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下午回到家,看到兒子剃了頭,腦殼光禿禿的,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因為剛洗完澡,沒穿衣服,坐在地上玩積木。但故意擺出一副不理人的樣子,換了是平時,他準會第一個撲到我懷裡。
」我們家的小牛怎麼不見了呢?」我故意逗兒子。
孩子抬頭:「被媽媽早上嚇跑了!」
「哦,跑哪了?」孩子的話讓我想到了早上發生的一件事。
「他的頭髮飛到了太空。」
「他的衣服被吹到了海里。」
「他的一雙腳跑到了床底。」
「他的手被丟到了衣櫃。」
「他的頭掉進了馬桶。」
「他的身子被丟到了花園。」
「那肯定很疼,怎麼辦?」這傢伙最近看了某個繪本,沒想到這麼快就使用自如。
「我想到一個好辦法!用膠水粘起來就行了。」
我假裝著從床底找到了小牛的一雙腳、從衣櫃里翻到了他的一雙手、從馬桶撈起了他的頭,還跑到窗邊做了一個尋找和拉拽的動作,把身子找到了,模擬著粘膠水的動作,然後把小牛抱在懷裡,滿臉愧疚地說:「終於把小牛粘好了,媽媽以後再也不發火了!」
小牛比了一個變身的動作:「我終於復活了!」
鼻子開始發酸,內心充滿愧疚感。早上趕著開會,眼看要遲到了,小牛竟然還沒穿衣服、也沒吃早餐,心裡一著急就大吼,沒想到「把小牛嚇跑了」……一個小玩具四分五裂之後即使被粘上了也已經不是原來的玩具了,一個被爸媽粗暴脾氣嚇壞的孩子,修復好親子關係後,還是原來的那個孩子嗎?或許小小心靈已經落下鐵釘被拔除後的小坑了。
不知道是否天氣炎熱的原因,幼兒說最近總會陸陸續續在微信後台收到爸媽們的一些關於自己在孩子面前脾氣暴躁得不能自控的糗事,發完火後總會愧疚難忍。為什麼我們總是對孩子發火總是愧疚?愧疚完後還是發火,似乎進入一個失控的循環而不能自拔?
母親節那天,眼看要11點了,小熊還一個勁兒地翻找著書包,催了幾次只見回應不見行動,「來了」,「等會」……火冒三丈揪起孩子的小手就扇了一下,孩子很委屈,眼裡都是淚水,倒是孩子另一隻手突然滑落的一幅畫讓我羞愧難當,A4紙上面是孩子稚嫩的筆畫畫出的一個蓬頭亂髮的女人,旁邊還有歪歪扭扭的一行字:「媽媽,母親節快樂!」我後悔得不知道該說什麼,低吼了一句:「欠揍!竟然把老娘畫得這麼丑。」這是來自另外一位寶媽的留言。
我永遠也搞不懂,這個世界竟然有孩子這種生物,他們簡直讓人煩透了,他們2個小時就要吃一次,好像永遠吃不飽;還會不打招呼就隨意排泄讓人抓狂;他們夜裡還有個絕招就是「追魂絕命Call」,大人無論多麼疲倦都要鯉魚翻身衝到這種生物面前;長大了他們會撒潑打滾就像個馬戲團的小丑,他們還會故意跟你作對把你氣得咬牙切齒,偶爾還會來點小撒謊小惡作劇把你折騰得失去理智。但當這種生物睡著了之後,那麼寧靜、那麼可愛,竟然讓我忍不住親了一次又一次,還會不由得讓自己反省一次次對這種奇怪小生物使的壞……這種生物讓我困惑了。
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但壞脾氣有時就像一個難以捉摸的小怪物,總會莫名地就跑出來。但需要警惕的是,每個壞脾氣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脾氣糟糕的壞媽媽;每個不懂發掘孩子可愛之處的媽媽,都是粗心的媽媽。多想想孩子的好,把你的壞脾氣收起來。
至於你為什麼總是發火,為什麼總會忍不住對孩子發火,那是因為你把孩子當成了一個大人,你每天都在用一個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孩子吃飯慢了,你會生氣,因為你自己吃飯只花了20分鐘;
孩子起床慢了,你會生氣,因為你自己起床只花了5分鐘;
孩子穿鞋慢了,你會生氣,因為你自己穿鞋只花了1分鐘;
孩子要買玩具,你會生氣,因為你覺得孩子應該懂得節儉;
孩子哭鬧,你會生氣,因為你覺得孩子應該心平氣和地溝通;
孩子要吃冰淇淋,你會生氣,因為你覺得孩子應該懂得這不利於腸胃健康……
而當你生氣完了,總會對孩子覺得內疚,那是因為冷靜過後的你,覺得他們只不過還是個孩子!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