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前,寶寶會記得什麼?

棋子傀儡| 2016-06-04| 檢舉

3歲前的寶寶是有記憶的!

寶寶長大以後一輩子記在心靈深處的是什麼?

專家告訴我們:寶寶記憶的內容有著明顯的情緒色彩。

如果父母和孩子之間少了溫暖而親切回憶將會是什麼後果?

心理醫生說,在成年的心理障礙患者心目中,父母多半是壞人,他們的童年記憶常常是那麼的不堪,充滿痛苦。

很少有父母會故意給孩子一個痛苦的童年。

人對人的傷害也不會都是有意的。

父母的責任並不僅僅是教育孩子。努力編織和孩子共有的美好記憶,讓寶寶的記憶里多一點安全、溫暖和快樂,這是父母更重要的職責。

編者的話

說說嬰兒的記憶力

文/ 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系 王桂岐 周念麗

3歲前的寶寶有沒有記憶力?他們會記得3歲前發生的事情嗎?

首先,這種說法本身的邏輯就是不正確的。

3歲前的寶寶有沒有記憶力,與不記得3歲前的事情是兩件事情,或者說我們會記不得3歲前的事情並非是因為3歲前的孩子沒有記憶能力。事實上,3歲以前的寶寶絕對是有著驚人的記憶力,他們在醫院打過一次針以後,即使事隔了幾個月,再次來到同樣的環境中,他們的第一反應便是號啕大哭,這就是3歲以前寶寶有記憶力的表現。

其次,會產生這樣的說法和疑問,原因在於人們一直困惑於「為什麼3前的記憶沒有被保留下來」。的確,我們很多人都有「幼年健忘」現象。

幼年健忘

關於「幼年健忘」,學界有多種解釋。

有人認為,幼年期人的大腦發育不完全,新舊皮質的不同發展程度和主導方式,導致了這個時期的部分記憶無法提取。

有人認為,兒童的記憶與自我意識的發展密不可分,人的最初記憶代表著他能夠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了(精神分析學家阿德勒的描述)。而大多數人都要在大約3歲以後開始,才出現社會性萌芽。在此之前,兒童還沒有將自己與世界完全分離開來,也就不會以自己為主體去保存影像或聲音,因此,記憶也就無法提取了。

雖然說法很多、理由也有多種,但有一點是肯定的——3歲前的記憶並沒有全部被遺忘。最有力的例子就是,我們在3歲前學會的語言並不需要在3歲以後再學習一次。同時,研究也證明,這些記憶也可能在特殊條件下重現,如刺激大腦皮層特定區域的時候或催眠狀態下。

3歲前寶寶的記憶發展

記憶是一種比較複雜的心理過程,它是過往經驗在大腦中的反映。

3歲前寶寶記憶的發展與其言語、思維發展密切相關。言語和思維能力的提高使得寶寶能夠對他看到的影像和聲音進行抽象概括,從而使記憶的內容更加深刻,記憶的範圍也更廣。

記憶能力,也是寶寶言語和思維能力發展的前提。如果記不住,也就沒有了說話的素材,思考的原料,所以說,記憶是寶寶認知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會影響到後期高級思維能力如理解力、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

新生寶寶的記憶力

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即出現對刺激物的習慣化(或者說「條件反射」),這就是原始記憶。

科學家的實驗:

給新生寶寶反覆聽一個聲音,當另一個新的聲音加入時,他會對新聲音產生不同的反應,如吮吸或心率加快等。這表明新生寶寶對經過反覆呈現的聲音,已經能記住它了。

爸媽的體驗:

親手照料過新生兒的人都知道,寶寶會記得最親近的照料者(特別是母親)的體味、聲音和皮膚的觸感,受到驚嚇的新生寶寶會往母親(或者其他最親近的照料者)的懷裡躲藏,以期得到安慰和保護。這說明新生兒期間的寶寶便會發生記憶行為。

逐漸提升的記憶水平

有媽媽說,我家寶寶的記憶是不是有問題啊,他太容易遺忘了。奶奶離開了幾個星期,再回來時寶寶竟然會有陌生感了。

寶寶的記憶水平,是隨著他生理和心理的發展而不斷成熟的,無論是記憶的量或是質都會得到提升。

記憶量的發展可以從記憶範圍、記憶廣度和記憶保持時間的長度等方面來衡量。記憶量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的。寶寶會逐漸地由只記得一天前的事情,發展到記得一個月前的事情;從只記得事情的一部分,到全部記得。

記憶質的發展,主要包括記憶態度、記憶方法、記憶內容(形象記憶、抽象記憶)和記憶正確性的發展。寶寶會由最開始的刺激反應式的記憶,發展到聯想式的記憶;由只記得具象的玩具,發展到記得媽媽曾經講過的一個抽象的道理或故事等。

說一說寶寶的「去習慣化現象」:

多次給寶寶呈現同一個聲音或物品後,寶寶會對這個刺激物的出現表現出已經習慣的狀態,這個過程就是習慣化。習慣化後,再給寶寶呈現另一新鮮的聲音或物品時,寶寶會對新的刺激表現出更加興奮和關注的樣子,這稱為去習慣化。

去習慣化現象的發現,解決了由於小嬰兒沒有口語表達而造成的對科學實驗的限制,為科學家研究嬰兒認知水平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

如果你家有2個月左右的寶寶,爸媽可以來做個有趣的實驗——選擇兩張黑白圖片,一張為人臉、另一張為幾何圖形。反覆給寶寶看人臉的圖片3~4次,如果寶寶注視人臉圖片的時間明顯減短,再給寶寶看幾何圖形,觀察一下寶寶的注視時間是否會增加或有其他表現。

3歲前寶寶記憶的類型

嬰兒的記憶可分為四種類型:

運動記憶——寶寶記得自己的動作或運動。譬如,這種寶寶學會了用勺的動作後,下一次拿到勺子的時候就可以記住並保持這個動作,而不用每次都重新學一遍。運動記憶出現最早,約在嬰兒出生後的前兩周內便可觀察到。

情緒記憶——寶寶對於自己體驗過的情緒和情感的記憶。寶寶在玩某個玩具時受到了驚嚇,下一次看到這個玩具便會回憶起來當時的情緒,因而可能不願再碰這個玩具了。情緒記憶比其他類型的記憶更加持久,我們往往已經忘記了事情的經過,卻仍對當時的情緒體驗感受強烈。

所以,跟寶寶相處的時候,不能一味地強制寶寶讓他去做事情,不顧及他的情緒感受,否則的話,寶寶不僅不會對這件事情感興趣,有可能還會產生牴觸心理。

形象記憶——指根據具體形象來記住各種物品。約10個月大時,如果寶寶想喝水,他便會看向奶瓶或水壺。這樣的記憶最早出現於6個月以後,在3歲前所占比重最大。所以,3歲前寶寶進行認知活動時,最好使用直觀、具體、形象的材料。

語詞記憶——對語言材料的記憶。語詞記憶比較抽象,發展也較晚。語詞記憶大約會在1~2歲之間出現。反覆念兒歌給寶寶聽,寶寶就會逐漸記住兒歌,念齣兒歌某一個字,最後一個字,最後三個字,甚至是最後一整句話等等。

我們的特別提醒

★ 不能忽視的無意記憶

3歲前寶寶記憶的最大特點是以無意記憶為主,他們的學習方式與成人非常不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62/node11122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