每年需做5次眼睛檢查。
1至3歲:應每半年做1次檢查。
3歲以上:應每年做1次檢查。
這樣的檢查頻率可以及早發現幼兒眼疾和視力問題。
4、孩子睡覺時要關燈
醫學研究表明,寶寶睡覺時不關燈會增加他患近視眼的可能性。國外醫學研究人員在對479名2-16歲的近視患者進行研究後認為,睡在燈光下的兩歲以下的嬰兒與睡在黑暗中的嬰兒相比,近視發病率要高出四倍,睡在黑暗中的孩子患近視的只占10%;夜間睡在照明燈光下的患近視的占34%,睡在室內較強燈光下的孩子,患近視的占55%。因此,在寶寶睡覺時最好不要開燈。
5、防止眼外傷的發生
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爸媽不要拿任何帶有銳角的玩具給他玩。寶寶長到1歲後,他會走、會跑了,這時候更要小心預防眼外傷。千萬不要給寶寶拿刀、剪、針、錐、弓箭、鉛筆、筷子等尖銳物體,以免寶寶走路不而摔倒,讓銳器刺傷眼球。
6、不要讓孩子過早接觸電子產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小寶寶過早地」用「上了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但長時間近距離地用眼,再加上電子螢幕的色彩鮮艷,會導致寶寶視力下降甚至近視眼的發生。因此,奉勸各位家長,做好監督,同時以身作則,不要讓寶寶過早、長時間地使用電子產品。
如果確實需要使用電子產品,一定要勞逸結合,儘量縮短使用時間,並建議增加兒童的戶外活動時間。
袋鼠麻麻有話說:
一旦孩子出現弱視、近視等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給他們配戴眼鏡進行矯正,千萬不要抱著「眼睛一戴上就摘不下了」、「越戴近視度數會越增加」的想法,這樣反而會讓孩子的視力問題更加嚴重,影響他的生活和學習。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1493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