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月寶寶喜新食厭舊奶 愛飛又愛動

棋子傀儡| 2016-06-04| 檢舉

媽媽:湯盈穎 33歲,孕前體重48公斤,臨產前體重60.5公斤。整個產程非常順利,從人工破水到寶寶出生,僅用了6小時。

小湯圓到了5個月後,與外界的互動越來越多,能力也越來越強。對兒歌、音樂、爸爸媽媽說的話都有了越來越積極主動的反應。每次抱她的時候,她還會抓我的臉,對成人的鼻子、下巴和嘴唇都十分感興趣。

千方百計把奶喂

與其他寶寶相比,小湯圓每天喝的奶並不算多。因此,為了使她的生長發育不受影響,我想了很多辦法。我主要是採取少量多次的辦法,每天喂奶也比較勤,雖然這樣麻煩,但她喝下去的總量能勉強達標。可是,小湯圓到了第5個月突然不愛吃奶了,每天的奶量最多只有300~400毫升。兩個星期下來,我發現她瘦了不少,連以前胖嘟嘟的大腿都變細了。為了能夠讓她儘量多吃點,我可是什麼辦法都嘗試了,比如,試過用調羹一勺一勺地喂,可是吃了幾口她又不肯吃了。我還嘗試變換各種吃奶的姿勢,先抱著喂,不行再讓她靠在床上喂,再不行就讓她站起來用奶瓶喂母乳。折騰了老半天,奶瓶里的奶也就吃掉1/3。她不愛吃奶,我還一度懷疑是不是因為奶嘴口徑小,趕緊換了大一號的奶嘴,可是結果還是如此。諮詢其他有經驗的媽媽,都說這是「厭奶」,而且說很多寶寶都會經歷這個階段,過一段時間就會好的,不必太糾結。

專家來指導:

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許多寶寶會在5~6月齡出現小湯圓這樣的「厭奶」現象,這主要是與寶寶的味覺發育有關。如果寶寶接觸到了一些讓她覺得很不錯的味道,例如液體鈣、果汁等,寶寶就會對味道相對平淡的母乳或配方奶失去興趣。此外,這個月齡段的寶寶主動活動增多,對周圍的一切充滿興趣,進食時周圍人的活動、語言等都容易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從而干擾進食,所以寶寶對吃奶就不那麼感興趣了。當發生「厭奶」情況時,先判斷是不是疾病等因素所致,然後要用寶寶喜歡的味道來引導寶寶繼續接受奶類,接著逐漸減淡此種口味,最後恢復奶類。進食時儘量減少周圍的干擾,讓寶寶安心進食。另外,還要避免寶寶接受差異較大的味道。尤其是在這一階段,有些寶寶開始添加輔食了,媽媽不需要把輔食味道做的特別好,以避免寶寶發生厭奶。

迫不得已加輔食

小湯圓因為厭奶,營養就跟不上生長發育的需要了。前4個月她的身高和體重都是達標的,但到了第5個月的月中,測量時發現她的身高和體重都與標準有了差距。這可怎麼辦呢?有的媽媽建議我加輔食,對此,我很猶豫。我原本計劃在「小湯圓」6個月以後再加輔食。因為小湯圓是過敏體質,我擔心輔食加得早,容易引起過敏,這樣反而得不償失,而且我認識的很多媽媽也都是在寶寶6個月以後再加輔食的。但是,我發現給小湯圓喂奶是越來越困難了,與其這樣不如嘗試提早給她加點輔食吧。為此,我立即開始研究關於給寶寶添加輔食的相關問題了。

專家來指導:

「輔食」即「輔助食品」,是指完全依賴母乳或嬰兒配方食品不能滿足嬰兒營養需要時,適當作為這兩者補充的任何食品,包括市售的產品以及家庭自製的食品。添加輔食是喂養寶寶的又一件大事,媽媽通常要了解這樣幾個內容:何時加、加什麼、怎麼加。

何時加輔食是合適的?《中國孕期、哺乳期婦女和0~6歲兒童膳食指南》的建議是從6月齡起,需要逐漸給寶寶及時合理地添加一些非乳類食物。因為這一階段開始,母乳和配方奶漸漸不能滿足寶寶的生長發育,添加輔食既有助於補足寶寶營養所需,也有助於鍛鍊寶寶的咀嚼、吞咽等重要進食能力。不過6月齡只是從群體的角度給出的建議,由於每個寶寶奶類攝入量、生長發育情況、胃腸道適應能力等各不相同,所以還需要具體結合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來確定,所以通常建議在寶寶滿4~6個月開始添加,不宜過早或過遲。給寶寶添加輔食前,媽媽會收到一些來自寶寶的信號:如果每天攝入奶類800毫升或以上仍顯得飢餓,生長速度較前減緩,開始對成人的飯菜感興趣,常目不轉睛地看著大人進食並有明顯想吃的表現,比如會出現咀嚼動作等,這表明媽媽可以開始嘗試給寶寶添加輔食了。

由稀到厚逐量加

小湯圓5個半月後,我決定給她加輔食了,從最普通的米粉開始。首先,我用奶粉勺盛了小半勺加水沖調,特地多加了些水,可以使米粉稀薄一點。我給「小湯圓」先嘗一口,發現她並不反感,而且,吃完後還舔了舔她的小嘴,似乎在充分回味剛才那口米粉的味道。這讓我喜出望外,接下來三天,我都給她少量米粉適應適應。一周後,我就給她加一勺米粉,再後來,就添加其他品種了。比如,在米粉中加少量南瓜泥、土豆泥、青菜泥、栗子泥、番茄泥、豬肉糜、牛肉糜等等。不過為了避免她過敏,每次我只添一個品種,等她吃了三天沒什麼不良反應,再繼續添加。同時,儘量做到添加輔食的品種多樣化,我想,這樣既能保證營養,也能充分促進她味覺的發育,培養她主動進食的樂趣,為她今後發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專家來指導:

這裡要說的是輔食添加的方法和原則了,也就是加什麼和怎麼加。在這一方面,湯圓媽媽掌握的很好。時代在變化,嬰幼兒的輔助食品也在不斷更新換代,過去常把蛋黃作為最早給寶寶添加的輔食,主要是受限於當時食物獲取途徑和加工方式,現在常選擇嬰幼兒營養米粉作為初期添加的輔食,因為這是專為嬰幼兒設計的強化營養食物,且穀物類食物導致過敏的風險較低。添加輔食的另一個目的是讓寶寶鍛鍊吞咽和咀嚼,所以不要用奶瓶喂輔食哦。

添加一種食物後,觀察寶寶有無腹瀉、嘔吐、皮疹等過敏反應,如出現應立即停止添加該食物,一周後再重新添加。某種食物添加3~4天後,如果寶寶對這種食物很適應,就能接著適量地吃,並繼續添加新食物。一般6月齡先添加泥糊狀的蔬菜、水果汁或水果泥;7~9月齡逐漸引入相對較稠厚的泥糊狀肉類、蛋黃、魚類等動物性食物和豆製品;10~12月齡可添加碎末狀的動物肝臟、動物血和肉類等。1歲前寶寶的主食仍是奶類,所以添加了輔食後,不要主動減少母乳或配方奶的量。喂完輔食後記得給寶寶喝幾口水,這可以保護寶寶的乳牙,愛護牙齒要從小做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1301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